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鎘大米”“癌癥村”“砷中毒”“毒生姜”等土地污染帶來的問題一次次沖擊著公眾心理防線。
6月25日是第24個全國土地日。記者走訪多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治污企業后發現,目前我國土壤污染治理仍然面臨著“面積大、技術弱、資金缺”三大難題。
問題多,分布廣
人口只有4萬多的鄉鎮,血鉛超標的兒童超過300人。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大浦鎮發生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據披露,當地超標兒童的血鉛值最高達到了322微克,遠遠超過100微克的健康標準。
沉默的土地在不斷的污染積累中開始事故頻發,曝光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的就有江西吉安、陜西鳳翔、湖南武岡、云南昆明、龍巖上杭、湖南郴州等地,最終結論均與企業非法排放引發土壤污染相關。
土地污染在危害人們健康的同時,也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重創。2013年上半年,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的湖南省連續兩次被曝光其所產大米重金屬鎘含量超標,湘米的銷售一時陷入困頓。
據今年4月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的污染超標率已達16.1%,而生產農產品的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4%。
大面積的土壤受到污染,其污染物的類型也復雜多樣,以耕地為例,其主要污染物就包括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等。
原因雜,污染重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呈日趨加劇的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維理表示,“我國土壤污染呈現一種十分復雜的特點,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污染混合的局面。”
總體來看,土地的污染來自農業與工業兩大來源。中國農民篤信“沒有千斤肥,難打萬擔糧”,對化肥農藥的迷信施用成為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有1600萬公頃農業耕地遭受農藥污染。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張福鎖教授多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耕地不足世界的10%,卻使用了全世界1/3以上的化肥。從1980年至2008年,糧食產量擴大了1.5倍,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但化肥消費量卻增加了3倍以上。
與農業污染相比,工業污染主要是鎘、砷、鉻、鉛等重金屬的超標,污染面積相對較小卻難以分解,威脅更大、時間更長。
汞、鎘、鉛、鉻、砷五種重金屬被稱為重金屬的“五毒”,對人有致命的危害。專家分析,中國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化工廠和礦山,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采礦業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加上科學技術落后、環保投入不足與意識不強、資源盲目開發,濫挖濫采使得一些重金屬主產區的土地被日漸污染。
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重金屬污染則多來自工廠。國內三十幾家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稱,IT企業重金屬污染居首。
技術弱,投入大
嚴峻的污染形勢對應的卻是薄弱的治理技術。上市企業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修復專家易新建分析指出,污染土壤修復非常困難,由于污染土壤面積大,自然條件復雜多變,污染程度深淺不一,對治理技術和工藝要求極高。
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環境監督處處長劉帥表示,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還處在試驗階段,迄今為止國內并未聽說有成功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案例。
更為現實的問題是,重金屬污染治理需要巨量資金,巨額的成本投入是擺在各方面前的一大難題。
2011年,《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成為我國第一個由國務院批復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總投資達595億元。而據湖南省有關部門預測,治理要達到預期效果,長期投入超過4000億元。
記者了解到,被稱為“亞洲第一雄黃礦”的湖南石門雄黃礦周邊8000畝砷污染農田修復,當地政府給國家有關部門上報方案的預估投資額就高達13億多元。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修復成本如此高昂,對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來說,無異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李發生表示,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必須以耕地污染調查數據作為基礎。由于很多治污項目“開弓沒有回頭箭”,在科學規劃上,全國各地首先應描繪好“治污地圖”,因地制宜、因污制宜制定治污規劃。
“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還不成熟,盡管來自各方的治理呼聲很高,但是決策者還對巨額修復成本能否產生實質修復效果抱有顧慮。如果錢花了,治理效果一般,甚至帶來新的污染,那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還使問題更加復雜化了。”劉帥建議,污染土壤修復工程不能倉促上馬,應科學合理地確定技術路線、配套措施以及融資模式。
5月24日,中國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統溫室氣體減排研究報告發布會在京召開,發布《邁向碳中和:探索中國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統的減排潛力》和《模擬中國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門(AFOLU)的溫室氣體通量:差距......
于一種實驗性的新海綿可以讓從水中去除重金屬污染物的過程比以往更容易。只需一次處理,該設備就能將受污染的水降低到安全可飲用的水平。在之前兩項研究的基礎上,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這項技術。研究......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品種繁多,組成和結構復雜,農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種類多、危害大。有效防治農藥制造工業污染事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糧食安全。日前,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了國家生態環......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而重金屬元素可伴隨食物和可吸入顆粒等方式進入人類和動物體內,對生命構成危害。跳蟲是普遍存在的城市土壤動物,其群落對環境污染反應靈敏,常被用作研究重金屬污染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