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20 06:20 原文鏈接: 新的腸道菌取樣法助力人體微生物組學研究

      最近,美國福賽思研究所、麻省綜合醫院(MGH)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處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收集用于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的唾液與糞便。該方法不需要專業人員和設施,同時還能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這種方法也為消化道微生物組的基因組成和乳糜瀉、口腔癌、牙周炎和肥胖癥相關的細菌,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這項研究以“Relating the metatranscriptome and metagenome of the human gut”為題,在線發表于2014年5月19日的《PNAS》雜志。這種技術可減輕受試對象的一些負擔,將使我們能夠不受地理限制,開展縱向研究和大規模的收集研究。

      2007年,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NIH)出資1.5億美元啟動了一項名為“人類微生物組項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研究計劃,對人體內最常見的細菌基因組進行測序,以便更好地研究細菌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近年來,該計劃已經幫助確定了人體的正常細菌組成。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來分析生活在人體內外的微生物(細菌)。研究人類與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帶來監測人體健康狀況、預防或治療口腔和全身性疾病的新方法。然而,這些研究通常需要受試者到門診進行樣品采集,這種復雜的做法對大型研究是不切實際的。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很好地研究了人類微生物組的成分,但是微生物群里約有超過800萬個基因還是未知的,并且它們的調控機制很大程度上沒有得以描述。這方面的知識空白,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很難獲取大量適合微生物群功能研究的樣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個科學家小組開發出一種方法,可讓受試者在家里收集微生物樣品,然后將其運至實驗室進行多種類型的分子分析。盡管采用不同的取樣方法,微生物種類、基因和基因轉錄組成,在所有樣品中都是一致的。隨后對這些樣品進行的分析顯示,測量的人類微生物組的功能潛力和功能活性之間存在著有趣的異同點。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一個表型良好的前瞻性隊列中,利用受試者自己收集的人體多部位樣品,結合表型分類學、宏基因組學和宏轉錄組(metatranscriptional)譜,進行了第一個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結果詳細描述了腸道菌群基因組潛能和基因表達之間的關系,論證了在受試者收集和運輸的樣品中開展宏轉錄組研究的可行性。

      福賽思研究所的工作人員Jacques Izard博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Curtis Huttenhower博士和麻省綜合醫院的Andrew Chan博士共同合作,設計了固定劑的選擇和取樣流程。

      Izard博士說:“我們感到興奮的是,這種方法提供了將來進行大規模研究的機會。隨著測序技術的靈敏度和計算工具的改進,我們可以檢測到很細微的變化。我們的合作小組證明,我們可以分析受試者自己收集和運輸的樣品,為將來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建立了自信。”

      Chan博士指出:“多項縱向的哈佛隊列研究——包括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專業人士隨訪研究,追隨了居住在美國的超過200,000個人。在過去的30年中,參與者為我們提供了關于飲食、生活方式和多種疾病診斷方面的大量前瞻性信息。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論證了這些參與者自己在家中收集樣品的可行性。如果能將這種收集法應用于更大隊列中,那對于將微生物組作為多種慢性疾病危險因素的研究來說,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相關文章

    超1500萬!北京疾控移動車載P2微生物檢驗試驗車中標出爐

    中技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委托,就“移動式車載P2+微生物檢驗試驗車購置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701-204160030234)組織采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成交結果如下:一、項目......

    微生物樣品的處理方法

    一、初級(初始)樣品混懸液樣品通過稱取一定重量后或量取一定體積后,加入9倍重量或體積的特定稀釋液,經過外力作用充分均質混勻后,得到懸濁液、溶液或者乳濁液。有的初始混懸液中含有較大的樣品顆粒時,應將其水......

    新研究發現體內微生物群體失衡可能導致癌癥

    盡管在癌癥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人數逐年穩步上升。在工業化國家,每兩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中患上一種癌癥,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上升。長期以來,某些病原體,特別是病毒和細菌,......

    研究表明植物靠遺傳網絡調控“葉圈”微生物

    植物葉片上生存著大量的不同性質的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與植物長期共存,植物是如何控制其地上部分的葉、果實、莖這些“葉圈”里的微生物并且維持自身健康的?相關機制尚不明確。4月8日,《自然》雜志在......

    操縱體內微生物真的可以幫助減肥么?

    肥胖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全球流行病,而且還在持續增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的數據,超過40%的美國人被認為患有肥胖癥。與肥胖相關的不良健康影響范圍很廣,......

    3項環保標國標求意見函發布,涉及AAS、GCMS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函。此次發布的標準包括《水質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生物學檢測法》《水質總銦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水質揮發......

    研究揭示微生物固體發酵生產γ聚谷氨酸新進展

    γ-聚谷氨酸(γ-PGA)可以增加作物的產量,對肥料和水分起到很好的緩釋作用,同時還可以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團粒結構、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顯著的保水保肥、增產節肥效果。γ-PGA作為一種優良的環......

    研究揭示舌頭上微生物分布

    圖片來源:STEVENWILBERTANDGARYBORISY/FORSYTHINSTITUTE微生物在我們的腸道和口腔中無處不在。一項發表在《細胞報告》的研究表明,住在我們舌頭上的“同伴”并不是隨機......

    腸道微生物組的檢測真能幫助改善日常機體的健康狀況?

    如今人們會花費數百美元來分析其機體的腸道微生物,他們希望這種分析能幫助調整日常的飲食并改善機體的健康狀況;但正如我們在最近所發表的論文中解釋的那樣,目前這種檢測服務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科學研究還處......

    咖啡能帶來更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咖啡因的攝入與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有關。腸道微生物群是生活在消化道中的數萬億微生物,它們影響著你的整體健康。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從2型糖尿病到某些癌癥再到帕金森氏癥,飲用咖啡與降低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