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4月23日,連續推出7篇“關注重金屬污染”系列報道,對重金屬污染的成因、途徑、嚴重程度、風險評價,以及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必須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等,做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報道進行期間,適逢環境保護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讓我們更為切實地感受到當前我國土壤環境問題的嚴峻,以及治理重金屬污染的緊迫感與艱巨性。
此次發布的土壤污染狀況還傳遞出一些重要信息:較之于水體污染和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和難可逆性;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很難恢復,若不盡快治理,必然會導致污染勢頭和程度加劇,給今后的治理帶來更大的難度和代價。
正如本報報道所揭示的那樣,最近幾年來各地屢屢出現的重金屬污染事件,既是經濟長期粗放型發展積累下來的問題所導致的環境惡化,同時也折射出我們對于重金屬污染的防治,與大氣、水污染治理相比,不管是在技術手段、管理方法上,還是標準制定和治理力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其實,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起步雖晚,但至少在政策和實施層面上已然施展拳腳。早在2010年年初,國務院就已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視。當年全國全面開展涉鉛行業排查整治,首次將該行業所有企業的環境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全國一度有80%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被關閉或處于停產中,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按照《規劃》要求,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減15%;“非重點區域”的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不超過2007年水平。
2011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株洲清水塘等7大重點區域為工作重點,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 595億元,規劃期限從2011年到2020年,力爭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內危害群眾健康的重金屬污染突出問題得到解決,涉重金屬企業數量和重金屬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50%。
根據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各地在重金屬污染土地治理和利用上投入很大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概括起來說,主要表現在:污染形勢仍然嚴峻,治理方式有待改進,受污染土地開發利用層次低,缺乏相關法律和相應技術標準,管理體制不順。因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效果,眼下仍不容樂觀。
有關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目前,治理都是政府出資。這既是因為治理重金屬污染牽涉的地區面積、需要的資金巨大,也與我國重金屬污染“救火式”的治理特色有關,即基本上都在遵循“風平浪靜—突然事故— 政府出面處理”這樣一套套路。雖然我國有“誰污染誰治理”的規定,然而,大多情況下,造成污染的企業在事故發生或就四分五裂,根本就不可能承擔責任。這樣的治理模式其實也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負擔。
顯而易見,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不到位,依然只能發現一起治理一起,而“治”的難度要遠遠大于“防”。既然如此,不管是從難度和成本出發,還是從減少污染改變環境出發,我們都應該將“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政府的角度看,就是要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在這方面,大氣、水污染治理已有“經”可取,即必須明確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
只有理順管理體制,從源頭減少污染,形成合力多管齊下治理,才有可能讓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打破滯后局面,進而走出困境。
于一種實驗性的新海綿可以讓從水中去除重金屬污染物的過程比以往更容易。只需一次處理,該設備就能將受污染的水降低到安全可飲用的水平。在之前兩項研究的基礎上,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這項技術。研究......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2023年4月14-15日,“第四屆北京臨床質譜論壇”暨“《多囊卵巢綜合征雄性激素質譜檢測專家共識》發布會”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群賢畢至,大咖云集,吸引了1000余名從業者和相關近......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品種繁多,組成和結構復雜,農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種類多、危害大。有效防治農藥制造工業污染事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糧食安全。日前,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了國家生態環......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而重金屬元素可伴隨食物和可吸入顆粒等方式進入人類和動物體內,對生命構成危害。跳蟲是普遍存在的城市土壤動物,其群落對環境污染反應靈敏,常被用作研究重金屬污染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