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央社”8月18日報道,日本的新能源暨產業技術總合開發機構(NEDO)與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等18日公布,將著手研發驗血1次就可發現13種癌或是否罹患失智癥的新檢驗法。
NEDO、國立癌癥研究中心、東麗等產、官、學界7個機關將著手研發驗血測癌新法。
NEDO等表示,將分析約7萬人份患者的血液,找出這些患者的病癥所具的特殊物質。這項新檢驗法目標在2018年度之前開發成功,實際運用于健康檢查等。
NEDO等指出,新研究計劃估計要投入約7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這種檢查法是檢查血液、唾液等所含的“微型核糖核酸”。驗血1次就能檢測是否罹患13種癌癥,這些癌癥是日本人較多人罹患的胃癌、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等。
研究團隊將調查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及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保管的患者的血液,分別找出其所具有的微型核糖核酸的種類。
至今醫師針對癌癥患者的檢查法是做血清腫瘤標記檢查,但如果癌癥沒發展到某種程度就無法檢測出。微型核糖核酸因癌細胞即使在較小的狀態也能存在,所以有可能在早期就可測出罹癌。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研究所的分子細胞治療研究領域的主任落谷孝廣表示,如果僅驗血就能檢測多種癌癥罹患的情況,對接受檢查的人而言,能減輕身體的負擔,因此希望能早日實際運用。
10月24日,知名打假人王海發布視頻稱李佳琦直播間賣和田玉項鏈為假貨。王海出具了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對項鏈的鑒定結果為“碳酸鹽-透閃石質玉項鏈”。王海表示,消費者(向商家)反映后,......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質譜平臺小分子代謝物檢測服務采購項目公開招標。預算金額1500萬元,詳細信息如下:項目概況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質譜平臺小分子代謝物檢測服務采購招標項目的潛在供應商應......
美國圣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采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幫助改善癌癥和其他疾病的診斷。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納米》雜志上。科學家早就知道,RNA在細胞內扮演信使的角色,翻......
近日,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在吉克檢測技術(福建)有限公司揭牌,實現了食品安全檢測資源的共享,為小微企業解決了檢測難題,推動了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個共享實驗室的成立,讓漳州市的食品生產企......
近日,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在吉克檢測技術(福建)有限公司揭牌,實現了食品安全檢測資源的共享,為小微企業解決了檢測難題,推動了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個共享實驗室的成立,讓漳州市的食品生產企......
將尖端的生物打印技術與微流體芯片相結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跨學科團隊,成功創建出復雜癌癥的3D模型,可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了解異質性腫瘤(具有多種癌癥細胞的腫瘤),以更快更廉價地治療......
根據正在舉行的2023年美國外科醫生學會臨床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用于估計新診斷的癌癥患者長期生存的機會。目前,估計癌癥患者的生存率主要取決于他們的癌......
近日,上海市浦東醫院就衛生專用材料-外送特檢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50萬元,檢測范圍包括:質譜類、慢病類、腫瘤伴隨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用藥基因、遺傳性腫瘤篩查、遺傳病的診斷、感染精準診斷等。詳細內容如下:......
2015年初,英國格拉斯哥大學StephenW.G.Tait團隊報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當他們將新型成像系統對準低劑量細胞凋亡劑處理的細胞時,他們意外地發現,標志著細胞要快速死亡的“線粒體外膜透化”......
如今,免疫療法在治療人類癌癥上已經展現出了巨大潛力,但其并不是對所有腫瘤類型都有效,而且也僅對不到3%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有效。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FrontiersinImmun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