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約有100,000美國人被診斷為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到腦部的腦腫瘤,通常被稱為轉移瘤。這些腫瘤一般通過手術治療,然后化療,但是常常會復發。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直接傳遞到腦腔,可提供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治療已經轉移到腦部的腫瘤。
通過在小鼠中檢測這種新方法,研究人員發現,當通過植入顱骨內的微小膠囊傳遞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時,治療更加有效。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的《PNAS》雜志,本文資深作者、MIT工程學教授Michael Cima說,這表明,類似的方法在人類患者中可能更有效。
Cima也是MIT科赫綜合癌癥研究所成員,他指出:“轉移性疾病應該對化療敏感,但是還沒有研究證明全身化療是有效的,因為它不能以足夠長的時間、足夠高的劑量進入大腦。我們表明,當我們局部傳遞藥物時,能獲得更高程度的腫瘤細胞死亡。”
化療藥物通常是通過靜脈注射傳遞的。為了確保足以到達腫瘤,必須考慮非常大的量,這往往會產生副作用。
對于一些類型的癌癥來說,醫生們已經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如卵巢癌患者,當藥物被直接傳遞到腹膜腔時,能獲得最好的療效。然而,這并沒有廣泛使用,因為需要在患者體內植入一根導管,長達12周的時間,這對于病人來說是很痛苦的。
Cima說:“已經有確定的方法用于改善患者護理。只是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做。”為了克服這些傳遞問題,Cima的實驗室正在研究小的植入裝置,為卵巢癌和膀胱疾病以及腦瘤患者傳遞藥物。
在這項新的大腦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植入微膠囊(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液晶聚合物制成)傳遞化療藥物。該膠囊是一個小的圓柱體,大約1.5毫升的藥物容量;藥物通過一個小洞進行擴散。研究人員選擇這些實驗裝置,來檢測局部藥物傳遞的概念是否成立,在這項研究中,它們非常有效,因此有可能最終成為人體臨床試驗的最有前途的載體。
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化療藥物:TMZ,是腦轉移瘤和膠質瘤的一線治療藥物;阿霉素,是乳腺癌的一種常用藥物,而乳腺癌通常會轉移到大腦。
利用植入類似人腦轉移瘤的小鼠,研究人員發現,與注射方式相比,直接傳遞到腦部的TMZ,使生存期延長了幾天。他們還發現,在靠近膠囊的腫瘤細胞內,有更高的細胞凋亡率,或程序性細胞死亡。然而,傳遞到腦部的阿霉素并沒有表現得像全身注射一樣好。
作為對這種差異的解釋,研究人員發現,TMZ在釋放后,能夠傳播到離膠囊更遠的地方,使其能夠到達更多的組織。Cima說,阿霉素在其能殺死許多細胞之前,似乎被破壞或清除。對于未來將這種療法用于腦瘤或其他癌癥來說,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Cima說:“在設計有效的局部療法時,必須考慮藥物分子的特性。在每一個裝置周圍都有一個區域,可以根據不同的分子起作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外科副教授Michael Lim說,新方法似乎是擴大腦瘤療法范圍的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腦瘤療法現在很有限,因為它很難將化療藥物穿越血腦屏障。
Lim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是他說:“這可能會對患者生命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經過手術取出他們的腦轉移瘤之后,你可以放入這些微膠囊,它們將當時當地殺死任何剩余的癌細胞。”
盡管開發這種方法用來治療人類癌癥,還有許多的障礙,Cima說,他相信這值得我們去追求,因為很多癌癥,特別是乳腺癌和肺癌會蔓延到大腦。研究人員也在使用這種方法,來準確地將藥物傳遞到大腦更小的區域,有望為精神和神經退行性疾病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一項發現揭示了癌細胞是如何轉移的關鍵細節,并提出了阻止其擴散的新療法。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可能代表著細胞生物學的范式轉變。這項研究以一種名為GRP78的細胞......
由于每個患者對化療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確定結腸癌的最佳治療方法可能具有挑戰性。日內瓦大學(UNIG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創新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患者身體或進行動物實驗的情況下測試各種藥物。相反,他們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超級顯微外科頜面頭頸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后患者眶周和頜面部的淋巴水腫癥狀迅速得到緩解,改善明顯。3年前,魏女......
治療致命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也無法滲透血腦屏障抵達腦腫瘤。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團隊報告了一項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結果,他們使用一種新型的顱骨植入式超聲設備,打開血腦......
長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RNA,簡稱lncRNA)是一類長度大于2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在哺乳動物中大量表達,是基因調控網絡中的重要調控因子。目前已發現多種長非編碼RNA在腫......
轉移擴散通常會導致癌癥的致命后果。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只有原發癌細胞的亞群進行多步驟重新編程,以獲得侵蝕周圍環境和逃避循環中的細胞凋亡的能力,才能在遠處器官中形成轉移灶。另一方面,所有使轉移細胞能夠應對......
化療是骨肉瘤治療的重要手段,激活免疫系統是化療發揮作用的機制之一,但腫瘤微環境也會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研究骨肉瘤在化療作用下的免疫逃避機制對進一步提高化療及化療聯合免疫治療......
目前,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等多種治療措施在腫瘤治療領域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以其優秀的療效得到了廣泛運用。為了取得更好的療效,讓更多的患者獲益,目前將幾種治療策略聯合......
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止吐藥和止惡心藥分類屬于消化系統及代謝藥,但在臨床上主要用在抗腫瘤藥物所致的嘔吐治療中,在腫瘤治療領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米內網數據顯示,2022上半......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鐘芳銳、吳鈺周團隊與西北大學教授陳希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對蛋白進行化學改造,引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光催化劑,創造了世界上首個具有能量轉移作用機制的手性催化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