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30 09:23 原文鏈接: 大氣污染治理須走科技創新之路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查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7月1日起實施。國家重點地區排放標準:氮氧化物為100毫克/立方米,煙塵2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這些數據讓很多火電廠企業感到壓力巨大,很多企業甚至將面臨關停的境地。

       但這些標準對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外三)來說,“這都不是事兒”。5月27日上午9點32分,外三的廠級監控信息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大屏幕上顯示,煙囪出口排放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僅為12.11毫克/立方米,煙塵含量為10.49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含量更是只有14.40毫克/立方米。

       三項指標遠遠低于即將實施的“史上最嚴”國家重點地區排放標準,而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只是外三體現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強大實力的一個縮影。

       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火電為主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如何用好每一噸煤,是延緩資源枯竭、減少碳排放的關鍵。

       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來到外三檢查。與很多中小發電廠灰蒙蒙的景象不同,坐落在東海邊的外三廠區里綠意盎然,到處都一塵不染。這讓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程蘇深感意外。“我以前調研時去過不少電廠,還真沒有見過這么干凈整潔的廠區。”她一邊說一邊不停地拍攝著。

       “我們2013年完成發電量115億千瓦時,實際運行供電煤耗只有276.82克/千瓦時。”外三電廠總經理馮偉忠底氣十足地向檢查組介紹,以外三的發電規模,如果每度電節省1克煤,全年就能省下近1.2萬噸標準煤。

       “外三電廠的能耗是非常低的,國際標準是286克標準煤/千瓦時。”檢查組的環保專家向檢查組成員解釋說:“電廠煤耗與汽車油耗異曲同工。汽車百公里耗油多少與電廠每生產一度電(千瓦時)耗用多少煤的道理是一樣的。因不同煤種的差異很大,為便于比較,一般將其統一折算到每公斤發熱量為7000大卡的虛擬標準煤。供電煤耗和發電煤耗有著很大的差別。供電煤耗是將發電量扣除電廠自身消耗的電能后再計算煤耗,對于社會而言這才有意義。”

       馮偉忠如此有底氣是有理由的。不迷信國外技術、不受制于傳統理念,外三電廠的發展主要得益于企業科技創新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家成立于2005年的電廠,建有兩個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是我國首批四個百萬千瓦火力發電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運行參數最高的燃煤發電公司之一。由于在工程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實施了大量技術優化和創新,與此同時還牢牢把握住了建設和調試質量,這使得機組投產時的效率已遠遠超越了原設計值,在剛投產的2008年就達到了實際供電煤耗287克/度的世界最高水平,這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

       在全面消化引進技術的基礎上,外三電廠瞄準各項世界紀錄,重點圍繞節能減排提前進行課題研究并結合工程建設,成功實施了一大批創新項目,在機組建成投產后也并沒有停止技術創新的步伐,又成功研發并實施了多項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節能創新技術,持續推動了機組煤耗的大幅下降。

       過去、現在、將來,節能減排無疑都將是電力行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外三的節能減排之路從設計建設初期就開始了。

       據介紹,還在外三工程的建設期間,公司就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全面開展了設計優化和技術創新,重點圍繞節能減排開展了一系列創新課題研究,研發出了空預器全向柔性密封技術、直流鍋爐節能型啟動系列技術、主蒸汽參數及運行調節方式的優化、節能型抽汽調頻技術等一大批先進節能技術,使機組的綜合技術指標在投產當年就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既然你們的技術全世界領先,那必須要大力推廣。這種技術應用對我們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至關重要。”陳昌智說,“希望你們能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國家發改委和環保部也要加大支持力度,今后再建100萬千瓦以上的電廠時,就應該指定使用他們的技術。不能等建好了,發現有缺陷再來彌補。不能在一個地方跌倒了還再來一次。”

       “我們現在跟神華集團合作建設的電廠,就是從設計環節就全盤使用我們的先進技術。”上海申能集團公司總經理吳劍雄補充道:“這樣從設計環節就開始節約成本,直接省去今后建好后再改造的成本,我們今后的目標就是不建先天不足的電廠,要建就建世界一流的電廠。”一番話讓檢查組成員不住地點頭。

       當聽到目前外三在其控股方上海申能公司的主導下,已注冊成立了上海申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擬通過市場經濟的方法,將外三電廠的節能技術服務于全國時,陳昌智說:“你們成立科技公司的想法非常好,我非常贊成。國家相關部門也要從政策角度支持他們,不但你們自己可以再賺一筆錢,對國家也是有好處的,也能為我們國家的減排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陳昌智隨即向陪同檢查的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你們應該好好表揚一下這種企業,必須要給予大力支持。”

       “環保部去年就已經跟國家發改委在這里開過現場會,他們的技術值得推廣。”吳曉青回答。

       “應該給你們發個獎狀。”結束檢查時,陳昌智的話讓在場的人都感到十分振奮。“現在我們要讓快牛賺快錢、賺好錢,這對全國、對其他同行業的電廠都有好處。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站高一點、站遠一點,把節能減排工作做好做實。”

       短評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完美統一

       我國目前正大力推進綠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但基于我國可開采一次能源的蘊藏總量中煤炭占了將近90%的現實,在今后數十年里,煤電在中國電力中的主體地位是無法改變的,最為現實和有效的低碳綠色電力的發展戰略,應該是如何走出低碳和綠色電力發展之路。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實踐無疑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典范。

       另一方面,當前火電廠承受著煤價和環保壓力增加的兩面擠壓,客觀上火電廠總將環保設施看作負擔,這就出現了政府環保部門所代表的公共環境利益和發電企業經濟效益,甚至生存環境之間的博弈。而外三視社會利益為己任,在機組節能降耗的基礎上,不斷自我加壓,進一步研發和實施“零能耗脫硫”、“高效節能除塵”和“節能型全天候脫硝”,使減排和節能全面雙豐收,社會效益和企業利益得到完美統一。事實證明,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國火電機組的節能和環保水平,應是我國低碳和綠色電力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這對于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節能減排都有著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相關文章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鍋爐安全與節能監管工作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鍋爐安全節能監管模式創新座談會。會議通報了2024年鍋爐安全與節能工作進展,交流落實《鍋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創新經驗,宣貫《鍋爐安全技術規程》第1號修改單......

    2024中國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

    10月10日,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越野車技術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暨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大會已舉辦16屆,本屆以“匯智、融通、協創、勇拓”為主題,設置高峰論壇、展覽展示、論文證書頒發等環節。大會......

    “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通告

    關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征集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召開

    9月26日至27日,國家能源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論壇以“數智水電,賦能發展”為主題,圍繞數智水電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研討,包括5場主旨報......

    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聚焦無人智能制勝未來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專家研討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項目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發布

    9月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上,發布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周年成果報告。長沙發布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主辦方供圖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去年的互聯網岳麓峰會提出把長沙打造成......

    科學家成功展示核鐘所有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故事帶來一項新突破: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領導的國際團......

    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會暨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宣讀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含光召科技獎)的決定。獎勵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