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埃博拉年,這場埃博拉大流行始于幾內亞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邊境的一個村莊。2013年12月2日,一位兩歲男孩發燒、拉黑便、嘔吐,四天后死亡。男孩死亡一周后,他母親去世,12月29日,他3歲的姐姐去世,1月1日,他的祖母去世。
根據當地的習慣,在葬禮上不少人接觸了死者的體液,結果相繼發病,兩名前來參加葬禮的人把病帶回自己的村莊,一位醫護人員在照顧病人時染病,并且把病傳給更多的人,導致疾病流行起來。
這次流行的罪魁禍首是埃博拉病毒的扎伊爾型,到2014年9月10日為止,在西非的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一共有4846例可疑病例和2375例死亡病例,其中2998例病例和1386例死亡已經經實驗室證實。真正病例數肯定會高于上述數字,WHO估計病人死亡率52%。預計將會有上萬人死于埃博拉,如果國際社會反應迅速的話,可能在6到9個月內控制住這次大流行。
目前只能追溯到這個兩歲的男孩,他是如何感染上埃博拉的已經不得而知,可能是從動物來的,最大嫌疑是蝙蝠,尤其是果蝙。
這次埃博拉大流行雖然兇猛,但到目前為止只在西非五國流行,主要原因是傳播較難,必須接觸病人的體液才能傳染。在疫區由于貧窮落后、衛生和醫療條件差而導致流行,但傳播到其他地區特別是非洲以外地區的可能性還比較低。但是,有的專家已經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可怕的前景:埃博拉病毒很可能變成空氣傳播,那樣的話后果不堪想象。
空氣傳播的先例是1918年-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死亡人數在5千萬到1億之間,西班牙大流感感染者死亡率是2.5%,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死亡率超過50%,一旦因為空氣傳播而造成大規模感染,死亡數字會相當高。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埃博拉在非洲繼續蔓延,并通過旅行者帶出非洲。之所以埃博拉流行越來越難以控制,他將之歸罪于非洲人口爆炸,過去40年非洲人口增長300%。
第二個可能是病毒學家不敢公開討論的,就是埃博拉病毒獲得空氣傳播的能力。因為現在埃博拉大流行,使得埃博拉病毒處于高度變異的狀態,過去幾個月發生的變異相當于過去500年到1000年發生的變異,每一次感染都為埃博拉病毒提供了超大量的基因突變的機會。很可能有一天,就像2009年豬流感出現在墨西哥之后的情形,埃博拉病毒很快地傳遍全球。
Osterholm認為這種可能完全存在,因為這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的扎伊爾型可以由豬經過呼吸道傳染給猴,加上埃博拉病毒的萊斯頓型傳播能力很強。他建議由聯合國接手埃博拉大流行的控制,采取各種手段,起碼提前做好準備。
大部分專家并不同意Osterholm的觀點,匹茲堡大學的傳染病專家Amesh Adalja認為,雖然從理論上,埃博拉病毒有可能演化成經過空氣傳播,但實際上是不會發生的。雖然我們對烈性病毒經空氣傳播最為擔心,但從進化的角度,這不是病毒生存的最佳方式。埃博拉病毒確實在高度變異,但并不表明是向改變傳播方式的方向變異。以艾滋病毒為例,這種病毒的變異能力更高,感染的人更多,但并沒有改變其傳播方式。
FDA前副局長Scott Gottlieb認為病毒改變傳播方式是很罕見的,能夠造成人類患嚴重疾病的23種病毒,沒有一種曾經改變過傳播方式。
能夠經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必須具備兩個能力,一是在體外存活時間長,二是經得起干燥。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因此容易變異。但要變成可經空氣傳播,其包膜必須不再對空氣中的干燥狀況敏感,否則無法在空氣中存活一定的時間。對于病毒來說,這相當于脫胎換骨。
此外,經過空氣傳播的病毒要在患者的肺部存在,這樣才能被咳到空氣中。但埃博拉病毒不能感染人的肺部,而是主要感染肝臟,因此在血液和糞便中存在大量的病毒。變成經過空氣傳播,埃博拉病毒必須能夠感染人的肺部。改變感染器官,又是一次脫胎換骨。兩次脫胎換骨的幾率很低。
Osterholm提到的埃博拉病毒的扎伊爾型可以由豬經過呼吸道傳染給猴的試驗,并不能真正證明這種病毒是經過呼吸道傳播的,而且動物和人的情況不一樣。大部分專家認為埃博拉病毒變異成經空氣傳播是一個非常小的概率,小到不可能。即便真的出現這種可能,埃博拉病毒很可能用毒力來換取傳播力,傳播能力提高了,毒力卻大大下降,會感染很多人,但不會出現嚴重的癥狀。這種情況是有先例的,埃博拉病毒有可能也會是這種情況。
病毒這種低級生物的變異頻率極高,從古至今一直如此。其絕大多數變異對病毒本身不會有什么影響,只有非常非常少的情況下基因變異才對病毒本身產生影響。埃博拉病毒變成經空氣傳播就是這種非常非常小的可能,當然誰也不能擔保它不會發生,因此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的專家也支持檢測埃博拉病毒在流行中的變化。
綜合雙方的論點,認為埃博拉病毒不會出現可以導致經過空氣傳播的突變、即便出現了這種變異也不必擔心的觀點更加站得住腳。認為埃博拉病毒將會出現經過空氣傳播的突變并導致大瘟疫的觀點過于危言聳聽,是科學界常有的搏出位行為。
不管哪種論點,都是推測。埃博拉病毒是重新返回叢林,還是變成一種能夠經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只能由時間來給出答案。
張伯禮表示,隨著病毒變化、疫情的轉變,后續策略還會不斷進行調整,調整的宗旨仍然是人民至上,但要講究更加科學以及精準。11月17日上午,在2022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醫生云大......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警告稱,科研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與土地利用的變化或促進了病原體從蝙蝠溢出到其他動物。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對采集自澳大利亞的數據開展的一項分析......
病毒(Virus)是地球上種類最多樣、數量最豐富的生物實體(biologicalentities)。目前保守估計病毒粒子在全球的數量可以達到1031個,生物量可以達到兩億噸,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占據重......
10月8日,北京市召開第40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經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基因測序分析,25例病例共存在10條傳播鏈,各傳播鏈間無流行病學......
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博士高亞、教授田金徽和青年研究員葛龍牽頭,與來自12個國家的30名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采用網狀Meta分析方法,對埃博拉病毒病治療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循證研究。研究成果《特定藥物治......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致命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負責病毒基因組復制過程,且具有較高保守性,是研發廣譜性藥物的重要靶標。由于分子量大、不穩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維結構的解析是世界......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致命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負責病毒基因組復制過程,且具有較高保守性,是研發廣譜性藥物的重要靶標。由于分子量大、不穩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維結構的解析是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在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河北省張家口國際首套100MW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蓄熱裝置通過具有CNAS資質的第三方測試。測試結果為蓄熱量達3......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為對接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加速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建設,在上海搭建一個高水平、致力于病毒學源頭創新和臨床轉化的研究機構,9月26日,上海市病毒研究院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