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發布的《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披露, 2012年北京市甲狀腺癌發病率為15.74/10萬,比2003年上升393.42%,年平均增長16.92%,甲狀腺癌已成為北京市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
甲狀腺疾病“重女輕男”
甲狀腺很“嬌氣”,甲狀腺激素分泌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而甲狀腺疾病更青睞女性,隨著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增加及環境等因素,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被甲狀腺疾病所困擾。
根據醫學分析,甲狀腺疾病可能與遺傳、環境射線、高碘飲食等因素有關。對女性來說,這與自身體內環境的變化,以及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系,也跟生存壓力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女性不應該把情緒低落、疲乏無力或疼痛當作生命的正常部分。
“脾氣暴躁、疲倦懶動、心跳加快……出現這些癥狀時要警惕是否得了甲狀腺疾病。”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內分泌科主任劉海霞說,現在甲亢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30歲以下的女性成了甲亢的高發人群。患甲亢容易出現眼球突出、心慌、心跳加快、怕熱、多汗、吃得多但仍消瘦、性情急躁且情緒易激動、甲狀腺腫或腫大、甚至是心衰等癥狀。此外,在人群中每6個女性就會有一個可能患上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可能從一些輕微癥狀開始,女性會逐漸出現精神萎靡不振、身體機能紊亂,甚至導致育齡期女性不孕。在此階段,如果仍然得不到發現和治療,甲減所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等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甚至會導致老年認知方面的障礙。
半數患者不知已患病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作為內分泌領域的第二大疾病,我國甲狀腺疾病知曉率、治療率都非常低。目前全球超過3億人患甲狀腺疾病。在我國,甲亢患病率為3.7%、甲減患病率為6.5%、甲狀腺相關抗體陽性率為11.6%。由此可見,甲狀腺疾病已經對公眾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由于甲狀腺疾病癥狀隱匿,科普知識教育工作相對缺乏,導致公眾對于甲狀腺疾病的知曉率低,接受規范治療的患者不足5%。門診中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很多患者都是在每年的例行體檢中,意外發現患病的。”劉海霞表示,大多數患者在就診時身體未出現任何癥狀,這是因為甲狀腺癌與其他癌癥不同,它更為“柔和”,對身體的傷害較小,因此沒有癥狀。就全身的各種癌癥而言,甲狀腺癌的手術預后效果也是最好的,早期治療后對身體的傷害也最小,生存率高。
相關調查顯示,甲狀腺結節中只有5%左右是惡性結節(甲狀腺癌)。95%的患者都是良性甲狀腺結節,只需要根據醫囑定期復查即可。至于普通市民,尤其是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的,體檢時可重點檢查。平時可以摸一摸甲狀腺,雖然早期沒有癥狀,但是結節變大后可以摸到。
“甲狀腺疾病由于其癥狀與許多疾病頗為類似,所以經常容易被混淆,被誤診。有的甲亢患者的神經癥狀較為突出,如神經過敏、情緒急躁,因其多見于女性,所以容易被誤認為更年期綜合征或神經性疾病;有的患者表現為心跳過速、心律失常、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等,就容易與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混淆;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腹痛、嘔吐等,就常常被當做腸胃炎。而一些患有甲減的老年患者,因其常伴有疲勞、怕冷、胸悶等癥狀,就被誤以為是輕微的冠心病。”劉海霞介紹道。
凡是出現了上述癥狀,就應該考慮自己是否患上了甲狀腺疾病,及時就診,以便盡早的診斷和治療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癌治療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相信藥物能夠完全治好甲狀腺腫瘤。由目前醫學條件看,尚無某一種或某一類藥能夠治愈甲狀腺腫瘤。盲從非專業醫生的勸告或迷信某些所謂“特效良方”去進行藥物治療,只會無功而返,甚至造成病情延誤。
誤區二:諱疾忌醫,害怕手術。外科治療甲狀腺腫瘤的手術技巧,經過上百年的研究與發展,已成為外科治療的成功典范。其操作技巧規范,在現代麻醉條件下,痛苦輕微,并具有療效極佳、并發癥少等優點,完全可以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心理。
誤區三:認為甲狀腺癌是惡性疾病,不能被治愈。除了臨床罕見,多發生于老年人的甲狀腺未分化癌療效較差外,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均完全有機會得到治愈。在分化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最常見,約占甲狀腺癌總數的75%,濾泡狀癌次之,髓樣癌最少見;乳頭狀癌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病情發展緩慢,治療后其20年生存率可高達75%以上,即使出現遠處轉移,也可長期帶瘤生存。濾泡狀癌和髓樣癌,患者若在病情早期及時接受治療,其治愈率可高達70%以上。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芬蘭奧盧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生物標志物與疾病之間存在許多關聯,并確定了400多個影響代謝調節的基因組區域,其中許多發現都是全新的。相關研究結果于202......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計劃“我們所有人”中近25萬名參與者的基因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他們發現了超過2.75億個以前未報告的基因變異,其中近400萬個變異可能會對人......
通過分析基因組中數百萬個微小的遺傳差異,就可預測一個人一生中患某種疾病的幾率。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為數十種疾病制定了風險評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這些信息來降低患病風險。在《自然·醫學》雜志最新......
為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專項項目立項工作,發揮相關單位和專家在項目需求確定方面的專業優勢,科教司現向各有關單位及專業人士公開征集與衛生健康領域相關的重點專項科技問題及項目建議。一、總體定位重點圍繞衛生......
1月11日,大型國際專家團隊分析了34000年前生活在西歐和亞洲的近5000名人類的骨骼和牙齒化石,創建出世界上最大的古人類基因庫。通過對古人類DNA進行測序并將其與現代樣本進行比較,團隊繪制了基因和......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1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了相關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
今天(28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元旦期間健康提示有關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彭質斌介紹,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近期J......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于周二宣布,正在成立一個新的咨詢委員會,將討論和評估潛在的治療方法,用于干擾人體代謝的基因代謝性疾病。根據監管機構的公告,新的咨詢小組將被稱為基因代謝性疾病咨詢委員會,將......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河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豫財購【2020】8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三門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3年11(至)12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
在202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檢驗實驗室的熊麗蓓主任蒞臨我中心,進行了202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質量督導工作。在此次督導中,理化實驗室的相關人員全程陪同熊主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