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天上午十點,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由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介紹環境質量狀況,并答記者問。明天就是六五世界環境日了,今天的發布會上,會有哪些重要信息?
環保部發布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首先,關于污染物排放情況,2013年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年度減排目標基本完成。其中,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比去年下降了2.9%,氨氮排放總量下降了3.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3.5%,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下降了4.7%。
公報也指出,雖然全國環境質量狀況有所改善,但是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三大戰役”,水、空氣和土壤。
首先全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十大水系的國控斷面中1到3類水質占到71.7%,而像劣五類和四到五類水質分別占到9%和19.3%;另外,對于湖泊的監測也顯示出富營養狀況的湖泊和水庫占到了27.8%,而在地下水4778個監測點位中,較差和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高達是59.6%。
另外,大家非常關注土壤的污染,根據公報,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堪憂,區域性催化問題較為嚴重,全國年內凈減少的耕地面積達到8.02萬公頃,全國現有的土壤侵蝕總面積達2.95億公頃。
空氣質量可能大家最為關心,空氣質量里面提到,74個第一監段的監測實施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比例僅僅4.1%,在這其中空氣質量比較好,完全達標的區域非常少。而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十位城市是邢臺、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濟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鄭州。公報特別提到,北京2013年達標天數的比例僅僅是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的比例是16.2%。
今年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向污染宣戰,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提到,根據大氣、水、污染三方面作為戰役的重點構建及改善環境質量的工作體系。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用鐵軌鐵腕來抓好治理。要抓緊制定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水十條和土十條,參照大氣十條的方法依軌來進行治理。
現在環境群體性事件頻發,李干杰說,造成環境群體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國仍處在快速的發展期,所以工程上馬建設項目多,環境資源承載壓力大,一些地方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確存在規劃不盡科學合理的情況。另外,也有一些地方存在比較突出的違法違規的開工建設運行的情況。此外有些項目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夠公開、公共參與不到位,對公眾疑慮不能及時解答有效宣傳,加重了公眾疑慮的不信任。
他表示,要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政策,一方面作為政府企業和建設單位,在決策前、決策中和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地承載能力、科學的規劃布局;而且一定要扎實的搞好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和輿情引導,切實保障好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收益權。環保部門把這一問題作為重要問題予以關注,并且會在環評文件審批過程中作為重要的內容來進行審查,保證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的代表性、真實性和合法性。
2024年4月29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項目進行專家評審,結果如下:項目名稱成交候選單位成交金額(綜合含稅單價)(元)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譜......
記者5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劉曌地等人與合作者合作,利用多體混合糾纏成功克服了環境噪聲,實現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量子......
4月29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持的“陸海水域有害藻華與病原生物高效綠色防控的新技術裝備與工程應用”項目鑒定會、天津大學環境與生態研究院主辦的“天津市陸海水域污染防控與碳匯重點實驗室”戰略研討會在天津大......
從2024年5月1日開始,這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開始實施。1、《環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基于手工監測的受體模型法技術規范》(HJ1351-2024)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
關于舉辦“質量發展工作基礎培訓班”的通知時間:2024-04-09部門:質量研究分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及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推進質量治理現......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余小芳團隊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發表研究論文,揭示鎘和鋅相互作用可對黃菖蒲生理生化和富集特性......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為進一步有效推進廣東省地球關鍵帶(土壤)污染歸趨與風險防控實驗室(一期)建設,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環境歸趨與風險防控能力,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擬購置一批實驗建設有關的設備,開展土壤、地下水等環境介質......
質量管理創新是產品和服務持續改進的重要路徑,每一次產品革新、服務提升都會伴隨著管理創新成果的輸出,管理創新是技術革新、產品開發、服務提升的基礎。通過建立質量褒獎制度,樹立質量管理創新標桿,促進質量持續......
近日,全球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歐姆龍發布了《2023年中國地區可持續發展信息》,全面總結并回顧了在長期戰略規劃"ShapingtheFuture2030"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