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院士李小文來說,無論是生活還是科研,都應該堅持簡單化原則,拿著奧卡姆剃刀,“刮,刮,刮”。
最近,他希望刮掉的是人們對他那雙布鞋的惦念,輿論對他的炙烤,以及附著在他身上的各種標簽。
用他的話說,“布鞋失火了”。那不過是雙極其普通的布鞋,黑面白底,而且款式老舊,是他在成都出差時買的打折貨,“80塊錢一雙,一下子買了3雙”。一個多月前,當他踩著這雙布鞋,搭配褲腳卷起的褲子和一件黑突突的夾克衫,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堂上時,意外地火了。(李小文科學網博客)
布鞋“失火”之后,殃及的是他原本清靜的生活。一時間,“布鞋院士”的字眼閃爍在電腦屏幕上,迅速地爬升到搜索引擎的第一位。聚光燈也在尋找著他,家里的電話鈴聲頻繁地響起來,電子郵箱里的陌生人郵件也在增多,不少記者甚至去他所在的北京師范大學地理遙感所“圍堵”他。
“太熱了,再冷一冷。”前一陣子,他會用此番說辭來婉拒各路媒體的采訪。當輿論對他的烘焙跳到一個溫熱的檔位時,他才愿意接受中國青年報的采訪,“跟年輕人交流一下”。
5月31日,坐在辦公室沙發上的李小文,腳上沒有蹬布鞋。他穿著一雙圓頭的皮涼鞋,腳仍然是光著的。
此前,有人說他像武俠小說里的掃地僧,“低調、沉默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也有人將他與陶淵明等魏晉名士相提并論,“外表不羈但是有著仙風道骨”;一位大學同學盛贊他,“維護了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本色、隨性”。
然而,對于初次見到李小文的人來說,“狂狷不羈”恐怕難以和眼前這位身形瘦小的科學家產生關聯。年過六旬的李小文佝著背,蹲在茶幾邊上的一角,為客人沏著茶。他還特意詢問:“介意用手抓(茶葉)嗎?”他拎開水瓶的手微微有些顫抖,但水還是恰如其分地倒在杯子的七分處。
幾年前,同樣是在這間辦公室里,一位采訪他的記者端坐在真皮沙發上,而他卻矮矮地坐在學生送他的小竹椅上。這位頗有名望的科學家側著身子,仰面望向記者,還不停地給對方遞煙、點火。最后,那位記者不得不感嘆,“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謙虛的科學家了”。
正是這位“最謙虛”的科學家,堪稱我國遙感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他創建了“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碩士論文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推動了定量遙感研究的發展,讓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
不過,這些榮耀,不會被李小文提及。他不擅長侃侃而談。相反,他在談話間顯得有些局促,抱著左胳膊彎的右手,不自覺地上下摩挲著。由于牙齒被拔光了,他講起四川普通話來口齒略有些含混。
在聊到熟悉的“時空尺度和地表過程”,他表現得更為自在和輕松。說到興起時,他的眼睛瞇成一條細縫,臉頰上的皺紋就像一把折扇,層層疊疊地收攏起來。嘴唇上黑密的胡須,隨著他臉部肌肉的松緊輕微地躍動著。前額灰黑夾雜的頭發,在他不經意地撫弄下,有時堆積成“小丘陵”的樣子,有時又恢復成了“平原”。
事實上,半天的訪談時間里,幾乎沒有一句稱得上犀利的言論,從這位被描述為“仙風道骨”的專家口里吐露出來。李小文對遙感領域之外的話題,表現出惜字如金的謹慎,“這不是我的專業,我不便多作評價”。如果請他談談“如何看待社會對院士問題的熱議”,他以一句“你說得很對”作為回答。
而在4年前,有關“院士”的話題還未像如今喧囂塵上時,評委會將李小文列為“科學網年度人物候選人”的推薦理由是:言冷心熱、心懷天下的他,是不把“院士”頭銜異化的最好注釋。
在李小文看來,自己的“慎言”跟年輕時的特殊經歷有關。讀大學時,他寫了一篇批駁姚文元的文章“惹下麻煩”,從而總結出“假話不要說,真話也不能隨便說”的人生經驗。不過,他有意識地自我克制,有時也似乎擰不過骨子里的率直。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他看見總理溫家寶去災區時,手里拿的是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不禁在博客上替遙感界致歉,“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鉆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當時,有人稱贊他敢說真話,“是業界的良心”。
面對外界給他貼上的各種標簽,無論是武功蓋世“掃地僧”,還是淡泊明志的“五柳先生”,李小文不作爭辯,但是也“不贊同”。他說,“有些說法都太拔高了”。
他自感,“初次見面的人對我的印象大多不好”,可能還是“因為不修邊幅”。他總結道,“在以貌取人的社會,衣著隨便還是會惹些麻煩,吃點兒小虧”,但又緊接著說“無所謂”。
北師大的一位同事回憶,李小文第一次來學院報到時,穿著白襯衫和黑褲子,手里拎著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半圓形黑包,腳上也是一雙布鞋,“特別土”。當時,門衛以為他是來推銷的農民,毫不客氣地將他擋在了門外。還有一次,他去學院領院士生活補助時,斜挎著一個破包,站在財務處的柜臺前,被學生誤作是“修空調的師傅討要工錢”。
李小文似乎天然不愿將精力耗費于外在修飾。在四川長大的他從小愛打赤腳,就連戀愛時“見女朋友家人也光著腳”。2001年,在長江學者的頒獎典禮上,他也是光腳穿著布鞋。上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前特意縫制的兩身西裝,因為穿在他身上“像是偷來的”,在異國他鄉幾乎沒有派上用場。令他慶幸的是,“幸虧是在美國,要是在講究紳士風度的英國,也不大好穿得隨意了”。
“身上的東西越少越好。”李小文用一種篤定的語氣說。他用手上的奧卡姆剃刀,刮去令自己感到繁雜的枝枝蔓蔓。
他難以忍受生活里的瑣碎小事。他的一口牙齒在車禍中被撞松,因為不耐煩“一顆一顆地治”,就干脆拔光了事。他不愛管錢,幾乎不碰銀行卡。有一次,他的銀行卡消磁了,“只有本人簽字才能重辦”,才極不情愿地被家人哄進銀行。
他不斷地刮去繁冗的社交活動,將自己的生活半徑縮減在自由書齋里。有時去外地開會,他也恨不得“白天去晚上就往回趕”。如今,他不愛去辦公室,“因為總是會被打擾”。他怡然自得的時刻是坐在書房里思考問題。除此以外,他熱衷于讓思緒在博客上自由馳騁。
在博客世界中,他會刻意去掉“院士”的光環,以一個名為“黃老邪”的普通網友身份,跟年齡和資歷與他相差很多的人平等交流。在這個虛擬的學術江湖里,他倒是顯露出幾份俠客氣質,會不時針對遙感領域的問題“和某某人掐一架”,有時還會悵然地“孤獨求敗”。
和他最喜歡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一樣,他身上經常揣著酒壺。但近兩年,因為肝硬化,他開始戒酒。然而,多年以來,他從未打算刮掉的是煙癮、不愿被束縛的意志以及“不跟風”的個性。
在面聊進行到第45分鐘時,李小文往煙灰缸里捻滅了第3根煙頭,這還是他有所節制的數量。這個科學家固執地認為,“吸煙有害健康”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他還會收集“愛吸煙的出租車司機患非典概率低”等說法來論證吸煙的好處,令家人感到哭笑不得。
有時,他的“固執”像煙霧一樣,散落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他把醫院比喻為“善良的專政”,厭惡被束縛在病床和醫療器械上。兩年前,心臟驟停的他被搶救過來后,反倒惱怒家人“為何同意在他身上施加強制措施”。后來,他擬下一份“尊嚴死”的生前遺囑,還讓家人在遺囑上簽字,不允許在他身上使用“呼吸機和心臟電擊”等急救措施。
在一些同學看來,李小文從小就表現出“特立獨行”的一面,尤其不愛跟風。小時候,他不愛背珠算口訣,干脆放棄學珠算,拿零分也毫不在意,“因為那時候已經看到大人們用計算尺和手搖計算機了”。在美國讀研究生時,他的追求始終是及格就行,“考高了就覺得自己吃虧了,盡量把分數壓下來”。
在通往科學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性格中的“固執”和“不跟風”糅雜起來,是一種“不盲從”的態度。早年在美國留學時,他敢挑戰美國遙感界的權威聲音,提出遙感觀測中“熱點效應”更圓滿的物理解釋,這成為他的成名作,被國際遙感界稱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
在專業領域里,李小文雖然爭強好勝,但也“愿賭服輸”。他和一個學生打賭,“太陽是否可能從東北方升起”。一個科學界的大人物,在小小自然現象的觀測方面,敗下陣來。不過,在真理是非問題上,他卻顯得并不固執,坦率地承認,“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打賭輸給學生”。
這位著名的遙感學專家,在自己后半段的科研生涯里,沒有停止揮動奧卡姆剃刀。他試圖回到一些基本但又容易被業界忽視的課題上來,比如“尺度效應”。
他用蘇東坡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解釋遙感領域的“觀察方向和角度”。在他看來,觀察活生生的人,也應該遵循此理。
這位勾起人們無限好奇心的科學家,試圖刮掉輿論賦予他的刻板印象。追求簡單的他認為,那些標簽也是壓在身上的“一種負擔”。
當然,他手上的奧卡姆剃刀是無形的,是一位名叫奧卡姆的邏輯學家提出的思維方法,概括起來正是他所信奉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23日,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主題會議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在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相關主題會議上,開放科學基礎設施共享協作倡議正式發布。該倡議提出四方面行動:共建全球網絡,增加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的數量并......
10月21日下午和10月22日上午,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在恩施市接續2024年度工作會召開了“計量與數字化”學術會議。本次會議共安排了13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展出了系列學術墻報,并為學術墻報獲獎者頒獎。......
記者從中國科協1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讓更多剛剛踏上科研道路,處于人才梯隊“塔基”、職業生涯“破繭期”的青年人才受益,中國科協近日啟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面向高年級在讀博士研究......
關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征集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
9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趙中偉,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分別走進長沙市三所中小學校園,新學期以“科學”為主題為同學們上好開學第一課,近距離讓同學們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技報國的志......
2024年9月3日9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由中國航天......
文|朱丹早起梳洗,還要涂防曬霜,真是麻煩呢。沖杯咖啡吧,讓我的一天來點精神,可是我的咖啡還新鮮嗎?算了,來杯紅茶,加點牛奶吧,澀味變淡了許多。早餐后出門打算做個頭發,可我不喜歡理發店里彌漫的燙發的味道......
今年,各大學部的學科評審剛剛落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簡稱國自然)的結果即將揭曉。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毫無疑問是緊張又充滿期待的時刻。今年的總預算增加了21.4億元,這個消息無疑讓不少申請者精神為之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