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兩棲類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種群數量快速下降,主要元兇之一是兩棲動物壺菌病。該病由真菌壺菌(chytrid fungus)引起,是一種新出現的急性的只感染兩棲動物的致死性傳染病,是目前全球兩棲動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
但是7月10日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卻表明,面對這種惡性殺手,動物也不是完全沒有保護力,研究指出多次接觸壺菌而幸免于難的青蛙會發展出一些重要的免疫力。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保護兩棲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如蝙蝠、 蜜蜂和蛇免受病原真菌的威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動物能獲得抵抗真菌的抵抗力,并且我們通過基于群體免疫力的一些管理措施也能挽救這些物種”,文章作者之一,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Jason Rohr表示。
壺菌病發現于1997年,主要侵染兩棲動物變態后個體(即亞成體和性成熟個體)的角質化表皮及幼體的牙行和顎鞘,擾亂表皮的滲透調節功能,導致兩棲動物由于個體的電解質不平衡而死亡。
全球已有50個國家超過500種兩棲動物感染該病,其中有約100種兩棲動物因感染該病而絕滅或可能絕滅,還有100多個種群正在快速下降。針對于這種情況,各國科學家們均展開了研究,此前的研究表明兩棲動物無法獲得對這種病原體的抵抗力。
但是最新研究通過對包括古巴樹蛙在內的幾種兩棲類進行研究,發現青蛙能學會避開這種病原體,克服在反復接觸蛙壺菌后由其所誘導產生的免疫抑制,并能利用死病原體獲得對它的免疫力。
Rohr與他的同事讓青蛙接觸了活著的和已經死了的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但是不控制這種感染。結果發現在這兩種情況下,那些曾多次接觸真菌的青蛙,要比從未接觸過這種真菌的青蛙表現更好。這一結果表明,青蛙能發展出針對這種真菌的免疫力來,這也許有助于為動物進行免疫接種。
”這也許能為抵御這種致命感染提出一種新的方法”,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后研究員Doug Woodhams(未參與該項研究)說。
研究人員目前已將受威脅的兩棲類動物保護起來,避免它們受到蛙壺菌的影響,并在圈養條件下進行飼養,他們希望能通過疫苗誘導這些動物產生抵抗力,然后再放回自然界中。
但這種疫苗的可行性還存在一些疑問,因為免疫后五個月的動物死亡率達到80%。
“這已經是一個 Bd 的世界,”馬里蘭大學Karen Lips表示,“基本上所有的兩棲類動物都已經受到了這種真菌的威脅,其中一些被再次感染,一些死了,一些還存活著。不過,任何表明兩棲類能幸存下來的證據都是好消息,希望動物園和非政府組織 NGOs的相關舉措也能保護這些種群的生存。”
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團隊在云南發現了四個真菌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哀牢綠杯菌、版納綠杯菌、老君綠杯菌和玉龍綠杯菌。這項成果于近期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真菌學進展》上。論文通訊作者、......
3月4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該局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邢睿團隊、海南大學吳興亮團隊等單位20多名國內權威真菌分類專家啟動了青海省大型真菌資源專項調查。這是青海省首次全面系統開展大......
2月19日,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徐國華、陳愛群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論文,首次系統闡明了兩個轉錄因子OsNLP3和OsPHR2協同調控硝酸鹽轉運蛋白復合體NAR2.1-NRT......
2月19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真菌重點實驗室的大型真菌資源分類及利用研究團隊發現大批新物種,為青藏高原的生態科學領域注入全新活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唐明團隊同合作者,研究揭示了叢枝菌根真菌異形根孢囊霉通過調控菌根氮轉運途徑關鍵基因RiCPSI和RiCARI,增強宿主植物養分供給和抗氧化作用,提高耐旱性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分類與多樣性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真菌異養植物與菌根真菌的共生關系。相關成果發表于《功能生態學》(FunctionalEcology)。植物......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
盡管人工智能(AI)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突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但它們仍然依賴于20世紀50年代奠定計算基礎的硅基硬件。假如人們能夠擺脫傳統束縛,創造出由生物材料構成的計算機,那將會是怎樣的一......
據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報道,由多個機構組成的國際“端粒對端粒(T2T)”聯盟正在推進“反芻動物端粒-端粒”項目,旨在對300多種反芻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研究團隊期望通過測序得到的基因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