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做出加快把醫藥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的重大決策,將推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升到戰略層面。為加快培育醫藥健康支柱產業,成立了由科技廳牽頭的省醫藥健康產業推進組辦公室,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與公共服務功能,突出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作用,著力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積極推進以基地建設為載體的產業集聚,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3年,吉林省醫藥產業實現銷售產值2010億元,是2009年的3.5倍,年均增幅37%。全省醫藥工業總量居全國第5位,比2009年提升了2位。中藥產業優勢突出,連續十余年居全國首位。2014年1-7月,全省規模以上醫藥健康工業實現銷售產值810.1億元,同比增長21.6%,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增速高出8.1個百分點。
一、主要推進工作
(一)突出抓好頂層設計與引導,推動醫藥產業科學發展。一是構建醫藥產業工作推進體系。籌建中藥科技產業基地,現已形成全省上下成線、左右成網的組織推進工作體系和醫藥產業監控運行制度。以科技部門為主導的組織推進體制,在全國是一項創新;二是設立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投入資金3000萬元以上,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撐;三是加強宏觀調控。建立醫藥產業運行動態監測系統和分析預警制度,定期進行監控、統計和分析,每月向全省發布數據;四是加強產業謀劃。2011年,牽頭制定《吉林省醫藥健康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6個規劃和方案,在全國首次提出發展醫藥健康產業。2013年,牽頭制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醫藥健康產業的實施意見》,重新界定醫藥健康產業范圍;五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務。以加強服務醫藥產業能力為重點,構建了科技創新、中試轉化、融資擔保、專業培訓和信息服務“五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
(二)突出抓好人參領域科技創新,促進人參產業持續做大做強。一是制定人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2年,制定《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為人參產業做大做強提供科技支撐的實施方案》,開展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確定人參物質基礎與功效機制研究、炮制加工、創新藥物開發等15個專項任務,累計取得人參研究成果近100項,新育成人參品種5個,開發出創新藥物和精深加工產品130余個;二是組建人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年來,成員單位共開展實質性科技合作項目100余項,研發總經費超過5億元。完成“人參列入藥食兩用原料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等多項研究成果,為吉林省成為人工種植人參食品試點省提供技術支撐;三是開展大規模調查研究。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全省各地,對人參等中藥材大品種產業發展進行詳細調查,取得了高參考價值的系統數據和發展趨勢分析成果,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四是建立人參規范化種植基地。建立6個人參規范化種植基地,4個通過國家GAP認證。承擔“人參種子種苗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實現了我國主導制定人參領域國際標準零的突破;五是建設人參產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組建化學與藥理重點實驗室等4各研發實體,構建從人參規范化種植、產品研發到中試檢測等比較系統的公共研發與檢測平臺。
(三)突出抓好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增強醫藥產業持續發展動力。一是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認定36個醫藥領域省級科技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占全省總數的30.8%。認定74戶國家級醫藥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總數的24.9%。認定68戶創新型科技企業,占全省總數的37.2%。認定49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占全省總數的17.8%,形成了社會公共技術服務和企業自主研發相結合的醫藥研發體系;二是加快推進新藥創制。圍繞現代中藥、化藥和生物藥等重點領域,加快新藥創制步伐。2010年以來,取得90個新藥生產批號;三是推進醫藥大品種二次開發。成立由藥學、藥理、臨床等領域54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二次開發專家委員會,建立了二次開發組織推進與技術支撐體系。2010年以來,帶動企業投入25.6億元,支持安神補腦液等97個大品種開展二次開發;四是促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實施“重大醫藥產業化項目推進工程”,開工300余項,投資280億元,預計達產后可實現銷售產值1100億元。累計支持醫藥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1個,投入科技經費2.43億元,帶動企業投入33億元。2013年實現銷售產值93.1億元,是2009年的2.4倍。
(四)突出抓好科技投入與國家支持,提升醫藥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加大省級科技資金投入。2010年以來,圍繞重大新藥創制、大品種二次開發等重點領域,共投入科技經費6.8億元,占全省科技經費的1/4以上;二是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醫藥領域69個項目獲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爭取經費3.15億元,2013年實現銷售產值66億元,是2009年的2.4倍。2014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制藥物孵化(吉林)基地”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專家組現場驗收;三是推進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投入科技經費2100萬元,組建了人參、現代中藥、生物制藥等7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五)突出抓好醫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基地)建設,促進醫藥產業集聚及結構優化升級。一是構建醫藥產業發展格局。積極構建以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和長春國家生物技術產業基地“一區一基地”為雙核心,以梅河口等5個醫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基地)及通化縣等12個省級中藥產業基地縣為補充的全省醫藥產業發展大格局;二是打造醫藥產業集聚基地。投入科技經費1.7億元,積極引導園區、基地產業集聚和結構優化與升級。5個園區(基地)醫藥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50%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70%左右,成為全省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先導區。12個基地縣中藥工業總產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9年的40%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50%左右,成為具有重要特色和影響的醫藥產業集聚基地。
二、總體想法和工作安排
未來3-5年,吉林省將堅持“創新驅動、特色發展、統籌推進、優化升級”的總要求,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重點,推動企業技術難題向科技攻關轉化、科技攻關成果向中試成果轉化、中試成果向產業化轉化;重點加強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和長春國家生物技術產業基地“一區一基”雙核心發展區建設,積極扶持醫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基地)發展;重點做強現代中藥等“三大主導板塊”,積極做大生物健康材料與保健食品等“五大潛力板塊”;力爭到2017年,全省醫藥健康產業經濟總量達到4200億元,把醫藥健康產業打造成吉林省新的支柱產業。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破解制約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二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應用基礎與重大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擴大產業規模。加強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大項目、大品種、大品牌的培育;四是 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醫藥健康產業大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重點建設十大中試中心和十個產學研聯盟;五是強化招商引資和對外合作。以產業園區(基地)為主體,組織開展特色招商;六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領軍人物培養引進和創新團隊建設,建立企業家隊伍,注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科技部關于發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2022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根據《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關......
今年4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指出,科技激勵要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筆者認為,作為基礎研究原創成果和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和載體,論文和專利在對創作者和權利擁有者的保護......
7月5日,第25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開幕。開幕活動上,市科協與昌平區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揭牌建立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并聚焦生命科學園重點產業方向舉行了首場首都前沿學術成果報告會......
日前,山東科技大學舉辦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雙選會”。據了解,此次雙選會共征集527名師生和10家企業的538個項目,參與線下雙選131項,為項目、導師、學生架起“橋梁”。導師的項目可以招學......
2日,東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進會在寧夏召開,136個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進行線上和線下的集中簽約,累計簽約金額近27億元。其中,寧夏與北京、江蘇、上海等地開展合作,新簽約45項;內蒙古與北京、江蘇、上海等......
7月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22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
一花獨放不是春。何以百花齊放春滿園?“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前進......
受上年同期疫苗產量基數高、出口持續負增長等因素影響,5月份我國醫藥制造業增加值降幅進一步擴大,前5個月累計同比增長3.1%,今年以來首次低于工業增加值增速。5月份,我國醫藥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3......
6月27日,婁底市婦幼保健醫院發布藥品帶量采購公告,將對在省醫藥采購平臺網上交易除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易制毒藥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計劃生育藥品、中藥飲片、抗腫瘤藥品、集采藥品、納入國家與省級重點監測......
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1.1億人,位居世界首位;而且結構不斷優化,年輕化特點和趨勢明顯。科技人力資源是指實際從事或有潛力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活動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