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烈日炎炎的夏季,氣溫升高、濕度增大,細菌的生長繁殖頻繁,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銀川市衛生局發布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通告,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食品衛生,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有:沙門氏菌,易污染食品有肉、禽、蛋、魚等;葡萄球菌,易污染食品有奶類及其制品、糕點、熟肉類等;蠟樣芽胞桿菌,易污染食品有剩米飯、米粉、奶、肉、豆制品等;志賀氏菌,易污染食品冷盤、涼拌菜等;副溶血性弧菌,易污染食品有海產品、熟肉類、咸菜、禽肉、禽蛋等;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易污染食品有熟肉、牛肉、牛奶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水果、飲料等。為了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廣大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要注意保質期;不吃放置時間超過4小時的盒飯,不買無冷藏條件的散裝熟肉制品;剩飯菜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生吃食品要徹底清洗消毒;熟食品在食用前應重新加熱;吃冷飲要適量,否則會稀釋胃液,造成胃中正常菌群紊亂發生腹瀉;吃海貨要煮透,毛蚶、甲魚、牛蛙等水產品體腔內會存留霍亂弧菌、甲肝病毒等,如加熱不徹底就會致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很短,一般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臨床主要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次每日20至30次不等,多呈水樣便,血水便。部分患者有畏寒、發熱、乏力,重者脫水、酸中毒、休克。衛生部門提醒廣大市民,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及時到醫院就醫,不要自行服藥,并注意保存食物和排泄物樣本,以便醫生檢查救治。
近日,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SunghoonKwon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題為Bloodculture-freeultrarapi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牙科協會福賽斯研究所團隊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棒狀桿菌的細胞分裂機制。這種絲狀細菌不僅會分裂,還會同時分裂成多個細胞,這一罕見......
微生物是人類食物的組成部分,可以影響人類自己的微生物群,但人們對食物中的微生物組成知之甚少。現在,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通過對2533種不同食物樣本的宏基因組測序,建立了一個“食物微生物組”數據庫,為人......
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生物技術趨勢》雜志。大多數用于包裝和工業用途的塑料......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張佳欣)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報道,該校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細菌生產纖維素的新方法。這種方法遵循自然選擇的進化機制,使科學家能快速培育出數以萬計的細菌變種,從中選出能......
“微波爐里不是一個純凈、原始的地方。”這一最新發表的研究,有悖人們的常識。人們通常認為,微波爐里強大輻射足以殺死任何潛藏的細菌。8月8日,西班牙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與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合作,開發出借助細菌清理油井的新技術。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技術轉讓和商業化中心副主任安德烈·薩夫琴科解釋說,該方法利用微生物學原理清除......
德國科隆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Integrativeneurocircuitsthatcontrolmetabolismandfoodintake”的綜述論文。背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