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Biolog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許多已發表的微生物組研究其實受到了污染,錯誤的報告了來自于環境的雜菌。研究人員認為,在臨床樣本中檢測到出人意料的細菌時,不應過早將其于疾病聯系在一起。
我們機體內生活著不計其數的微生物,它們組成的生態系統就是微生物組。微生物組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機體功能,比如消化食物、合成營養物質和抵御疾病。就算在微生物數量較少的機體區域,菌群改變也被認為與疾病的發展有關,比如肺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
日新月異的DNA測序技術推動了微生物組研究的快速發展。然而,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DNA提取試劑盒、化學試劑和實驗室環境中的雜菌很容易造成污染,影響微生物組分析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沒有污染的話對照樣本應該只有一種菌,但有時卻出現了270種不同的細菌。與高生物量的樣本相比(糞便樣本),來自血液或肺部的低生物量樣本尤其容易受到污染。
“現在的DNA測序技術允許人們進行深度測序,被廣泛用于稀少微生物群體的分析。我們發現,這類樣本很容易被其他來源的DNA污染,要么在收集樣品的時候,要么在DNA提取和擴增過程中。污染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點需要研究者們給予足夠的重視,”領導這項研究的Dr Alan Walker說。
當然污染問題以前就有過報道,不過這項研究首次系統性評估了,生物量不同的樣本所受到的影響。研究人員對沙門氏菌(Salmonella bongori)的純培養物進行梯度稀釋和培養,然后研究了形成的菌落。研究顯示,稀釋倍數越高雜菌DNA就越多,稀釋倍數最高時雜菌DNA甚至比沙門氏菌的DNA還要多。
研究人員在不同實驗室里重復了以上步驟,發現不同地點的雜菌并不相同,污染來自于化學試劑和實驗室環境。這些造成污染的雜菌大多來自于土壤、水和人類皮膚。
之前一些低生物量樣本的微生物組研究也出現了這樣的雜菌,這些菌被認為與疾病有關。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細菌的出現很令人意外,比如說有些菌原本是生長在植物根部附近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污染對微生物組研究的影響,研究團隊研究了一些來自難民營的鼻拭子樣本,這些樣本曾被用于肺炎鏈球菌的疾病研究。研究人員一開始看到了鼻骨菌群的變化模式,但之后發現這些只不過是不同批次DNA提取試劑盒引入的污染。由此可見,污染會對微生物組研究及其結論產生嚴重的誤導。
為此,作者們建議研究者們在研究低生物量樣本時采取一些額外的步驟。比如使用陰性對照鑒定可能污染樣本的雜菌,進行過濾或富集以增大初始材料中的生物量,在樣本收集的時候盡量降低污染的可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一般檢測的環境、容器、試劑都是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1、環境污染儀器室的有害氣體、氣溶液、灰塵等等都能造成污染,影響檢測結果,這種污染很難校正。因此,儀器室與其他實驗室應隔離,保持清潔,儀器室內應安裝空......
細胞抑制劑會對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最令人擔憂的全球疾病之一。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增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