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耽誤到晚期做了全喉切除術,患者可能一輩子都有話說不出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劉紹嚴在接受《中國科 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們千萬不要忽視聲音嘶啞、吞咽不適感、刺激性干咳等不起眼的小癥狀,它們很可能就是喉癌的前兆。
喉是人體的呼吸要道,也是發音器官,上與咽相連,下接氣管,除了呼吸功能,喉還有發聲和吞咽的功能。
喉癌作為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3.3%~8.1%。它的發病年齡多在50至70歲之間,男性患者遠遠多于女性,約為8:1。
多有吸煙史
那么,喉癌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劉紹嚴回答道:“科學地講,喉癌發生的真正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大氣污染、長期吸煙、大量飲酒、習慣吃熱食、常食辣椒等許多因素都有關系,但吸煙已基本上肯定與喉癌發生有關系,在醫院發現的喉癌患者絕大多數均有吸煙史。”
據統計,吸煙者患喉癌的危險是不吸煙者的3~39倍。每天吸煙次數越多,煙齡越長的人患喉癌的機會就越大。
通常喉癌分為三種類型,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聲門上型喉癌,可能會有咽喉痛、咽喉異物感、吞咽不適這些感受;聲門型最主要的表現是聲音嘶啞;而聲門下型喉癌比較少見,早期通常沒有什么癥狀,容易漏診,到晚期影響了聲帶活動,才表現出聲音嘶啞。”劉紹嚴介紹道。
不過,通常患者來醫院就診多數因為聲音出現嘶啞。劉紹嚴提醒,聲門上型喉癌早期常出現頸淋巴結轉移,如果頸部出現莫名腫塊時,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特別是40歲以上長期吸煙的男性,一旦出現咽喉部位的不適,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因為喉癌在一般體檢中很難發現。”劉紹嚴告訴記者,目前喉癌可通過喉鏡、纖維支氣管鏡、分泌物涂片或活組織病理切片檢查得以確診。
治療要趁早
據了解,目前喉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激光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化學治療以及基因治療等多種手段。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適應癥,也有其各自的優缺點。
“確診喉癌后,我們會給病人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喉部的CT、核磁等,確認病人的病情及腫瘤的生長位置,檢查是否發生淋巴轉移等,根據病人病情的不同最終確定治療方案。”劉紹嚴表示。
對于腫瘤位置在聲帶游離緣的患者,可以選用激光治療。“激光治療的優點是時間短,頸部無切口,手術損傷小;術后康復快,住院時間短,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劉紹嚴說。
因喉癌以鱗狀細胞癌為主,而鱗癌對放射線比較敏感。“所以,對于一些早期喉癌,采取單純放療,病人的長期生存率與手術相當。但放射治療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一般需要2個月。”劉紹嚴解釋道。
而一些發現比較晚、腫瘤侵犯范圍比較大的,或者已經發生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則必須進行開放性的手術才能治療,其中一些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做全喉切除術。
“雖然全喉切除術癌腫組織切除得相對徹底,但患者會終生失去喉頭,失去了正常的語言功能,不能保證正常的生理呼吸通路。”劉紹嚴說,“這對患者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很多病人在術后情緒不穩、性情改變。”
喉癌的治療不僅僅是要讓病人能夠活著,而且要讓病人活得有質量,能夠較好地回歸社會,要讓每一個喉癌患者都能開口說話。
“最好的辦法是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早中期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經合理治療,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70%~90%,既能保住生命,又能保留正常的呼吸、吞咽功能,對發聲影響小。”劉紹嚴說。
無喉者可重獲新“聲”
雖然醫生在選擇手術方案時會盡量避免使用全喉切除術,但是由于治療的需要,我國每年仍會新增2萬多名無喉者。如果這些病人終身都不能再開口講話,無疑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
“不過,還是有一些辦法的。”劉紹嚴說,“目前主要有發音管、電子喉和食管發音幾種辦法,都可以讓無喉患者開口講話。”
相比其他的方法都需要佩戴一些器械,食管發音一旦學會,可以讓無喉者像正常人一樣說話。
為了促進患者積極進行治療,解除無喉者失語的痛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每年都會開辦“無喉發音培訓班”,已經堅持了20多年,包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文華等許多人都從中受益。
“食管發音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頭暈、腹脹等癥狀,但是不必擔心,幾天后這些問題就會逐漸消失。”多年從事“無喉發音班培訓”工作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會常務副主席呂春梅告訴記者。
那么,食管發音的原理是什么呢?呂春梅說,其實就是利用食管的振動來發聲,“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打嗝’就是食管發出的聲音。學習班一次學習大概需要3周時間,從效果來看,90%的人都能很好地掌握”。
最終食管發音的目標就是重建語言,不僅使無喉者和正常人一樣說話交流,還能恢復患者因手術失去的嗅覺、味覺、吸鼻涕、口里咳痰等功能。
“這也成為當前國際上無喉者語言康復最理想的方法。”呂春梅說。
談到喉癌的預防手段,劉紹嚴認為,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中要注意不吸煙、不喝酒、少吃油炸、燒烤等食物。另外,目前空氣污染比較嚴 重,不好的天氣盡量不出門,出去也要戴上口罩。平常要少熬夜,注意休息,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情。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可以預防喉癌,也可以預 防其他的一些疾病,有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科學家已經發現,在社會交往中,互動者的大腦會“同頻共振”,產生“同步”的神經元放電活動。不僅是人,小鼠、蝙蝠和猴子等動物在同種個體間互動時,它們的大腦也會“同步”。“這些都說明,互動中的大腦并不是單獨......
剛收到審稿人長達8頁的修改意見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教授張允雷有些沮喪。但詳細看完修改意見后,他覺得自己和團隊遇到了一位非常負責任的審稿人。“由衷地佩服!審稿人幾乎逐字逐句地......
中新網武漢9月2日電(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研究團隊設計并構建一種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腦腫瘤靶向能力的納米粒子,在穿透血腦屏障、靶向腦膠質母細胞瘤方面表現出顯著能力,并在抑制腦膠......
眼瞼出現腫物,以為是長了“眼癤子”,便自行滴眼藥水治療,不想竟發展成“眼癌”。近日,在四川眼科醫院,72歲的李先生經活體病理檢查,查出為眼瞼基底細胞癌。該病癥最大特點是嚴重時會擴散、轉移,導致患者臟器......
記者8月2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教授黎志宏團隊在骨腫瘤、骨轉移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系列新成果。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化療藥物耐藥是......
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其主要特征為關節疼痛和致殘。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或能夠延緩OA進展的治療手段,這種疾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離子通道是位于細胞......
腦出血手術后再出血與高死亡率密切相關,但目前尚無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2024年8月14日,鄭州大學史進進、張振中、張開翔及劉軍杰共同通訊在 ScienceAdvances 在線發表......
盡管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在抑制HIV-1復制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存在局限性,包括終身服藥、頻繁服用、副作用和病毒耐藥性,因此需要新的HIV-1治療方法。CD4是HIV-1進入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偉波課題組合作于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合作發表了題為"Ligand-EnabledPd-Catalyzeds......
4月23日,《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病學》發表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吉訓明院士團隊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病24小時內靜脈應用替羅非班抗血小板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且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