近日,美國4位優秀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觀點文章稱,美國生物醫學科學體系“是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研究人員應該“正視即將出現的危險”,“反思”如何資助和組織學術研究。
這4位作者分別是:國家科學院前院長、《科學》雜志前主編Bruce Alberts,哈佛醫學院系統生物學系創立主席Marc Kirschner,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Shirley Tilghman,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癌癥研究所(NCI)所長Harold Varmus。在其他問題上,他們認為,美國的科學體系也許正在產生過多的新研究人員,并迫使他們爭奪停滯不前的資金供給。
這并不是研究領域的領導人物第一次提出類似的警告。2012年,Tilghman在擔任國立衛生研究院一個顧問小組的聯合主席時就表示,大量的學員和學術職位缺乏狀況導致一個功能失調的生物研究體系的產生。
前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大國的更替。科學儀器行業是大國復興必經之路。經歷了幾十年高速發展,習慣了行業高速發展的我們,第一次面對行業整體下滑。躺贏的時代過去了,在這行業大變革的時機,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凜冬已......
1998年,75歲的王綬琯還是忙得腳不沾地。接不完的電話、外出開會、看材料、改稿子……“我記得那時候每逢周六日,家里總會來很多人,有老師也有中學生。”彼時,工作繁忙的王熒完全不知道父親到底在忙什么。實......
“真正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份愛不是簡單的興趣,而是一種從內心生發出的理性思考。這種驅動力強烈到你愿意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具體包括,基因檢測能“劇透”孩子天賦;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為20.3億年;航天員不能是近視眼,因為太空中不能戴眼鏡;電水......
2005年,《科學》(Science)雜志在其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地球科學、能源、宇宙領域,并涉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政治與經濟、能源、環境和人口等領域,......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8/art_736_672552.html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市擬提名項目的公示發布日期:2024-01-08信......
中國科學院1月4日發布信息說,聚焦“復興路上的科學力量”這一主題,中國科學院2024跨年科學演講活動近日順利舉辦,并聯合媒體跨年融媒直播,組成超30小時的超級跨年直播。此次2024跨年科學演講活動中,......
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安排,經過資格審查和專家評審,現將中國化工學會擬推選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5天(2023年12月20日至......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通信學會對提名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成果組織進行形式審查、初評會評、終評會評及各環節公示、意見征詢,經中國通信學會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批準,決定......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23】21號)相關要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開展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經廣泛遴選、形式審查、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