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22 16:13 原文鏈接: Nature大師級盛宴:為工作犧牲家庭的HIV發現者

      一年一度的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對于與會的年輕人來說絕對是足以改變一生的寶貴經歷。本期Nature雜志以“Medical Research Masterclass”為題,推出了2014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專題。該專題記錄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與青年學者的直接交流。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因為發現HIV,與呂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共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三十年過去了,HIV研究進展如何呢?巴爾-西諾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HIV發現已經有三十多年了,我們取得了哪些進展呢?

      HIV診斷測試是繼發現HIV之后的首個重要成就,我們有了檢測方法就能避免病毒通過血液和血液衍生物進行傳播。隨后1994年人們用AZT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阻止了HIV的母嬰傳播。1996年出現了強效的抗逆轉錄病毒組合療法。這都是轉化科學的成功范例,人們用基礎知識開發檢測方法和治療手段,讓患者從中獲益。

      據說每一個HIV感染者開始接受治療,就有兩人受到感染,這是出了什么問題?

      盡管明知有治療藥物存在,人們還是對HIV檢測很畏懼。以我的經驗看來,人們擔心別人將自己視為吸毒者或性工作者,害怕被社會所排斥。不幸的是,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資源有限的國家,在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是一樣。

      HIV的解決之道是什么,加強教育或是進一步研發治療方法?

      教育是預防、護理和治療的一部分,不能簡單說預防和治療哪一個更重要。如果我們不治療三千五百萬已經感染的患者,那么HIV傳染就會繼續。治療本身也是一種預防,因為可以減少病毒傳播給別人。我們應當好好宣傳現有的工具(比如避孕套),同時開發新的預防途徑。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初步結果令人鼓舞,研究顯示每月注射一次長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預防艾滋病。這類技術日后將會成為一大突破。

      宗教對HIV傳播的影響有多大?

      影響HIV傳播的因素很多,宗教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因素。2005年教皇本篤十六世說避孕套無法解決HIV問題,這對非洲天主教國家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也有一些國家在宗教教條的影響下制定了反同性戀的法規,但這樣的做法并不能減少HIV感染。不過我也遇到了許多了不起的當地宗教領袖,他們將HIV的風險告知眾人并鼓勵其自我保護。

      什么是最有希望的HIV治療途徑?

      在我看來,尋求緩解(remission)比完全根除更有可能實現,病毒雖然還在患者體內,但已經受到控制不進行復制。有案例表明,感染后立刻進行治療就能達到這樣的緩解效果。

      舉例來說,VISCONTI患者(法國14個感染后很快接受治療的患者)停藥后的幾年,體內的HIV復制仍持續受到控制。另外,密西西比嬰兒(生來攜帶HIV并在出生后立即得到治療)停藥后的兩年多時間里,病毒也處于控制之下。不幸的是,最近這孩子體內的感染又死灰復燃了。我們需要開發更好的工具,來檢測留在體內的病毒。

    相關文章

    延緩1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衰竭有“新方”

    1型糖尿病是一種免疫細胞攻擊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直至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島β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依賴胰島素,當前急需探索新的能阻止或減緩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的治......

    遠離結核病這些人群感染風險更高需加強預防

    3月24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結核病患者數量整體平穩下降,但是在世界上仍然屬于發病率較高國家,防治工作依舊嚴峻。結核病是由結核桿......

    美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數持續上升令人擔憂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發布公報說,美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數每年持續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醫療保健機構以“驚人速度”傳播。這種病菌對多種抗真菌藥物具有耐藥性,已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美疾控......

    《細胞》介紹全球首例可能被治愈的HIV有色人種女性

    “如果未來移植手術能變成像輸液打針一樣安全常規的醫療操作,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可能會變成治療艾滋病的常規手段,但就目前的科技和醫療發展水平來看,移植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操作,需要非常慎重。”人類距離攻克艾......

    一半中國人都有的幽門螺桿菌竟可能促進阿爾茨海默病!

    近年來,感染與阿爾茨海默病(AD)的關系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尤其是消化道中的病原體[1,2]。幽門螺桿菌(HP)作為胃腸道“知名度最高”的細菌,其感染也與患AD風險增加有關[3]。然而,HP感染與AD......

    細胞治療心衰規模最大試驗結果公布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科學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細胞治療試驗結果。該療法針對因射血分數低導致的慢性心衰,通過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而使患者受益。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

    春季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進入初春,氣溫變化較大,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已進入發病高峰期。近日,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就諾如病毒如何防治進行了解讀,來聽聽專家怎么說。換季時期謹防消化道疾病感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

    銀屑病臨床治療方案升級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由遺傳及環境因素共同誘發的慢性、炎癥性的免疫介導疾病。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副院長史玉玲教授8日接受采訪時介紹:“多年來,我接觸到的患者中,近60%病程超過10年,超過80%的患......

    專家:第2輪感染高峰或在3到5月如何預防二次感染?

    近日有一條熱搜引起大眾關注,專家稱新冠病毒有點“傳”不動了。是病毒變弱了嗎?還會不會有下一輪感染高峰?我會二次感染嗎?1月31日下午3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邢銘友教授,針......

    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癥救治試行方案發布

    12月31日,受湖南省衛健委委托,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省重癥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牽頭,該中心主任、湘雅醫院重癥醫學中心主任張麗娜教授和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副研究員彭倩宜領銜執筆制定的《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