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7-10 10:29 原文鏈接: 蜂蜜市場造假嚴重五招識別真蜂蜜

       蜂蜜是頗受青睞的養生保健食品,然而,近日業內人士曝出:國內部分蜂蜜生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賺取利潤,在售價較高的蜜種中摻入價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業甚至為了提高產量且通過檢測,在蜂蜜中勾兌用陳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

      一時間,國內蜂蜜行業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

      果糖葡萄糖含量標注不清

      7月3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不少商場、超市和一些蜂蜜專賣店銷售的蜂蜜產品標注仍含糊不清,多以“天然”、“野生”、“純正”等關鍵詞作為賣點,卻沒標明蜂蜜具體成分,不少經過加工的蜂蜜產品仍以“蜂蜜”自稱,令消費者真假難辨。

      在北苑一家超市內,在售的蜂蜜種類眾多,有棗花、洋槐、荔枝蜜、龍眼蜜、百花蜜、山花蜜等多種,除了傳統的蜂蜜外,還有益母草蜜、玫瑰蜜等,500克裝的蜂蜜價格多在19元至上百元不等,銷售人員稱這些都是純正的蜂蜜,沒有添加任何其他成分。

      記者發現,價格較為便宜的蜂蜜外包裝上多寫著“調配蜜汁”、“蜂蜜含量≥50%”等字樣,工作人員表示,這些也都是正宗的好蜂蜜,只是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劑而已。

      走訪中記者還發現,雖然市面上不少“蜂蜜”的外包裝上都標示著“天然”、“原生態”等字樣,但仔細查看產品配料表卻發現,其中不乏葡萄糖、果葡糖漿等成分。而純正的蜂蜜產品自身含有這些物質,但不允許加入這些物質,在配料表上也只標注蜂蜜,而不會出現葡萄糖、果葡糖漿等成分。專家指出,配料表上出現葡萄糖、果葡糖漿這些成分,即表明是后期添加。

      同時,記者還看到,在售的蜂蜜絕大多數都未標明蜂蜜的具體成分及含量。

      “我買蜂蜜一般就是看價格、花種和色澤而已。”采訪中,正在挑選蜂蜜的市民劉女士表示。事實上,蜂蜜標簽不僅讓消費者霧里看花,當記者問到如何挑選品質較好的蜂蜜時,不少超市蜂蜜專柜的導購人員都從蜂蜜產地、“野生純天然”以及不同種類花蜜不同的功效等方面入手向顧客推介,而當問及關于果糖、葡萄糖的具體含量時,他們卻含糊其詞。

      蜂蜜摻假手段多樣

      事實上,蜂蜜摻假現象長期存在,每年相關部門抽查后都會曝光問題產品。此前中國香港消委會的一項蜂蜜檢測發現:55款蜂蜜樣本中有14款摻雜了糖分,被檢出摻雜糖分的產品中有12款竟然還聲稱是天然或純正蜂蜜。

      2013年8月,北京市食品辦責令11種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停售。

      其中6種是“冠有閣”蜂蜜,不合格原因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也就是喝起來很甜,卻沒有蜂蜜特有的香醇味兒。

      按照規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應為60%。朝陽食品協會副會長鮑新春表示,“果糖和葡萄糖”指標雖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卻是蜂蜜的重要質量指標。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過低,表明產品可能摻入了其他糖類物質,也會造成蜂蜜口感和營養價值的降低。

      資深蜂蜜專家王先生透露,不僅農貿市場出售有假蜂蜜,在許多大型超市也有假蜂蜜。

      據介紹,蜂蜜造假由來已久,手法多樣而且不斷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在蜂蜜生產期間用白糖或者糖漿直接喂養蜜蜂;二是往蜂蜜里大量摻入糖漿等較低成本的糖類;三是往蜂蜜里加入防腐劑、澄清劑、增稠劑等添加劑,用“蜂蜜制品”偽造“蜂蜜”;四是在同為真蜂蜜的情況下把價格低的摻入到價格高的當中,以次充好。

      業內人士透露,使用糖漿制造假蜂蜜,其成本要明顯低于真蜂蜜。用果葡糖漿生產“蜂蜜”,每噸大約4000元。而蜂蜜價格因產地各異,一般每噸在2萬到4萬元之間,因而假蜂蜜的利潤相當可觀。此前曾被曝光的某蜂業公司摻假方式就十分隱蔽,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摻了60%油菜花蜂蜜。“這樣下來,既不容易被發現摻雜現象,也大大壓縮了蜂蜜的生產成本,企業就可獲取更高額的利潤。”業內人士表示。

      而由于假蜂蜜的泛濫,真蜂蜜受到沖擊,不但銷售不暢,價格也難以回歸到蜂蜜價值,有時候甚至低到白糖的價格,嚴重挫傷了部分蜂農的養蜂積極性,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市場上“假蜜驅逐真蜜”的現象出現。

       摻假不絕在于標準“缺陷”

      這些年檢測技術不斷進步,可是為何蜂蜜產品的摻假情況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鮑新春指出,現有的國家標準不夠完善以及監管的缺失,是假蜂蜜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

      蜂蜜主要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的,國內的標準允許有少量蔗糖,國外一般強調無添加、無提取。根據蜂蜜的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蜂蜜GB14963-2011》的規定,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達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過10%。盡管蔗糖的含量不多,這一規定卻無疑承認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種負面的效應。

      而在2011年的蜂蜜國標實施前,蜂蜜的舊標(GB18796-2005)在真實性方面有著明確的規定: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劑、澄清劑、增稠劑等異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礦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業生產物質,不應以“蜂蜜”或“蜜”作為產品名稱或名稱主詞。

      鮑新春還表示,蜂蜜雖然是進入市場較早的農產品,但其在市場運作上并不規范,“在散裝蜂蜜這一塊質量上很難得到保障,比如對于養蜂散戶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為,政府監管是比較缺失的,通常只有工商部門會監管”。

      進口蜜高價圈市場

      混亂的內銷市場給了進口蜂蜜“可乘之機”。根據《中國蜂蜜產業現狀與發展(白皮書)》指出,國際蜂蜜廠商以高價位迅速搶占我國蜂蜜產品的高端市場,使我國蜂蜜進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2年我國進口蜂蜜數量較2011年增長36.6%。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進口蜂蜜主要來自德國、新西蘭、泰國、澳大利亞等,品類則包括桉樹花蜂蜜、龍眼蜂蜜、洋槐花蜂蜜、向日葵蜂蜜等,每500克的價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間,有的甚至高達一兩千元,市場零售價格一般要比國產蜂蜜高3至10倍,有些甚至更高。同樣是蜂蜜產品,為何國外的蜂蜜價格遠遠高于國產蜂蜜?

      “在我們國家的標準中,只要是經過蜜蜂的‘充分釀造’就可稱為天然蜂蜜,而德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對蜂蜜的定義則完全不同: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質,也不允許從其中移去任何物質(包括水分),否則就不能稱為天然蜂蜜。”鮑新春告訴記者,鑒于此,國產蜂蜜與部分洋蜂蜜確實存在成本差異。

      不過,北京百花蜂業科技發展股份公司總經理郭利軍表示,進口蜂產品的天價與其實際品質并不匹配。在中國,進口蜂蜜價格明顯偏高。在他看來,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海運費、稅收、報關費、檢驗檢疫費、陸運費和倉儲費等層層環節的費用都要算在里邊,進口蜜價格比國產蜜高幾倍甚至數十倍,更多是屬于暴利。“無論是進口蜂蜜、國產品牌蜂蜜還是土產蜂蜜,按照國家發布的食物營養成分表,其主要營養成分是果葡糖漿,以單糖為主,營養成分基本相同。國外廠商正是抓住了中國國內蜂產品市場暫時混亂的契機,投機炒作,抬高價格。一些國內商家也利用消費者對國產蜂蜜品質的質疑,在進口蜂蜜上大做文章。”

       專家教您挑選真蜂蜜

      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蜂蜜產品,到底哪種蜂蜜好?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鞏宏斌提示,消費者在選購瓶裝蜜時,要注意標簽上有無廠名、廠址、衛生許可證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代號等相關內容。此外,還有一些小訣竅可供消費者參考。

      區分“蜂蜜”和“蜂蜜制品”

      2011年4月,衛生部發布蜂蜜新國標。記者查閱新國標發現,與蜂蜜舊國標相比,新國標規定了蜂蜜的含義,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由此可知,蜂蜜是天然物質,而經過化學工藝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質的只能稱為“蜂蜜制品”,不能稱為“蜂蜜”。新國標適用于“蜂蜜”,而不是“蜂蜜制品”。

      新國標對蜂蜜的感官要求進行了規定。規定稱,蜂蜜應具有特有的滋味、氣味,無異味,常溫呈黏稠流體狀,或部分及全部結晶,不得含有蜜蜂肢體、幼蟲、蠟屑及正常視力可見雜質(含蠟屑巢蜜除外)。

      新國標還明確指出,100克蜂蜜中至少應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樹花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則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

      五招識別真假蜂蜜

      一看光澤及顏色:蜂蜜中因含有一些蛋白質、礦物質和花粉等成分,所以看起來不是很清亮,呈淡黃色或琥珀色,以淺淡色為佳。假蜂蜜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漿冒充,色澤鮮艷,一般呈淺黃或深黃色。另外,蜂蜜的顏色是因為蜂蜜中含有不同花粉而造成的,所以說深色蜜要比淺色蜜營養豐富,但深色蜜往往也含有比較濃重的氣味,如蕎麥蜜;淺色蜜一般氣味清香,如洋槐蜂蜜。

      二聞氣味:真蜂蜜氣味純正、自然,有淡淡的花香,而假蜂蜜聞起來有刺鼻異味。

      三是結晶鑒別:假

      蜂蜜是不結晶的,但有的假蜂蜜中加入了白糖,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析出,在瓶底形成沉淀。真蜂蜜結晶較為松軟,放在手指上很容易捻化,有細膩感。而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較為致密,放在手指上捻時,有沙礫感。

      四是含水鑒別:蜂蜜滴于白紙上,純正蜂蜜成珠狀,不會滲開,而摻水蜂蜜則會漸漸滲開,滲開速度越快,摻的水分越多。

      五是口感鑒別:真蜂蜜香甜可口,有輕微淡酸味,結晶塊入齒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有苦澀味,結晶塊咀嚼如砂糖,聲脆響亮。

    相關文章

    揭秘蘋果公司從事葡萄糖監測技術的秘密團隊

    一份關于蘋果公司探索性設計小組的簡介解釋了各小組如何秘密地開發下一代技術,包括經常在傳聞中出現的AppleWatch的無創葡萄糖監測裝置。蘋果公司在其組織內設有許多小組,負責開發新技術和產品,這些技術......

    保加利亞農業部制訂供人類食用的蜂蜜要求條例

    2023年1月16日,保加利亞農業部發布供人類食用的蜂蜜要求條例。該條例自在“國家公報”上公布之日起14天內生效。主要內容如下:(1)適用范圍。該法規規定了供人類食用的蜂蜜的名稱、成分、特性、標簽、取......

    研究發現入侵性蜂巢小甲蟲的防治新分子靶標

    11月28日,記者從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蜜蜂及蜂產品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入侵性蜂巢小甲蟲的防治新分子靶標。相關研究發表于PestManagementScience。武麗仙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鳥類維持更多腦細胞秘密找到了

    鳥類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認知能力,有些鳥甚至表現出了高水平的智力。與同等大小的哺乳動物相比,鳥類大腦也包含更多的神經元。那么,鳥類如何維持更多腦細胞呢?現在科學家發現,其背后的秘訣是它們的神經元需要更少的......

    人體糖分就能發電,美大學研制新超薄葡萄糖燃料電池

    眾所周知,葡萄糖是一種人體從食物中吸收的糖。它是我們身體里每個細胞的能量來源。但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它最終有一天或許也能為醫療植入物提供動力。近期,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慕尼黑技術大學(theT......

    體內葡萄糖可以發電?功率密度超高超薄葡萄糖燃料電池

    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僅400納米厚(發絲的1/100厚)的超薄葡萄糖燃料電池,每平方厘米能產生43微瓦電能,是目前環境條件下葡萄糖燃料電池中功率密度最高的。可耐受600攝氏度高溫滅菌,可以覆膜......

    研究發現蜜蜂及蜂蜜中豐富的微生物資源極其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保護團隊在患病蜜蜂中鑒定到多種病原真菌及真菌內病毒,同時在蜜蜂及蜂蜜中鑒定到多種細菌,研究發現了真菌-病毒、真菌-細菌及細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為蜜蜂病原真菌及......

    “西北風”巧變“糧”二氧化碳成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通過電化學耦合生物發酵實現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長鏈產品的示意圖。科研團隊供圖科學家又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魔術”了。此前,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

    除了“淀粉”外二氧化碳合成“糧食”的新招來了

    此前,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變”淀粉,還能“變”其他東西嗎?答案是肯定的!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自然—催化》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電催......

    廈門周大旺團隊等揭示糖原累積致肝腫大與肝癌致病機理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腫瘤發病機制復雜、早期診斷篩查技術少及缺乏有效的腫瘤早期診斷標志物,絕大數患者就診已處于腫瘤的晚期階段。目前,腫瘤學研究也多基于晚期腫瘤組織的臨床分析與腫瘤細胞......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