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凋亡過程中,Bax和Bak激活線粒體蛋白酶OMA1促進了細胞色素C釋放。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表在10月1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王曉東(wangxiaodong)研究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闡明細胞死亡的分子機理。
細胞凋亡,也稱程序化細胞死亡,是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各種內外信號激活細胞死亡程序后發生的一種自殺行為,其特征是一系列細胞形態學改變,包括染色體濃縮、核碎裂、細胞皺縮、凋亡小體形成等。
細胞凋亡分為外源性激活途徑與內源性激活途徑:外源性途徑主要通過死亡受體介導;內源性激活途徑由線粒體介導。線粒體是真核生物能量和代謝的中心,在信號轉導中起關鍵調節作用,在凋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細胞凋亡過程中的線粒體凋亡途徑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
以往的研究證實,內在細胞凋亡刺激啟動哺乳動物細胞的凋亡程序,其過程首先是通過激活包含Bcl-2同源結構域3(Bcl-2 homology domain3,BH3)的蛋白,如Bim和tBid,轉而觸發Bax和Bak蛋白發生構象改變,在線粒體上以低聚物形式形成孔道,使得細胞色素C和其他促凋亡蛋白從線粒體膜間隙釋放出來,釋放的細胞色素C隨后通過一條明確的生化信號通路啟動促凋亡caspase激活。但到目前為止,對于低聚化的Bax和 Bak引起線粒體內細胞色素C釋放的機制仍不是很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構建出了一些特殊的細胞系,他們能夠以一種受控、定量的方式誘導這些細胞系中的Bim或tBid表達由此啟動凋亡。利用這些細胞系,研究人員檢測了在Bax和Bak低聚化之后、細胞色素C釋放之前的凋亡事件。他們發現在這一系統中線粒體金屬蛋白酶OMA1以Bax和Bak 依賴性方式激活。激活的OMA1裂解了dynamin-like GTPase蛋白optical nerve atrophy 1,這一事件對于線粒體嵴重塑至關重要。在這些細胞中抑制或是敲除OMA1可以減少細胞色素C釋放。
這些結果明確地表明了,低聚化的Bax和Bak是通過引起線粒體外膜透化以及OMA1激活觸動了凋亡。
北京華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龕生物)迎來了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華龕生物3D細胞智造與再生醫學中心——3DFloTrix?細胞CDMO平臺正式揭牌成立&總部擴建投入使用;同時“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鮑進特任研究員團隊在探索光感知促進腦發育的神經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8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嬰幼兒在成長發育早期接受的感覺刺激(包括視覺、聽覺......
BectonDickinson近日宣布,它已與美國實驗室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以開發基于流式細胞術的伴隨診斷。B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次合作包括創建一個框架來開發、制造、營銷和商業化基于流式細胞術的......
用DNA建造一個微型機器人,并用它來研究肉眼看不見的細胞過程——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真研究的主題。這種高度創新的“納......
腫瘤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消耗遠超正常細胞需要的能量,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能量代謝相關的新型癌細胞轉移的促進因素,相關成果在《Natur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MitochondrialRN......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鵬課題組與暨南大學教授李揚秋課題組合作,通過在傳統CAR分子內引入DAP10分子調動內源NKG2D的廣譜抗原識別功能,提升CAR-T細胞對異質性腫瘤的靶向能力......
神經系統(CNS)作為一個高度復雜、精密有序的結構,從早期胚胎發育的開始,就伴隨著非神經組織的駐留。其中,小膠質細胞(Microglia)作為神經系統的固有免疫細胞,來源于卵黃囊中的原始巨噬細胞,并在......
人物名片李棟,1983年生,云南個舊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主要從事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研制及其生物學應用研究,系統掌握了超分辨顯微鏡的關鍵技術,提出了新的成像......
聽力殘疾位居我國各類殘疾之首,其中60%的耳聾由遺傳因素引起。基因治療是治療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耳聾的金鑰匙,尤其是針對DNA的基因修復,更是被給予“治本”的希望。7月12日,《細胞報告》發表了北京腦......
日本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方法,可使用冷凍干燥體細胞克隆小鼠。該研究為遺傳物質存儲帶來了進展。相關研究7月5日發表于《自然—通訊》。整只動物克隆可用于保障生物多樣性、挽救瀕危物種。然而當下的生物樣本儲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