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6月9日是認證認可與質量安全暨國際認可日。認證認可雖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實際上與百姓日常生活、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息息相關。
認證就是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或者標準的評定活動。認可是指對從事認證相關活動的機構、人員、實驗室的能力,予以承認的活動。認證認可是確保質量安全的基礎手段,作為國際上通行的管理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保障質量安全、促進對外貿易、推動節能環保、加強政府管理、提升社會公共效能等重要作用。
認證市場亂因調查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國累計認可各類認證機構122家,認可范圍內各類現行有效認證證書48.5萬張,堪稱認證大國。但同時,認證的有效性卻不容樂觀。認證過程、認證管理弄虛作假;超認可范圍對外宣傳,誤導消費者;認可資格暫停期間仍然頒發帶認可標志的認證證書……”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簡稱CNAS)秘書處副秘書長樊恩健透露,最近,該委員會在對27家認證機構總部、4家分支機構及20家辦事處進行認可專項監督檢查時,共發現了約300多個問題。
認證管理中弄虛作假
如今,人們購買的乳制品、飲料等幾乎所有食品的外包裝上,都印有由QS字母與“質量安全”四個中文組合在一起的標志,這個加貼(印)有“QS”質量安全認證標志的食品,本意味著該食品符合質量安全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年來,三鹿奶粉事件等質量安全事故的頻發,使這些經過認證的食品,卻一夜之間變成了“有毒”食品,其背后所暴露的認證問題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質疑。
“目前,我國認證認可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利益驅動下的誠信缺失和法律追溯機制不健全,導致個別認證機構違規認證,影響了整個行業的信譽;而一些發生質量事故的企業也獲得了認證證書,使社會公眾等相關方對認證認可的權威性和公正性產生質疑。”國務院參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郎志正如是說。
“我國現有的認證機構良莠不齊。一些非正規的認證機構敗壞了認證市場。”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主任孫純一告訴記者。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在突擊檢查中發現,一些認證機構在認證過程、認證管理中弄虛作假。有些認證機構制造虛假認證檔案,認證過程各環節時間倒掛。對一個企業進行了管理體系審核,就同時向多個企業頒發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還有些審核員或技術專家不到現場,而由其他人員代替簽名。有的認證機構審核檔案顯示同一審核員同一時間在兩個企業同時進行現場審核。還有的認證機構提供不出對該企業的審核檔案。審核記錄與實際審核活動情況明顯不符。
通過近兩年的CNAS專項監督檢查,發現有些認證機構故意隱瞞認證證書數量,未向CNAS如實上報,數量達千余張,以躲避認可監督。
有些認證機構僅獲得個別領域的認可資格,但認證機構及其辦事處卻利用網絡和相關宣傳材料對外宣傳其獲得多個領域的認可資格,欺騙認證組織、誤導消費者。還有些機構為應付監督部門和CNAS認可監督,同時為了騙取認證企業認證費用,虛假暫停認證企業的認證資格,暫停信息卻不通知認證企業。
有些機構在行政審批資格和認可資格暫停期間,仍對企業進行初次認證審核、復評審核,并頒發帶CNAS認可標志的認證證書。CNAS在專項監督檢查時,共發現有認證機構對100余家認證企業的認證活動存在類似情況。
此外,一個認證機構,兩個注冊地點,兩處辦公,同時頒發一個認證機構證書,機構內部管理嚴重失控。企業實際人數與審核檔案中記錄人數嚴重不符,認證機構故意減少審核人數。認證企業存在重大安全事故,認證機構不向CNAS如實上報,或上報內容失實,原因分析避重就輕,在認證過程中未對關鍵活動和重大危險源進行有效識別和評價,審核能力嚴重不足,審核有效性存在重大問題。認證審核過程嚴重缺項,非專業審核員審核專業過程,嚴重影響認證有效性。
四類認證機構風險大
據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暫停各類合格評定機構認可資格246家,撤銷188家,注銷163家。認可的認證機構累計暫停認證證書14916張,撤銷48022張,注銷9241張。
“但到現在看起來,仍有一些認證機構所開展的活動不像是認證活動,表現也不像認證機構,這些機構的行為對中國的認證市場,對認證機構的整體形象,乃至對我們認可機構都產生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樊恩健對這類認證機構做了歸納。
個別認證機構置為社會提供公正信息的重要職責于不顧,卻用盡心思去追求最大經濟利益。打著為企業服務的旗號,不管自己有沒有能力,什么申請都敢受理,什么證都敢發。只要社會上推出新的認證領域,這樣的認證機構就稱自己都有能力,為的是在認證市場上“跑馬圈地”。這類機構只滿足希望盡快得到認證證書的組織(第一方)的要求,不考慮顧客與最終用戶(第二方)的期望,掙到了錢,卻失去了第三方地位。
有的認證機構對與認證項目相關的法規要求不熟悉、不掌握,對一些連法規都不能夠遵守的組織頒發認證證書,認證風險極大,影響極壞。如,在近幾年獲得認證機構所頒發證書的企業中,就有發生重大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環境污染、安全生產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對事故的調查與檢查表明,違法、違規是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
此外,有的認證機構領導不對認證過程進行控制,不對認證決定進行把關,對如何保證所審核體系及其結果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更是知之甚少,不下大力氣,或就不想去解決認證過程關鍵環節的管理與控制問題,在這樣的領導下認證機構的認證活動及其結果根本談不上有效性。
一些認證機構對自己的承諾(認可申請書)不當回事,對認可機構的認可要求不重視,不能夠主動研究新的認可要求。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提高認證的有效性,CNAS下一步將開始實施對獲證企業的確認審核工作。即由CNAS直接對獲證組織的管理體系進行現場評審,通過獲證企業體系運行的狀況來確認認證機構的工作有效性和認證證書的有效性。對于確認審核中發現嚴重問題和(或)同類問題反復出現的認證機構,將根據認可規范要求對其進行暫停或撤銷的處理。強化“退出”機制,加大暫停撤銷的力度,規范認證機構活動,提高認證有效性。
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2023年自愿性認證活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檢查發現認證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減少或遺漏認證程序、認證證書內容與實際不符、認證審核人員專業能力不符合要......
想查詢認證機構是否獲得了CNAS認可?或者想查詢獲證組織的證書上有沒有CNAS標識?從9月26日起,上述信息都可以在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查詢。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簡稱:認E云)是國......
關于CNAS-SCXX《無損檢測人員認證機構認可方案》文件網上征求意見的通知相關單位和人員:為積極回應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開展無損檢測人員認證機構認證及國際互認的建議》(第2503號),盡快解決我國產......
9月21日,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成立。專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論壇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穆榮平到會祝賀,他宣讀了同意成立科研......
各認證機構:近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國際認可要求的變化和獲證組織信息通報系統的升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為進一步規范經認可的認證機構及時、準確通報重大管理變化信息,確保認可管理......
在近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誠信建設高峰論壇上,2021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件大事對外發布,綜合反映了一年來我國網絡社會誠信建設的重大實踐和嶄新面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誠信建設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召開2022年度科研誠信建設工作視頻會,并發布了《關于在科技獎勵推薦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誠信提醒》。以下為《關于在科技獎勵推薦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誠信提醒》全文:為確保科技獎勵推薦、申報過程的......
11月19日,科技部網站公布了2批科研誠信調查結果(共52起),涉及問題包括論文代寫代投、偽造數據等。一、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董治春為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的論文“TargetinhibitiononGSK-......
從“巴爾的摩案”到“小保方晴子論文撤稿事件”,過去半個世紀里,很多國家都曾遭受過科研不端行為的侵蝕。誠然,那些重大科研不端事件對各國的學術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經過對這些事件......
2021年第1號公告關于暫停山東誠標認證技術有限公司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基本認可制度認可資格的公告總第698號根據《認證機構認可資格處理規則》(CNAS-RC02)的規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