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20日,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2014年度工作會在無錫舉行。總體專家組成員、各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研人員、承擔單位相關領導等參加會議。科技部社發司孫成永參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柯兵副主任、出席會議。會議由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丁抗教授主持。
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是探查深海資源、開展深海科學研究、進行深海工程作業的重要技術手段。自2011年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實施以來,“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成功完成5000-7000米海試并投入試驗性應用,研制成功4500米深海作業系統以及突破4500米載人球殼關鍵技術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的實施為提升我國深海探測與作業能力,提高我國的海洋國際競爭力,加快我國向更深更遠的海洋進軍步伐奠定堅實基礎。
會上各課題負責人圍繞課題進展及執行情況、目前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下一步工作計劃以及“十三五”潛水器技術發展的需求及建議等進行了匯報、交流。總體專家組對各課題進行了咨詢,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強調各課題需要加強項目管理,嚴格按計劃開展項目研究。領域辦要求認真落實承擔單位的法人責任,確實加強項目組織管理與交流合作,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產品化、標準化、產業化,嚴格按照國務院11號文的精神做好項目經費管理與使用。強調各課題要統籌協調、密切配合、加快進度,全力確保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保質按時完成。
會議就“十三五”潛水器技術發展需求進行了專門研討,并對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目前執行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討論。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專家還圍繞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空間站、“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潛器等對中船重工702所進行了調研,認真聽取了中船重工702所的工作匯報,討論了“十三五”潛水器技術發展方向和下一步工作重點。
記者21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張鑫課題組和孫超岷課題組共同合作,基于共聚焦顯微拉曼技術,通過三維定量成像實現了長期、近實時、非破壞性的微生物監測,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情況進行可視化及定量分......
咸濕的海風裹著汽油味,船被海浪拍得搖搖晃晃。閑來無事的船員們,正支著魚竿釣魷魚。此刻,已是凌晨兩點,高博坐在甲板上,望著搖晃的星空,心沉到了水下1800米深處。船停在西沙群島附近,白天,他們把裝著儀器......
12月3日,由上海科技館和同濟大學聯合打造的“深海園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亮相。該展是中國首個深海主題綜合性原創臨展,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復原場景,數十件來自千米深海的珍稀......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團隊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這也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由謝和......
9月25日,“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該航次利用“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下系泊系......
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教授級高工何高文團隊揭示了深海沉積物中磷酸鹽組分對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機制,并證實稀土富集主要在海水-沉積物界面附近完成。相關研究發表于GeochimicaE......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馮飛團隊與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深海MEMS氣相色譜儀,完成了2022年南海海試。海試前,上海微系......
一位母親,數以百計的卵子,一場深海的芭蕾舞,這樣的場面真令人陶醉。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在加利福尼亞海岸拍攝了一只烏賊媽媽照看其卵子的畫面。據了解,這種嬌小的淡紅色烏賊被稱為Bathyte......
圖稀土元素在海水、孔隙水、磷灰石的遷移特征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41803026、41606048、91958202、42002085、42072324、41625006、41890824)......
5月11日,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鶯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裝,該設備是中國海油牽頭實施的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工程化示范項目的重要部分,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關鍵技術裝備研制邁出關鍵一步。此次中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