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記者南婷)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大批優秀的工程類人才,但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我國工程類人才市場不但存在結構性供不應求的矛盾,還存在嚴重的改行,流向收入更高的金融等行業的問題。
“不怕人才流轉、就怕人才流失。”ITT金齒輪學院院長羅慶紅3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于當前工程類人才流失的現象痛心疾首。
北京市人社部門最新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軟件及IT產品研發人員、工程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缺口最大,為11.3萬人。從凈增崗位數量看,“制造業”居首位,用人需求約11.84萬人,占全部凈增崗位的21.3%,重點是技能型人才。
與工程類人才供不應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缺乏了解,工科人才對工程類崗位的興趣下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大三學生齊驥說,學生們只有在畢業找工作這有限的時間里去了解一些企業信息,由于缺乏交流的平臺,多數人對所要從事的行業、企業并不了解。“我很迷茫,不知道現在學這些東西,以后在企業能做什么,特別需要人能指點告訴我以后發展方向如何。”
另一方面,收入待遇是相當部分學生的首要考慮因素,有些工科人才流向金融等熱門行業。清華大學宇航學院蕭遙說,生活壓力很大,畢業收入低、買不上房,安全感會下降。因而,很多學生就會去收入更高的企業以及行業工作。
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研究生成藝說,他們專業很多學生畢業后為了獲得高一些的收入,放棄本專業去做IT或者金融,甚至去制造業公司做銷售。“給我們形成一種印象,完全沒必要學這么多年工科課程。IT或金融行業收入相對高、升職也快,還是去那里比較好。”
北京大學產業研究院院長陳東敏認為,工科學生沒有從事工程師這樣的工作,確實是教育培養的遺憾。事實上,每個學校都應該開設創業教育這門課程。即使是學生畢業后沒有創業,這種意識也會留存在他的腦海中,讓他們獲益,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也會改善。
對此,一些企業和高校嘗試通過產學結合,以改變這一現狀。ITT金齒輪學院聯合科技日報社團委,與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近日簽訂了“共建中國大學生卓越工程師聯盟合作備忘錄”。聯盟將協調各方,為在校大學生創造企業實習實踐機會,積極反映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真實需求。
據北京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
科技日報社青聯秘書長楊靖認為,校企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的,共建聯盟,積極創新產學合作模式,是培養我國青年大學生成為卓越工程師的有益探索。
ITT總部中國區負責人羅慶紅說,這個項目旨在搭建一個激發熱情、拓展視野、學以致用的國際化工程制造業教育平臺,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不斷為行業培育新生力量。
為促進工程科技進步,引領工程科技創新,引導全球社會各界關注工程科技事業,Engineering期刊現組織開展2023年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評選,面向國內外科技組織和科技工作者,征集近年來有全球影響力的工程......
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為適應新發展格局下的科學知識生產模式和技術創新規律,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秉承“守正創新、卓越求實”的院風,沿襲深厚的電力系統研究傳統,充分發揮在......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管理辦法》,為加強學科發展戰略頂層設計,促進國際(地區)合作交流和人才培養,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現公開發布2023年第1期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申請的通告。一、定位、資助范......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發布《2023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征集活動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征集2023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公告》全文及條件要求等,可登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專題頁面(ht......
春早人更勤,奮進正當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后,我們團隊將兵分三路分別去陜北油田采油區、紅堿淖湖區和鹽堿地治理示范項目試區再次觀測、取樣,團隊成員黃明剛正月初十已前往油田現場,而于烽、郭彥釗、齊飛等年輕的......
時間周期光場已經成為控制固態材料、冷原子和光子系統中的量子態的一個控制旋桿,通過在強耦合極限下與光子修飾的Floquet態雜交,被稱為Floquet工程。這種相互作用導致了量子材料的定制性質,例如,狄......
近日,《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正式發布。其中重點項目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若干重要領域或科學......
1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發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嫦娥探月工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應用、獵鷹重型可回收火箭、港珠澳大橋、超大規模云服務平臺、詹......
1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發布“2022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嫦娥探月工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應用、獵鷹重型可回收火箭、港珠澳大橋、超大規模云服務平臺、詹......
在西方,專業現象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是時只有神學、醫學、法學幾個傳統專業。而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化的轉化時期(1800年前后),工程師、化學家等一批與工業化發展有關的專業和專業人員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