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氣顆粒物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總結大氣顆粒物(包括PM2.5)監測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減少減緩PM2.5 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防治新技術,通過研討會的平臺促進我國大氣顆粒物監測與防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保障廣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現代科學儀器》編輯部聯合主辦,由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安徽光機所作為支持單位都有專家參與了此次會議。來自各高校、研究院所、儀器廠商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會議。
2014大氣顆粒物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討會
會議邀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魏復盛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和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劉文清院士就我國PM2.5檢測體系、環境與健康、大氣污染監 測技術方面進行報告,來自疾控中心、中醫科學院及各環境化學相關研究院所、實驗室、各監測儀器生產廠商的專家進行了報告,報告內容涉及PM2.5監測技術及源解析、VOC來源及監測、顆粒物污染與人類健康、環境監測相關儀器等多個方面。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齊文啟研究員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齊文啟研究員帶來的報告是《霧霾治理與PM2.5源解析》。
霧霾治理不能靠環保,環保部只是一個執行部門,要由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交通部、農業部環保部聯合解決才能有效。有人說,治理霧霾至少要20年,我國地域遼闊,工業布局復雜,自然地理環境也有很大差別,因此20年霧霾由于一定好轉就相當樂觀了,如果重建藍天白云至少需要30年。治理霧霾需要端正黨風、克服浮躁、認真做好源解析,需要政府決策與各部協作,需要從源頭抓起,如工業污染源、汽車、飛機、油品升級和治堵等。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邵敏教授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邵敏教授帶來了題為《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來源研究》的精彩報告。
在影響大氣環境的顆粒物中,除了PM2.5,更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 VOCs是大氣中PM2.5和O3生成的重要前體物。中科院數據分析表明,導致華北大氣重污染的關鍵化學組分是顆粒有機物,其在重污染事件中的貢獻大于50%,超過硫酸鹽。全國VOCs排放量估算存在著較大的誤差,氣體是如何變成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的活性研究都是我們尚在研究的問題。我們需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開發出高靈敏度的檢測技術,來揭示揮發性有機物轉化PM2.5的真實過程,來改變PM2.5現有模型,提高整個監測系統的預測能力。
中國環境科學院 白志鵬研究員
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白志鵬帶來的是《基于源和受體測量的PM2.5在線源解析技術》的精彩報告。
我國顆粒物污染嚴重,來源復雜,燃煤的貢獻明顯。現有的源解析模型各異,研究方法的計算原理不同、大氣過程的復雜性、源解析結果的含義差別,易導致解析結果可能有較大差別。我們目前的源解析工作中仍然缺乏詳盡的污染源清單,尚未進行精細化來源解析,缺乏本地化的源譜,技術人員經驗不足,缺乏顆粒物源解析定量化技術規范。據此,我們需要加快污染源清單的編制,進行精細化的顆粒物來源解析,構建本地化源譜及共享平臺,加強技術訓練,規范源解析技術方法、成立技術共享服務中心、加強源解析的質量控制、開發和完善CMB源解析軟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 徐東群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徐東群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國內外空氣顆粒物污染對健康影響研究進展》。
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死亡,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患病率以及醫院門診、急診病人數目的變化,對一些臨床癥狀、亞臨床指標的影響。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控制暴露人群研究,實驗動物毒理學研究,可以單獨或綜合給出空氣污染及健康影響的關系。徐東群研究員的報告系統回顧了國內外大氣顆粒物污染對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以及PM2.5暴露與健康效應的關系。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吉東生高工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吉東生高工的報告題目是《大氣氣溶膠碳成份測量誤差與北京有機氣溶膠特征研究》。
大氣氣溶膠碳成分存在形式多樣,其化學和光學特征明顯不同,基于不同的熱和光行為的假設,以及不同分析步驟的碳成分分析方法將導致碳組分測量結果的差異。報告基于文獻調研與實驗室分析闡述了氣溶膠碳成分自動監測儀器的基本性能指標,研究不同的分析方法導致氣溶膠碳成分的差異,建立可靠的氣溶膠碳組分比較和合并方案。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楊臘虎研究員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楊臘虎研究員在《藥物對環境的影響》做了精彩的報告。
在中國目前有大小不等的制藥企業5000余家,分布在全國各地,在生產藥物,產生利潤的同時,對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用于其他方面藥物的生產,亦是如此。在應用方面,病人服用藥物后,在體內產生代謝產物,排泄物的處理,隨時隨意丟棄的過期藥物,使用大量抗生素在動物體內殘留,大量使用農藥等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上述這些對空氣、水源、土壤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特別一提的是環境激素的影響,這類激素即便量很少,同樣有很大的危害作用,尤其是對于生命體,干擾生物體內天然激素的合成,使生物體部分內分泌系統失調,引發生殖系統多種病變。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 劉保獻研究員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的劉保獻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大氣顆粒物組分分析》。
霧霾現象是目前環境的熱點現象,大氣顆粒物PM2.5會降低能見度,威脅人體健康,影響大氣氣候。通過分析PM2.5的化學組分,可以了解PM2.5的化學性質,重建PM2.5質量,獲取源示蹤物信息,是源解析重要前提,是PM2.5有效控制和治理的基礎。報告中介紹了PM2.5的組分特征研究、重構技術手段,并對北京市的PM2.5分析結果進行了解讀。
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 田福林博士
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的田福林博士做了題目為《受體模型應用于大氣顆粒物中PoPs的來源解析研究》的精彩報告。
受體模型是通過對采樣點環境樣品(受體)的化學和顯微分析,確定鎘污染預案貢獻率的一系列技術。其最終目的是識別對受體有貢獻的污染源,并且定量計算鎘污染預案。運用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機物PTS/POPs的源解析技術,對污染物來源進行解析,有助于判別其主要污染來源,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受體模型的結果往往難以進行驗證,因而模型結果的可靠性引發了一些爭議,研究者通常使用受體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彌補單一模型的不足。受體模型有自身的優缺點,污染源指紋譜圖至關重要,目前的模型假設不符合實際情況,對于如何改進“源”到“受體”過程,我們仍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李玉潔博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李玉潔博士的報告題目是《PM2.5暴露誘發斑塊失穩定發病機制及中醫藥應對策略思考》。
我國對于PM2.5暴露誘發斑塊失穩定發病機制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但PM2.5與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正在逐步被認識并引起空前的關注,如何有效防控PM2.5對大眾健康的潛在影響已開始成為國民基本的民生需求之一。如何進一步認識到PM2.5誘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深層機制并有效干預將是心血管研究領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熱點。探索一條中醫藥干預PM2.5誘發As斑塊進展及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北京化工研究院 尹洧研究員
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尹洧研究員對《儀器分析在大氣顆粒物源解析中的應用》做了精彩的報告。
環境空氣顆粒物的源解析是通過化學、物理學、數學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識別環境受體中顆粒物的來源,通過源解析的方法可以找到污染源的源頭,從而從根本上防治其污染,改善環境空氣的質量,對保證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空氣中顆粒物受工農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氣候氣象、人口等因素影響。大氣顆粒物源解析包含成分和來源方面,其結論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與各個城市具體發展階段的特征相關,源解析是動態的。隨著源解析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分析儀器在大氣顆粒物源解析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張曉曦老師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曉曦老師的報告題目是《電袋復合除塵器微細粒子高效捕集技術研究》。
電袋復合除塵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環保領域大范圍推廣,面對逐漸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控制標準,電袋捕集微細粒子的試驗及工程研究成為除塵技術的重點研究方向。綜述了包括布袋纖維表面顆粒層形成及帶電捕集機理,預荷電凝并技術和電袋除塵器內部氣流分布等在內的主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并為未來電袋復合除塵器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中國分析測試學會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 燕澤程副主任
中國分析測試學會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的燕澤程副主任在大會最后做總結發言,燕澤程副主任表示,本次大會的一大特色就是將環境監測同人類健康、醫藥學結合起來,希望各位老師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更大的突破。
更多會議報告請關注分析測試百科網的后續報道……
本網訊日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印發通知,公布2023年度畜間布魯氏菌病免疫縣和免疫奶牛場名單,部署進一步強化畜間布病防控工作。 據統計,全國共有19個省份1266個縣和2543個奶牛場實施......
“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
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記者楊杰英)記者22日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山西以“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和執法大練兵活動為牽引,打好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組合拳”,202......
生態環境部今天(2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開......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環境空氣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環境空氣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關于公開征集檢驗檢測領域行風突出問題的通告》,將重點排查檢驗檢測領域行風突出問題,并邀請社會公眾提出整改意見建議。根據群眾......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檢察機關,扎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截至2......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2022年,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檢察機關,扎實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行為。截至2......
根據中央有關意見精神,近日,由江蘇泰州市生態環境局、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泰州市標準化院等單位聯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這是碳排放監測領域國內首個市級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