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20 10:01 原文鏈接: 王德華:科研創新與跟追趕超

       科研的實質是創新,是發現事實,是發現規律,是求真。

      科研講究優先權,一個新發現、新規律,需要在專業學術期刊(或專著)中發表,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學術界有行業規范,不允許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界需要尊重前人的勞動,需要傳承,需要積累,需要發展。

      學術界每一個學科領域的發展,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的。猶如一棵樹的逐漸長大,每一個發展和飛躍都有痕跡。

      科學就是不斷否定和發展的過程。

      既然學科發展類似一棵樹的成長,那科研就有樹干和枝葉的區別,也就是有重要和一般的區別。所謂作重要的研究,是指那些樹干、樹枝類的工作,是具有支撐作用的。樹葉一類的工作很有必要,可以讓樹冠很大,顯得樹很茂盛。沒有茂密樹葉的樹,一定是不旺盛的,根深葉茂,看得人心悅,容易看到希望。在北方,秋風掃落葉是一景。嚴冬,就只有光禿禿的枝條了。但是,樹干、枝條、樹葉,大家還是心里有數的。

      盡管科技在國內是合在一起的,但科學與技術的區別還是很清楚的。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也是有區別的。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規律,不同的目的。

      很多時候,混在一起,不容易理清邏輯關系。不在同一前提下的爭論,更是難以分出高低,也沒有必要。

      科學研究強調原創,強調創新,不是說哪些可以做,哪些有用。科學研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者的個人興趣、學術背景、學術積累、學術視野等。科學事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基礎,需要積累,包括人才的基礎和積累。沒有基礎和積累,談原創,說創新,那是天方夜譚。

      沒有基礎的,首先要做的是要跟,要追,要趕。跟不上,追不上,趕不上,怎么能超呢?

      有了基礎,有了積累后,就需要考慮原創和創新。尤其是科研硬件一流的實驗室,再不能以跟追趕為借口,而不去做開拓性的工作。

      跟、追、趕,也不是說完全是重復性的工作。模仿是可以的,但模仿與重復是不同的。模仿的目的,就是為了跟追趕。不能總是處在模仿階段。很多模仿的研究,屬于Me-too 式的,學術界也是需要的,這類工作當屬于樹葉類的。國家巨資支持的項目,不屬于這一類研究。

      科研,做重復性的工作不可以嗎?原則上不提倡。作為初學者,作為技能訓練,重復是允許的,通過重復理解和掌握科研的技能。另外,由于科學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重復性研究也是允許的。作重復性的研究,不能在低層次上重復,要重復高手的工作。通過重復高手的工作,也會有一些“很重要”的發現。

      國家巨資支持的項目,引領科學發展的那些大科學家的研究,不允許模仿,不允許重復,不允許Me-too式的研究。

      這是正常的學術研究和正常的學術發展。

      在科學作為一個行業的今天,更需要呼吁職業操守、行業規范。作為一個行業,就需要一批敬業的優秀人才。

      社會應建立相應的規則和制度,保證行業內的優秀人才穩定發展。如何遴選優秀人才,如何培養優秀人才,如何支持優秀人才,是必須認真考慮的。

      讓真正喜歡科研的學者,安心做學問。

      讓會做科研的學者、懂科研的學者,安心做學問。

      這才是管理者需要著力解決的。

    相關文章

    6載磨劍,中國團隊領銜的野火研究登上《科學》

    近日,清華大學主導的一項關于北方野火的國際合作研究登上國際科學頂刊Science(《科學》)。研究發現2021年北方森林野火二氧化碳排放創歷史新高,占當年全球野火碳排放的23%。而二十年前這一比例通常......

    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提請審議: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該議案提到,加強科學技術部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

    關于征集CSTMFC98科學實驗標準化領域團體標準的通知

    ......

    探索教師“科學加”做法,培育學生“科學家”潛質

    2023年3月2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首期“海淀區中小學科技教師系列培訓”(以下簡稱“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

    資源“高配”和拔尖人才將如何“化學反應”

    聆聽院士和知名教授講座報告,參觀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機構,進入華東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理)生物采油實驗室科研輪轉,負責“航天育種菌種及代謝產物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

    2023年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結果公布!

    各有關單位:根據《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和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瓊科規〔2021〕12號)和《海南省省級財政科技項目立項評審工作細則》(瓊科規〔2022〕29號)規定,經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行......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在津召開

    中新網天津2月23日電(龐喻文)23日,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辦,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21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會”在......

    關于開展2023年度重要學術會議征集工作的通知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落實科協組織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新地標”建設工作部署,建設學術創新高地,中國科協組織面向科技領域征集高質量學術會議,形成《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23)》(以下簡稱《指南(2......

    重磅|學術論文編寫標準發布!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中華醫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學、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中國科......

    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是國家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