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游行者們在亞利桑那州威肯勃格市的艷陽下。
據環保網站ENS報道,美國數十萬人計劃于9月21日前往紐約,參加在聯合國氣候峰會開始前舉行的“People’s Climate March”大游行,他們希望將此次游行發展成史上規模最大的氣候保護集會。
9月23日,各國首腦將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之邀齊聚紐約,共同商討制定全球公約,以控制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行動網絡協調員,美國環保協會(EDF)的希瑟?謝爾比(Heather Shelby)告訴記者,“我們希望用一句話迎接各國元首的到來:請立刻開始氣候行動。”
參加游行的人員之一,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今年60歲,肯塔基州亨德森市人。作為非盈利機構“氣候行動大游行”的代表,他計劃以徒步的方式趕到紐約。他告訴記者,“我不是一個活動家,但希望我的足跡能早日喚醒美國的當權者,著手解決氣候危機。”
“氣候行動大游行”組織的隊伍已于3月1日離開加州洛杉磯,計劃于11月1日到達華盛頓。9月18日,游行者們將在印第安納州-俄亥俄州交界處搭乘公交前往紐約市,并于9月21日到達,加入People’s Climate March游行隊伍。
350.org執行理事梅伊(May Boeve)表示,“受‘氣候行動大游行’團隊的激發,我們將和他們共同前去參加9月21日的游行。”350.org是一家非營利機構,因科學家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需降至百萬分之350,該機構以此得名。今年6月, 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二氧化碳項目組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山氣象臺所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高于百萬分之401。
梅伊表示,“氣候行動前路漫漫,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虧‘氣候行動大游行’等組織的領導,我們的行動已經在路上。”
近日,美國最大的護士組織――美國護士聯盟宣布加入游行隊伍,前往紐約支持聯合國氣候峰會。該組織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游行主題將著重強調因化石燃料生產、油砂開采、運輸、水力壓裂而日漸增加的污染;颶風、臺風、干旱所導致的惡劣天氣;以及全球變暖的長期影響等氣候危機對人類健康造成的日益深重的危害。
目前全美已有超過550個環境、勞工、醫療保健和公益組織簽名支持此次游行活動,相關活動也正在全球范圍內展開。
10月8日,科學傳播者SimonClark在英國倫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1世紀一位名叫沈括的中國科學家是第一個認識到氣候變化的人。Clark說,天氣和氣候科學史主要以歐洲為中心。因此,在撰寫今年早些......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對于今年是“冷冬”還是“暖......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會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通過大氣環流影響全球氣候。1951年至今發生了15次......
東亞夏季風主要受到海陸熱力差異的驅動,表現為較強的南風和充沛的降水。每年東亞夏季風建立和撤退的時間不同,造成雨季持續時間不同,對東亞地區天氣氣候產生重要影響。與東亞夏季風建立相比,較少研究關注東亞夏季......
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實現“3060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之一。CO2注入地下儲層后,儲層溫度壓力條......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近期進行的一項重要研究顯示,迄今為止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溫上升1.1攝氏度,由此引發的氣候危機已經令世界瀕臨5個“災難性”臨界點,其中包括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等。研究人員指出,觸發臨......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0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在紐約召開,中方向聯合國贈送了全球耕地、森林覆蓋等6套全球可持續發展數據產品,為各國更好實現糧食安全、陸地生態保護等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數......
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陳宜法教授和蘭亞乾教授在共價有機框架(COFs)和金屬有機框架(MOFs)基雜化電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其在二氧化碳(CO2)電催化還原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Ad......
10年來,我國新增15項世界遺產,6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名冊,6項文獻遺產列入《世界記憶名錄》,15處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5個生物圈保護區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2.1立方米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燃料電池技術團隊與浙江氫邦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5千瓦級CO2電解及其可逆一體機樣機近日在浙江寧波下線,該設備每小時可轉化1.5立方米至2.1立方米CO2。近日,記者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