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12 13:50 原文鏈接: 12天:一場H7N9疫苗研發的競跑

    12天:一場H7N9疫苗研發的競跑
      12天可以用來做什么

      中國科學家用12天的時間,研發制備了H7N9全病毒滅活疫苗。

      4月8日至20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獲得H7N9病毒基因信息后,他們通過基因合成及利用反向遺傳病毒拯救技術,在短短的12天里,就獲得了供動物實驗用的H7N9重組病毒疫苗株(AH-H7N9-PR8),制備了研究用滅活全病毒疫苗。

      疫苗迫在眉睫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凌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目前,對抗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三板斧”——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那米韋都是通過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來控制病毒。使用達菲的最佳時間是發病后48小時之內。然而絕大多數流感患者確診時已發病多日,臨床上也觀察到許多病人用藥后的病毒載量仍居高不下。

      2013年,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發現H7N9病毒對達菲已出現基因突變和耐藥趨勢。

      達菲的有效性也存在爭議。2014年4月,非營利性國際循證醫學協作組研究人員在分析20項達菲的實驗后,得出無證據支持達菲具有防止流感病毒傳播或降低患者住院率和并發癥風險作用的結論。該報告對世界上許多國家儲備達菲以預防流感大流行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作為臨床學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新發突發傳染病出現后,最緊要的是應急救治,降低死亡率。”陳凌介紹說。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正致力于該方面研究。該實驗室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倡議下,為適應呼吸疾病研究的發展趨勢,由廣州醫科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共建的。

      2005年,國內發生了數起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病例,多數病人最終死亡。但深圳有一例重癥患者在接受了早前一位康復者的血漿后得以痊愈。

      “毫無疑問,疫苗接種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前提是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傳人感染。”陳凌說。

      “雖然以往疫苗企業生產人用流感疫苗的病毒株都是由WHO(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我們仍有必要盡早知道H7N9疫苗是否能有效誘導產生抗病毒抗體。”陳凌說。團隊的研究表明,全病毒滅活疫苗在小鼠和獼猴中可誘導高滴度的抗H7N9中和抗體;通過添加氫氧化鋁佐劑或者進行二次免疫,極低劑量的疫苗也可誘導高滴度的中和抗體。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室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團隊的協助下,研究人員在P3生物安全動物實驗室里先給實驗小鼠注射了由H7N9疫苗免疫小鼠和獼猴制備的抗血清,然后再用致死劑量的H7N9病毒攻擊。結果顯示,滅活重組全病毒疫苗可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同時也提示H7N9疫苗免疫者或康復者個體的血漿可以用于預防H7N9感染或治療H7N9感染患者的可行性。

      “除非H7N9流感病毒出現嚴重的人傳人,大量生產及使用H7N9疫苗的可能性很低。我們開展的疫苗研究一方面證實了我們具備了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用制備的疫苗株用來免疫馬匹或獼猴來制備抗病毒血清制品。”陳凌說。

      “流感病毒患者康復后的幾個月內血液中含有較高的抗病毒中和抗體,所以如果將其血漿輸給另一位病人可以迅速中和病人體內的病毒,從而幫助病人戰勝病魔。”雖然如此,但陳凌知道禽流感的康復者有限,一方面不一定愿意捐獻血漿,另一方面也要符合不是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攜帶者的條件。這給疫苗制備造成了現實困境。

      未來可期

      有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獲得可以用于應急治療的抗病毒抗體呢?研究人員把目光轉向了體型龐大的馬。它可以提供上萬毫升血液而不影響其健康,而且馬抗血清制品具有悠久的生產及使用歷史。

      從2013年4月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開展了協作。在鐘南山和夏咸柱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員立即在東北的馬場用自己制備的滅活重組H7N9病毒疫苗免疫了數匹馬。經測試,幾次加強免疫后的馬匹產生了效價過萬的抗病毒抗體,而在H7N9 感染康復者血清測到的抗體效價通常僅有幾百。科研人員從這些馬匹提取了幾萬毫升血清。然而,馬血清含有各種對人體而言的異體蛋白,具有高致敏性而不能被直接用于治療病人。科研人員將馬血清經過一系列步驟提純出抗體免疫球蛋白,然后把與致敏最有關的Fc片段去除,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致敏性。科研人員按照藥典及制備生物制品的標準生產出了一批馬抗H7N7精制免疫球蛋白,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動物實驗以確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大自然總在和我們開玩笑。每次有新發突發傳染病來襲,全國就如臨大敵,動用甚至耗費了許多資源。從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到幾年前的H5N1,再到去年和今年的H7N9,雖然每次都是不同的‘狼來了’,卻常常是各種輕重武器一起上。我們應該通過系統的研究,產生一套類似標準操作流程的臨床應急救治應對措施。我期待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來襲時,我們的臨床應急救治的技術手段可以更加成熟,最大限度降低重癥及死亡率,應對成本也能降到最低。”陳凌相信,在鐘南山的領導下,H7N9病毒疫苗的成功研發將指日可待。

    相關文章

    植物免疫系統監控病毒全新機制

    開發植物的抗病基因是防控病蟲害最經濟也最高效的手段,但植物是如何識別病原微生物、并在此基礎上激活自身免疫系統的,一直是植物病理學領域的核心科學問題。近日,《自然》上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植物與病毒間......

    蚊子變疫苗:中科院新研究可以從源頭抑制新發傳染病

    世人苦蚊子久矣。但一群中科院的科學家卻腦洞大開,竟然把人人喊打的蚊子變成了行走的疫苗。他們的相關論文已成功登上了NatureCommunications。想親測一下效果?Nope,這可不行——因為這種......

    新冠患者尸檢研究,230天后身體中仍有病毒復制

    該研究論文早在2021年12月3日就提交了,僅僅過去四天,審稿情況還不明,2021年12月27日時美國彭博社就專門對該研究報道: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幾天內從氣道傳播到心臟、大腦和身體的幾乎每個器官......

    轉陰后多久能打第四針?關于疫苗,10大熱點問答來了

    ......

    九價HPV疫苗“擴齡”接種,各城市陸續啟動!

    根據我國的人群數據來看,HPV52、58導致宮頸癌和宮頸病變的占比高于全球水平。而且我國人群感染年齡高峰呈“雙峰”的分布趨勢,17-24歲和40-44歲兩個高峰都不容忽視。“我今年30歲,一直計劃接種......

    研究發現一種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新的遺傳機制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代謝》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一種新的遺傳機制。這是一個與饑餓控制有關的基因異常表達導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數肥胖的常規基因檢測無法......

    如何推動我國古生物學研究走向國際最前沿?

    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先進技術和亞洲最大的化石標本館藏中......

    研究發現主龍型類在二疊紀已經能夠半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93.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團隊報道了一件二疊紀末期約2.52億年......

    與病毒競速!曹云龍入選《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88.shtm文|江河12月14日,Nature雜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人物&rd......

    科研人員發現能有效抑制艾滋病毒的新型拮抗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44.shtm中新網昆明12月14日電(記者胡遠航)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