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30 14:40 原文鏈接: 應對霧霾對排放量巨大的點源進行管控相對更容易

      應對霧霾幾乎成常態,霧霾期間,企業有何表現?對企業的監管如何更到位?據不完全統計,在治霾重中之重的京津冀地區,對重點污染源的公開和回應遲遲沒有到位。比如,河北雖然開展了實時公開,但面對大量在線數據反復超標的微博舉報,僅有承德一地的環保部門做出了跟進;天津的數據發布不及時,缺失率高,且未能對微博舉報做出過任何回應;而北京僅公布9家廢氣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日均排放值,尚未實現統一平臺上的實時公開。

      應對霧霾唯有躲避?

      管控國控重點污染源企業相對容易且長效

      面對輪番襲來的霧霾,越來越多的市民帶上口罩,戶外體育課也在重污染天氣時暫停,但除了躲避,是否就真的無可作為了?事實上,在霧霾嚴重的日子里,依然能看到大批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在超標排放。

      根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名單,包括這些企業在內的國控廢氣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總量就占到全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的65%以上。當前的大氣污染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因此污染源識別須擴大到區域范疇,而燃煤和工業排放正是當前重點區域排放的主體。

      同時,與控制數以百萬計的機動車和大量面源污染排放相比,對排放量巨大的點源進行管控相對容易得多。首先,其數量有限,廢氣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總共僅4000家企業,主要涉及火電、鋼鐵、水泥、建材、化工、石化等行業。其次,其排放口固定,且都有清晰的法定排放標準。

      為了促進重點排放源的管控,自2013年2月開始,環保組織和企業家組織聯手推動污染源信息實時公開,并獲得多地環保部門積極回應。環境保護部于2013年7月30日發布規章,要求各省建立平臺,實時發布在線監測數據。截至目前,除西藏外,31個省市區都有所發布,其中山東、浙江等省已相當完善,甚至陜西、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也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公開。這樣大規模的排放數據實時公開,為全球首次,體現了中國向污染宣戰的決心。

      對這些在線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可以發現,每天都有多達400家以上的國控重點污染源超標排放,甚至在重度污染的天氣條件下,依然有大批企業每個小時都在超標,一些大型企業的排放水平甚至數倍于排放標準。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山東、河北等重點地區的部分企業如能達標排放,其氮氧化物等關鍵污染物的排放量就可實現大幅度減排。這不只對應急有效,而且將是長效解決方案。

      比起嚴控企業,為何更愿意限行?

      在線數據實時公開為社會監督提供了機遇,但需要環保部門跟進

      為什么在重度污染的天氣里,很多地區寧愿在數以百萬計的機動車限行上下功夫,也不愿意對數量有限的嚴重超標排放企業進行嚴格管控?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因為大型企業多是當地利稅大戶,是構成GDP增長的基礎。

      如何突破對環境執法的地方干預?在西方主要是通過司法途徑,把污染企業和不作為的環保局長告上法庭,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我國環境訴訟開展還存在不少困難,突破執法障礙需要借助于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2014年實施的在線數據實時公開為擴大社會監督提供了重要機遇,為此,環保組織開發了“污染地圖”APP,公眾可以通過手機便捷查看數以千計的大型企業的排放狀況,并通過社交媒體廣泛分享。當前這些“微舉報”已經和山東、浙江等地環保官方微博形成良性互動,上百家超標企業因此著手說明或整改。

      10月12日,微博綠行齊魯盤點了山東省霧霾時仍超標排放的企業,其中有60家未做過公開說明,對此,網友呼吁大家一起點名排污企業,讓超標排污企業做出超標情況和整改措施的公開說明。

      截至10月20日12時,已經完成20個企業的超標情況公開說明,一周內的完成率為33.33%,仍有40個未作回應。威海、煙臺、青島、濟南全部公開說明,濟寧、東營公開部分。另外棗莊、濱州、東營、泰安、濰坊、聊城、菏澤、濟寧等8市環保局做出了正在調查的回復,而淄博、萊蕪未做出任何回復。

      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北京市2017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以下。要完成這個艱巨任務,需要河北、天津乃至山東和河南的北部聯防聯控。而聯合行動要求打破污染源數據壁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統一污染源清單,并通過相互監督和支持實現區域內大規模減排。

      因此,建議環保部門利用公眾監督形成的社會壓力,盡快完善在線數據的全面公開,以重點污染源的達標排放為突破口,實現大規模減排,減少乃至消除重污染發生的基礎。

    相關文章

    廣東開展5項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實施效果評價

    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近期委托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開展了污染物排放領域5項地方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取得良好效果。該局還將聯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充分運用此次效果評價結果,進一步強化該5項地方......

    《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名詞術語》

    名稱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名詞術語》(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19分類環境標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0......

    中東空氣污染人為影響被低估

         2022年4月24日從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上觀察到的中東塵土。這項新研究表明,盡管沙塵普遍存在,但中東地區燃燒源產生的高濃度微型粒子......

    總價600萬!南通市采購污染物排放監測儀器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采購公告,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監測監控能力提升建設項目,涉及VOCs(PAMS57組分)在線監測儀、SO2分析儀、NOX分析儀、CO分析儀、PM10顆粒物分析儀、PM2.5顆粒物分......

    生態環境部:對環評作假零容忍新污染物將納入環評體系

    7月2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高度重視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的控制,目前部分已經出臺排放標......

    溫室氣體排放立即停止依然有可能“慣性升溫”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6日發表的一項模型研究,即使排放立即停止,世界依然有42%的概率走上比工業革命前升溫1.5℃的道路。然而如果排放至2029年前都未削減,這一可能性將上升至66%,這凸顯出......

    英特爾承諾2040年前實現零排放

    日前英特爾發布《2021-2022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回顧了2021年及2022年初所取得的成果,并對未來做出展望。英特爾公司2022年4月宣布承諾到2040年實現全球業務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前......

    減污降碳協同難,卡車行業氮氧化物治理有待攻堅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是當前柴油和天然氣卡車減污的難點和重點。”5月12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共同發布完整版《2020綠卡榜:中國卡車及生產商綠色排行榜》報告(以......

    新進展,如何進行二噁英軟測量?

    二噁英(Dioxin,DXN)是導致城市固廢焚燒(Municipalsolidwasteincineration,MSWI)建廠存在“鄰避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工業現場多采用離線化驗手段檢測DXN濃度......

    大數據分析表明昆蟲多樣性與碳排放密切關聯

    目前人為的全球變暖與毀林事件導致森林昆蟲多樣性不斷下降,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通過建立全球甲蟲化石形態數據庫,深入研究了二疊紀末大滅絕前后森林變化與甲蟲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