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19日表示,中國將確保實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13億立方米的目標。
中國國務院19日印發《關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的批復》。這項規劃作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首個國家專項規劃,明確了2020年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總體部署、重點任務和政策導向。
這項規劃的批復和發布,是中國在即將于9月23日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前做出的重要表態。屆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將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身份率團參會。
“中國發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劃,正是中國積極推動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承擔與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符的責任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主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盡力推動峰會取得成功,展現積極負責任大國形象的一個實際行動。”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中國政府于2009年明確了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現在距離2020年還有6年時間,中國進一步把已經公布的這些目標納入到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這說明中國政府有決心、有信心確保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實現。”解振華說。
據介紹,截至2013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已下降28.56%,相當于減少了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9.8%,森林蓄積量已提前完成增加13億立方米的任務,達到20億立方米。
這一規劃的出臺將明確到2020年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格局。
從國際來看,氣候變化問題近年來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2013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華沙會議要求各國于2015年上半年通報自主決定的貢獻目標,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駛入快車道。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目前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在國際談判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從國內看,長期形成的高碳發展模式導致中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
“應對氣候變化的所有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動,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結構的調整,有利于促進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這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解振華說,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將宣布在2020年之后應對氣候變化將采取的行動和措施。
解振華說,中國正在準備對能源消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現在正在論證和制定方案的過程中。“還要經過進一步論證,才能出臺這方面政策、措施。”
他強調,中國希望明年將達成的新協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各個國家要根據自己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國情、能力,承擔與其相符的責任義務。這是中國在氣候變化上的一個基本觀點。
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低碳試點示范要取得顯著進展,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要大幅提升,能力建設要取得重要成果,國際交流合作要廣泛開展,并明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影響、實施試點示范工程等方面的重點任務,要求完善區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能力建設,深化氣候變化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評價考核機制,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建立分類指導的應對氣候變化區域政策,對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確定差別化的減緩和適應氣候目標、任務和實現途徑。并強調健全應對氣候變化法規標準,研究建立碳交易制度和碳排放認證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財稅和價格政策、投融資政策。
由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艱難,“十二五”前三年,中國節能減排目標完成不容樂觀。解振華說,今年上半年,在經濟增長7.4%的背景下,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5%,單位GDP能耗下降4.2%,均高于預期目標。“如果按照目前的力度推動節能減排,‘十二五’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他說。
2020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有些特殊,是與世界水日(3月22日)共用一個主題——“氣候與水”。這是因為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兩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目前世界正面臨著由缺水......
近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期間,跟據當前形勢,中國氣象局將世界氣象開放日活動移至線上,在“云端”與大家見面。此次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幫助各界認識......
一、項目說明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下屬11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國際林業......
針對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競選人員之間將展開一場關于氣候變化的重要辯論。目前,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領先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成為對決特朗普總統的候選人。盡管面對氣候變暖的挑戰,拜登和桑德斯都......
一、引言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換取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規定了它對所有附件1國家溫室......
3月3日,英國研究機構CarbonBrief發布報告稱,在2010-2019年期間,英國碳排放量總體出現了29%的下降,較21世紀第一個十年減排效果明顯。同時,2019年英國碳排放量同比下降幅度明顯,......
美國頁巖革命帶來的油氣產量爆發,極大地推動了本土油氣業的成長,但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不容小覷的排放和污染問題。美研究機構指出,在煤炭摘掉“重度排放”帽子、油氣勘探和生產繼續拖減排后腿的情況下,LNG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說,衛星圖像顯示,近期,中國的污染急劇下降。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檢查了他們和歐洲航天局衛星收集的數據后說,二氧化氮(NO2)污染的減少最初是在中國中部附近發現的,但最終擴散......
近日,《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對30萬棵樹木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最后得出結論認為,全球熱帶森林從大氣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圖片來源于網絡由利茲大學領導的全球科學合作組織(global......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