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但是很多人的一生都無緣遇上日全食。所以,面對2009年的這次“天賜良食”,我們一定要事先準備,并掌握安全、正確的觀測方法。 安全第一,絕對不要用肉眼直接觀看太陽!
以往歷次日全食因缺乏常識,缺少保護措施而發生的視網膜灼傷、視神經損傷慘案不計其數,有的甚至永久失明。所以,安全永遠是我們觀看日全食的第一守則。
選購專業的日食眼鏡
專業的日食眼鏡對可見光的透射率在十萬分之三以下,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過濾掉殺傷力強大的紫外線和紅外線等。如果未佩戴安全的日食眼鏡,雖然當時沒有任何痛覺等反應,但留下的隱患在幾個小時后就會發作,則悔之莫及。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發生后一段時間,新疆、西安等地醫院眼科急診的人數激增,不得不引以為戒。尤其應引起家長的注意。
日全食觀測步驟:
1. 每次使用日食眼鏡前,請認真檢查眼鏡是否完,若有損壞請立即停止使用。兒童務必在家長、老師的正確指導下使用。
2. 觀看日食最長直視不宜超過3分鐘,應在休息30秒以上后再繼續觀看。有眼科疾病等凡不宜觀看日食的人群請不要使用日食眼鏡。
3. 提前30分鐘戴上日食眼鏡。適應黑暗環境。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從亮處走進暗室,起初幾乎什么都看不見,經過半小時后視覺才逐漸恢復正常,這叫做“暗適應”。發生日全食的時候,天空和大地在極短的時間里上演“夜幕降臨”,千萬別讓“暗適應”毀了你的日全食大餐哦!
4. 牢記“兩戴一摘”。即在偏食階段戴上日食眼鏡看,讓雙眼適應黑暗;在月亮完全擋住太陽后的全食階段摘下日食眼鏡,用肉眼看,約有4-5分鐘;全食結束后應立即再戴上日食眼鏡觀看。
日全食看些什么:
第一原則:觀看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佩戴日全食眼鏡,保護自己的雙眼、防止灼傷。
第二原則:日全食一定要“看”,別只顧著拍照、歡呼了。
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2009年日全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被震撼住,而忘記用“心”去看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天文學家們扛著長槍大炮看門道,我們普通人除了參與無與倫比的熱鬧,也來看看“門道”吧!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的全食階段持續時間長達4-6分鐘,有足夠的時間觀測日全食的美景及天空星體分布。 下面簡要介紹日全食時的天空可觀測的天體情況。
土星在太陽的正東面,非常接近地面,在城市不是那么容易觀測到;
大部分人從未見過的水星就在太陽的東面旁邊,非常明星;
金星和火星在太陽的西邊,在地面看來,已經在西邊天空;
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在南方天空;
非常著名的亮星云集的冬季星座獵戶座,在正南方天空高高懸掛,用望遠鏡觀測,獵戶座大星云(獵戶大星系)就在其中;
在本次日全食的天空中,除太陽外,天空中最明亮的天體由亮到暗排序:金星、水星、土星、天狼星、土星、火星;
比較明亮的容易觀測的恒星還有:獵戶座的參宿四和參宿七、大犬座的天狼星、雙子座的北河二和北河三、小犬座的南河三、御夫座的五車二、獅子座的軒轅十四、金牛座的畢宿五。
科學家們研究了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SARS-CoV-2是否能影響感染者的視覺和深度感知。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和韓國化學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想要了解SARS-C......
GBZ117—2015《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防護要求》、GBZ132—2008《工業γ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標準》和GBZ175—2006《γ射線工業CT放射衛生防護標準》3項標準自頒布以來,對提高工業射線探......
現發布《工業探傷放射防護標準》等3項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一、強制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117—2022工業探傷放射防護標準(代替GBZ117—2015、GBZ132—2008、GBZ1......
會議海報(主辦方供圖)為響應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貫徹落實“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在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的指導下,由中國醫學論壇報攜手北京協和醫院共同發起、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因......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數十億個神經元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感覺信息。在眼睛中,被稱為光感受器的特殊神經元可感知光線。11日,美國猶他大學約翰·A·莫蘭眼科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合作者在《自然》雜......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某些被稱為縮氨酸的短蛋白質片段是如何保護眼睛后部視網膜感光層中的神經元細胞的。這種肽有一天可能被用于治療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黃斑變性(AMD)。培......
眼睛是我們接收外界信息的一個重要器官,通過眼睛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多樣的世界。但人類的視覺和其他物種有著很大的差別,更有一些物種眼睛的結構和色彩感知能力遠不如人類,雖然其近親進化出了復雜的眼睛,那些眼睛只......
香港大學醫學院8日公布,其研究團隊近期發現,新冠病毒遠比“非典”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類結膜和上呼吸道,而眼睛可能是人類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徑。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及其研究團隊在三級生物安全水......
桑勝波團隊進行紅外測溫儀樣機校正測試記者日前從太原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微納系統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新型紅外測溫儀正式組裝完成,經實地檢測,該設備與目前正在使用的普通測溫槍相比,不僅性能穩定、數據精準,而且......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逐漸復工,在辦公環境中怎樣做好個人防護?空調是否還應該開?針對上述問題,近日,中國科協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制冷學會“抗擊新冠肺炎空調(供熱)系統專家小組”組長江億,中華護理學會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