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課題組在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的合成及應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利用空間限域生長的策略,首次在溶液中合成出釩氧骨架-石墨烯超晶格材料并顯示出大幅度增強的磁熱效應,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眾所周知,超晶格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界面電子結構帶來奇特的物理性質,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傳統的超晶格材料通常是通過昂貴的脈沖激光沉積或分子束外延生長獲得,這也意味著后續的實際應用需要經過復雜的過程將所獲得的超晶格從生長襯底上轉移。與此同時,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烯具有獨特的雙極電子特性,當與其他材料復合時,可作為電子給體或電子受體來有效調節材料的電性能,因此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由于糅合了超晶格特殊的界面性質及石墨烯獨特的電子結構,有可能帶來一系列傳統材料不存在的新性能。
針對上述挑戰,該課題組首先提出了一種新的空間限域生長策略制備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的方法,獲得了完美堆垛的單層石墨烯-單層氧化釩-單層石墨烯的超晶格結構,克服了傳統生長超晶格材料的缺點。在這種石墨烯基超晶格材料中,石墨烯不僅可以作為一個獨特的空間限域反應器使釩氧層沿著石墨烯面二維生長,而且可以作為電子給體,引起釩氧層結構的結構重組,降低生成高對稱性釩氧骨架的生成能。
該課題組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韋世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對該超晶格的精細結構進行了詳細表征。結果表明,超晶格中的釩氧層的對稱性明顯大于在自由空間得到的VO2(B),并導致了一級可逆相轉變的出現及由之產生的磁熱效應,這種相轉變類似于VO2(M)-VO2(R)相變過程中對稱性由高到低的轉變。由于超晶格中二維的單疇結構和石墨烯層的應力作用,這個轉變過程中的磁熵變值相比于VO2(M)-VO2(R)相變的磁熵變值提高了8倍。
重要的是,這種柔性的超晶格納米片材料是用低成本的溶液法制得,避免了傳統超晶格材料制備中復雜的轉移過程,因此適應于各種功能器件的組裝,有望加速超晶格材料的實際應用。
空間限域生長合成石墨烯基超晶格示意圖及其磁熱效應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石墨烯計量與標準技術)(原名“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石墨烯計量與標準技術)”,以下簡稱“本中心”)致力于建設石墨烯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推動石墨烯材料產業孵化。本......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
二維非晶碳是碳材料家族的一種新型同素異形體。與石墨烯的周期性蜂窩結構不同,單原子層的非晶碳由五、六、七元碳環無序拼接而成。研究人員此前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該材料,并發現非晶結構......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理學院教授劉文林、副教授王曌采用環境友好小分子作為轉移媒介實現了高質量懸空單層石墨烯的高效轉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具有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在電子、光子學和能源等相......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
95后天才少年曹原此前因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備受國內外學術圈關注。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曹原及合作者今年8月21日在《Nature》發文《On-chipmulti-degre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等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利用精心設計的人工籠目超晶格勢場,成功實現了石墨烯中不同色散類型能帶的選擇性調控。相關研究結果于8月6日發表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長淦、特任副研究員范曉東與武漢大學教授袁聲軍,以及西班牙ImdeaNanociencia研究所教授FranciscoGuinea、博士后詹真合作,利用精心設計的人工籠目超晶......
石墨烯導熱膜是電子器件和系統重要的熱管理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丁古巧團隊在石墨烯導熱膜尺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通過建立亞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橫......
北京旭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華科技)自研的石墨烯光合作用增長液,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用于小麥、玉米、番茄等作物試驗后,實現了10%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