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15 11:51 原文鏈接: 費米:理論與實驗的雙科大師

       費米門下也是人才輩出:楊振寧、李政道以及發現反質子的美國物理學家張伯倫和西格里等都是他的門生。

      文武雙全之人歷來難得。

      在物理學的歷史上,也只曾經出現過個別“文武雙全”的科學大家。比如,除了發現那些著名的物理學定律,牛頓也做過陽光的色散實驗和運用單擺檢驗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成比例的實驗,甚至還發明過反射式望遠鏡。

      不過到了20世紀,實驗設備越發復雜而昂貴,有時個別研究單位都難以獨自負擔。一篇宣布新發現的實驗文章,署名的作者往往是一個長長的名單。

      由此,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便分成了兩支隊伍。實驗家在理論家指出的方向或者自己選擇的方向上做實驗,而理論家只需要了解實驗家能夠做些什么問題以及他們怎么做和做了些什么結果。

      然而,60年前逝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費米,在物理學理論和實驗這兩個方面都作出了第一流的成就。為紀念費米對核物理學的貢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設立了“費米獎”。第100個化學元素鐨和原子核物理學使用的“費米單位”(長度單位)就是以費米的名字命名的。

      費米于1901年出生于意大利羅馬,父親是一個鐵路職員。費米17歲時開始讀大學,并最終以X射線的專題論文在比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他起先是研究理論的。其在理論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1934年發表的茁衰變理論,那是量子場論的首次成功運用。也許可以這樣比喻,費米這一工作的意義,好比第一次運用量子力學解出氫原子的能級一樣。

      不過,在量子力學里首先有了薛定諤方程,把庫倫勢代進去以后,剩下的就是數學問題了。而量子場論要困難得多,因為并沒有現成的相互作用形式可循。費米獨具慧眼地給出了“四費米子作用”形式,同時描寫了初態粒子的消失和末態粒子的創生,為弱相互作用的動力學打下了基礎。這一成就使得不少理論物理學家前輩們都大吃一驚,他們難以相信量子場論的抽象程式居然可以有這樣的用途。

      費米后來轉做核物理方面的實驗工作。當得知約里奧·居里夫婦用α粒子轟擊原子核而發現人工放射性現象后,費米馬上作出判斷,選用中子代替α粒子做“炮彈”,將更有效地引起原子的人工嬗變。

      于是,他和助手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從原子序數最低的氫開始,用中子一個挨一個地“轟”過去,轟擊了63種元素,得到了37種放射性同位素。在實驗中,他們還發現,如果先讓中子通過水或石蠟,中子的速度減慢,反而能特別有效地激發核反應。這是因為,當中子速度越慢,它停滯在原子核附近的時間就越長,被俘獲的機會就越多。

      在用慢中子轟擊原子核的反應中,他又發現可生成新的元素。費米因利用慢中子轟擊原子核引起有關核反應和利用中子輻射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獲得了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獲獎之后,費米與一些科學家們在核裂變的鏈式反應研究中,同時預見到制造原子武器的危險。當時德國的核裂變也已實驗成功。于是,費米等科學家一起找到了愛因斯坦,要求借助他的威望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盡一切力量要趕在德國納粹分子之前造出原子彈。

      隨后,羅斯福立即下令成立鈾礦顧問委員會,并撥了研究經費。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國批準了制造原子彈的龐大工程計劃——“曼哈頓計劃”。

      1942年12月,以費米為首的一批美國科學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應堆。人們利用原子能的時代從此開始。

      1945年7月,一顆叫“三位一體”的钚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荒野試爆成功。其爆炸力相當于2萬噸TNT炸藥。同年,美國以原子彈的威力迫使日本投降。

      過人成就的背后,是費米對科學的專注:“說實在的,我并不比你聰明。科學上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凡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這些問題上的人,都可以得到解決;只要有絲毫心不在焉,就沒法得到解決。”

      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學生要會解答習題,但作為一個研究工作者,則要會提出待解決的問題。

      不僅如此,在巨大的壓力面前,費米也是個淡定的人。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引爆時間即將來臨時,控制中心現場的人們都難以控制極度緊張的情緒,因為他們知道馬上就要釋放出人類還從未經歷過的一種極可怕的能量。而費米卻鎮定自若,正在把一張紙撕成小條,以便用這些紙條來計算原子彈爆炸時壓力波的強度。

    相關文章

    緬懷李政道: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李政道上海交大供圖當地時間8月4日凌晨,世界杰出科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7周歲。中國科教事業發展歷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都與李政道有直接關系,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先生于2024年8月4日,時年98歲逝世。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郁在社交媒體上確認了這一消息,他寫道:“偉大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永垂不朽,消息可靠。”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

    世界首個原子級量子傳感器問世

    7月25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量子納米科學中心(QNS)和德國尤里希研究中心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世界上首個原子級量子傳感器,能夠檢測原子尺度的微小磁場。相關論文25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

    原子尺度解析氫氣環境中鐵的氧化還原相變路徑

    鐵的氧化還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反應過程之一。在地質學中,鐵氧化物在地球內部與巖漿氣發生氧交換作用,對古代氣候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上,從富含鐵元素的礦石中冶煉鋼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如今,功能化鐵......

    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研制獲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在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研制方面取得進展,“復雜板塊匯聚背景下盆地差異構造變形模擬裝置及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據了解,在盆地構造物理模擬實驗研究領域......

    第七屆江蘇物理春季學術會議舉辦

    5月10日至12日,第七屆江蘇物理春季學術會議在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召開。會議由江蘇省物理學會主辦,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近500名物理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和企業代表圍繞物理學熱點領域話題開展學......

    膜接觸器天然氣脫碳技術工業試驗通過驗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康國棟和研究員曹義鳴團隊研發的聚四氟乙烯中空纖維膜接觸器天然氣脫碳技術,在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天然氣處理廠完成工業試驗,各項指標滿足合同要求,通過了應用單位......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落幕

    5月5日至8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在中南大學舉行。本屆競賽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南大學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

    119號新元素,我們來了!

    古人認為,元素是物質世界最簡單的組成部分。近現代科學則給了化學元素精確的定義: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最后的26種(從92號元素往后)......

    光鑷陣列成功操控單個多原子分子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劉霞)精確控制單個多原子分子有望為諸多領域帶來巨大突破。然而,實現這一點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完全控制分子的內部量子態和運動自由度。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哈佛大學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