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是11.05次,而我國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的平均被引用率為7.57次,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我國科技論文發表后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的論文所占比例甚高。
為引導科研人員重視論文的質量與影響,中信所于2009年開始推出新的統計指標——“表現不俗”論文:就是在各學科領域內,按統計年度的論文被引用次數的世界均值劃一條線,高于均線的論文為表現不俗的論文,即論文發表后的影響超過其所在學科的一般水平。2013年,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中,表現不俗論文的比例為33.8%,只有1/3的論文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如何提高我國科技論文的影響力?最根本的還是要有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2008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先實現鐵基超導。其中,中國科技大學的陳仙輝研究組突破了傳統超導的麥克米蘭極限,證明鐵基超導體是除銅氧化物之外的又一類非常規高溫超導體。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總被引次數已超過900次。
除了創新之外,每年中信所公布的論文統計也具有導向意義。當我國SCI論文還不多的時候,每年公布各個研究機構的SCI論文數量,客觀上刺激了各個機構的論文“生產”。當我國SCI論文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后,每年統計并公布“表現不俗”論文的數量也是一種導向。
據悉,中信所正在研究其他方案,以加強科技論文統計對提高論文質量的導向作用。
高等院校是我國科技論文的生產大戶。2013年度,我國SCI論文中有82.77%產自高等院校。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科技論文的質量是專家們考慮的重點。中信所副所長武夷山指出,中國的某些高校規模很大,產生的SCI論文很多,其中“表現不俗”的論文也很多,這兩個數據我們都公布。只要上級單位考核“表現不俗SCI論文占SCI論文總量的比例”,各高校就不好片面追求SCI論文數量了,“因為你的SCI論文越多,分母就越大,這個比例反而可能下降。”武夷山說,如果用這個指標來考核的話,中國科技大學的表現很突出,而那些“巨型”學校就占不了便宜了。
據記者了解,武夷山個人與其合作伙伴正在對我國各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做統計。初步結果表明,國內一些著名高校每年有很多博士畢業,博士論文產量很高,但其高被引博士論文占博士論文總量的比例低得可憐,甚至比國內不那么著名的大學都低很多。同時,他們的零被引博士論文所占比例也相當高。武夷山說,如果上級單位以“高被引博士論文占博士論文總量的比例”為指標對高校進行考核,各大學拼命爭取擴大本校博士生名額的沖動也許就能得到抑制,因為,“高校招的博士生越多,恐怕考核下來他們就越丟人。”
華中科技大學技術團隊成功實現全球最大單機功率風力發電機轉子的整體充磁;武漢大學研究團隊揭開黑洞吸積磁場奧秘……近期,多項科研成果接連涌現,彰顯出武漢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主席萬鋼22日提出,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科技組織和科技人才同國際對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由中國科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當天在合肥開......
近年來,已有多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學位申請中對發表學術論文的硬性規定。為何要出臺這樣的政策,博士生們有何反應?對于博士生培養而言,發表論文究竟能起到怎樣的作用?不再硬性要求發表論文,意......
ThomasC.Südhof于2013年與JamesRothman和RandySchekma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調節細胞內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機制的突出貢獻。在202......
在硅谷,對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幾乎已經司空見慣——人工智能公司籌集的資金超過了其他所有科技類別的融資總額,第三季度達到179億美元。根據PitchBook的數據,第三季度全球人工智......
“為了祖國的榮譽,可以來一場復制實驗。”2019年6月,《科學》發表了一篇題為《全球公民誠信度》的研究,中國在40個國家中排名最末。而衡量誠信的標準,只有撿到錢包后是否用電子郵件聯系失主這一條。這一結......
10月13日,世界數字經濟大會主論壇上,一場盛大的頒獎儀式如期而至。在這個業界矚目的大會現場,“2023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名牌企業”名單正式公布,中之杰智能以強勁的綜合實力脫穎而出,獲得了這份極具含......
一篇文章一審就是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些人因為論文發表太慢而錯失職業生涯中重要的晉升機會,但就算投出去“石沉大海”也得等著,畢竟禁止“一稿多投”的規則還在,誰也不想被扣上“學術不端”......
10月1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科創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華平在會上表示,近年來,證監會深入推進科創板建設、支持科技企業高效重組、構建債券融資......
10月8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審查辦法》)正式公布,意在規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科技活動的倫理審查工作,強化科技倫理風險防控,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