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22 15:25 原文鏈接: 生物技術公司的IPO:初創企業該做好哪些準備?

           最新數據表明,2013年毫無疑問是生物技術行業自2000年上市以來最活躍的年份。據總部設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諾瓦克的FactSet金融統計公司報道,截至12月份,總共有38家生物技術公司初闖華爾街,其中共有36家在納斯達克上市。2013年的生物技術板塊表現不俗:其中新上市公司的股價在年底上漲了43%左右。

      這是生物技術行業的泡沫嗎?或者,投資者會繼續在這個令人激動但仍屬新興的行業里投入資金嗎?從這些在去年上市融資的公司的經驗中,生物技術公司的管理層可以學到些什么?這些都是該行業的重要問題,但是也很難回答,因為失敗比成功的例子更加常見,而且新藥概念的產生和實際產品上市之間的時間可以長達20年。

      “有些公司的業績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包括藥物能否在后期臨床研究中取得成功,以及產品如何被市場接受等,”沃頓商學院醫療保健管理學教授帕特里夏-澤教授(Patricia Danzon)說道,“曾經發生過快速增長最后成為泡沫的情況,但是對于這些處在早期的公司,只有當藥物在市場成功或失敗之后,我們才會知道他們的結局。”

      Danzon指出,生物技術蓬勃發展的最令人驚訝的方面在于,這個時機恰好是生命科學行業的并購停滯階段,并購是小公司的私人投資者的另一種常見的退出機制。事實上,據普華永道在11月份公布的報告中統計,2013年第三季度的并購數量比上一季度增加了10%,但是和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

      NO.1 認清事實:生命科學行業上市比收購更有吸引力

      “一方面,大型藥企在觀察這些公司并選擇不收購,而公共投資者都愿意收購這些公司,”Danzon說道,“這可能意味著,公共投資者有些過于樂觀。”

      Danzon補充道,如果在未來幾個月里,有更多的生物技術公司通過IPO上市,她不會感到驚訝,因為上市比收購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在生命科學行業。“由于存在較高風險,以及以往的很多失敗案例,藥企現在傾向于收購時帶有變數,”例如,和被收購公司關聯的估價,而這些公司已經進入某個研究里程碑階段,她說道,“人們可以從小公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打通了IPO之路,他們會選擇上市而不是接受存在帶有變數的收購要約。上市得到的是現錢。對于投資方而言,這可能是更好的退出機制。”

      NO.2 分析并購帶來的影響

      一些生物技術行業的觀察人士認為,生物技術公司的IPO實際上會喚醒對并購的需求,沃頓商學院企業項目與醫療體制管理系資深研究員兼講師斯蒂芬-薩瑪特(Stephen Sammut)說道。這是因為對于潛在收購者而言,公眾持股的公司比私人生物技術公司更具吸引力。

      “多數生物技術公司的收購發生在這些公司上市之后,”同時兼任Burrill & Co.公司合伙人的薩瑪特說道,這是一家專注于生命科學領域的金融服務公司,“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在多數情況下,只有公司的產品經過較長時期的臨床研究,這些公司才有可能成為收購對象。而上市的進程可以讓公司將產品推進到臨床研究的后期,從而會更加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收購。另一個原因在于,這樣便于收購者確定,他們購買的公司已經歷了IPO和證監會歸檔的繁雜程序。這意味著臨床研究的風險得到減緩。他們更愿意為此類公司支付溢價。”

      此外,藥企正在面臨增長的壓力,但是近年來的增長較難達到,因為藥業巨頭失去了美國ZL保護,比如輝瑞(Pfizer)公司的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因此,很多大企業正在物色規模較小、更具創新的生物科學公司來提升業績。甚至連那些ZL還未到期的大公司,也愿意花錢收購小型創新公司。例如,在去年夏天,安進公司(Amgen)出資93億至97億美元收購抗癌藥物制造公司Onyx Pharmaceuticals。鑒于此類收購交易以及生命科學公司健康的財務狀況和融資渠道,普華永道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里,這些并購交易還將增多。

      薩瑪特認為,即便在年底略有下滑,對生物技術公司的IPO需求仍將持續:第四季度只有7家生物技術公司上市,而在第二季度有15家上市。推動上市的原因和2000年有所不同,他說道,目前的情況預示著市場對生物技術行業的熱情持續高漲。

      “在2000年,一方面是科技行業熱潮,另一方面是科技泡沫破滅。太多資金在尋求機會,”薩瑪特說道,“2000年已經過去,科技股一落千丈,仍有資金在尋求機會,從而支持了IPO市場。”

      2000年的生物技術熱潮恰逢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是一個里程碑,但是投資者誤以為這將引爆藥物研發的革命。“但是并沒有實現,”薩瑪特指出。

      但是現在,有強烈的信號表明人類基因組的變革即將啟動。2012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39種新藥,這是16年來最高的審批率。2013年,該機構又批準通過了另外27種新藥。“這些藥物大部分是生物技術行業的產品。我認為這是一種喚醒信號,”薩瑪特指出,“生物技術行業在經歷了近40年的投資史之后,我們是否終于看到了成果?我們至少看到了曙光。”

      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表現反映出該行業最近的業績,可能也鼓勵了私人持股公司的管理層進入IPO市場。該指數在2013年回歸了66%,這是至少10年來最佳表現,納斯達克指數研究執行董事及負責人戴維-克萊恩(David Krein)說道。他補充道,在2012年,生物技術指數上漲32%。“IPO的大部分是在下半年提升的,但是生物技術板塊的股票通常是經過兩年多才開始提升,”他指出。

      生物科技的整體表現也超過了醫療行業。“醫療板塊本身上漲了42%。因此,即便在醫療板塊里面,生物科技也是一路領先,” Krein說道。反映更廣泛市場的納斯達克美國基準指數上漲了33%,他補充道。

      去年,有些新的生物技術公司業績驕人,以至被納入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包括Epizyme、Agios Pharmaceuticals和Chimerix。由于該指數是iShares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基金(這是一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依據,任何被納入其中的公司將自動面向所有全新的個人投資者群體。“總的來說,ETF市場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這些指數變動實際會導致較大的資金流動,” Krein說道。

      NO.3 權衡IPO的利弊

      充分利用有利的市場條件并獲得新的投資者,獲得這種能力是上市的主要優勢之一,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盧克-泰勒(Luke Taylor)說道。但是單單這樣還不足以推動上市的決策,他補充道。事實上,IPO至少是利弊相當,泰勒指出。

      “弊端在于增加信息披露。你可能不想讓競爭對手將你的業績信息一覽無余,”他說道,“上市公司會面臨很多壓力,需要產生短期效益,就可能犧牲長期效益。此外,公司創始人和風投還有大約六個月的禁售期,期間他們無法賣出股票。你還會失去一些控制權。”

      泰勒做了相關研究,分析了所有和上市決策相關的因素。底線就是:企業家應當駕馭消息循環周期。“當公司有了足夠的利好消息,就應當上市,”泰勒說道,一旦公司有了足夠的利好消息,他補充道,所謂的上市分散化利益就會超過私有化利益,這是創始人和其他投資者將資金從一家公司抽離并分散的能力。融得的資金也能讓公司推動新藥的臨床研究,同時盡快啟動次要項目,他指出。

      2013年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見證了利好和利空消息的效應。例如,據FactSet統計,Acceleron Pharma在9月份IPO之后,在年底增長了164%。多數收益發生在12月份,當時,公司宣布其研發的抗貧血藥物進入中期研究階段,該消息直接促進來自生物科學合伙人Celgene的700萬美元的關鍵性付款。與此相反,6月份上市的Prosensa Holdings的公司股價下跌了64%。在上市后不久,Prosensa研發的、用來治療杜興氏肌營養不良的實驗性藥物宣告在后期臨床研究中失敗。

      生物技術行業在2013年的熱潮中獲得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之一,來自于觀察新上市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們如何長期管理他們的資金,Danzon說道。“關于生物技術公司的事實之一就是,成功的公司實施的策略往往有別于他們的初衷,”她指出,“把寶押在管理層和押在實際的藥物上是一樣的。如果最初的策略不起作用,就會有人提出管理者如何脫身的問題。這是我們在未來五年多的時間里才能看到的。”

    相關文章

    揭秘全球儀器領域的巨頭TOP20,你了解現在哪些科技公司誰在稱霸市場?

    在當今不斷擴大的全球市場中,儀器公司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由于有很多參與者爭奪前列,要了解誰是表現最佳的公司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因此,我們編制了一份全球前20家上市儀器公司收入排名的列表,以幫助您及時了......

    Science發布2023年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最佳雇主榜單,哪家第一?

    《科學》雜志(Science)發布2023年度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最佳雇主(Science2023TopEmployer)榜單,評選出來自生物技術、生物制藥以及相關行業的20家最佳企業。Insmed蟬聯第......

    浙江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發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

    我科學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是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能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編輯技術,是這一領域國際競爭的核心。我國科學家在這一方向又建新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研發出一系列新的堿基編輯......

    樹高千尺,根在創新沃土

    “企業提需求、科協搭平臺、學會送服務、產業得提升”——這是山東省泰安市自2020年6月獲批全國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單位以來始終堅持的工作思路。“秉持著‘為每個產業鏈聯系對接至少1個全國學會’的目標,近......

    Nature:探索“破碎染色體”在癌癥中的作用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們發現,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破碎的染色體片段在重新排列之前被拴在一起;破壞系鏈可能有助于防止癌癥突變。健康的細胞努力維持我們DNA的完整性,但偶爾,一條染色體會從其他染色體中......

    祝賀!中國科學家組團攻關,取得重大成果

    日前,由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26個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研究,繪制出了基于36個族群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自主進行......

    最新研究解析碳4解剖學結構形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水稻碳3、碳4小脈發育新機制,為在碳3水稻中有效組裝碳4解剖學結構提供新的基因資源和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

    3550萬美元!LarkspurBiosciences致力下一代精準腫瘤免疫療法

    2023年5月23日,LarkspurBiosciences攜3550萬美元融資亮相,致力于開發下一代精準腫瘤免疫療法。本輪融資由PolarisInnovationFund、3EBioventures......

    美生物技術公司退市激增:“糖熱”之后不可避免的崩盤

    “沒有生物技術公司真正死于股權稀釋,他們死于缺乏資金,無論是退市以節省開支,還是轉移到場外交易以節省監管和上市交易成本,只是為了能夠得到一兩個季度的額外資助,以達到真正能夠推動公司前進所需的數據點。”......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