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李鵬在日前舉行的201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目前新能源各領域“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中,風電有望逐步改變當前廣被視作“替代能源”的地位,上升為未來扛鼎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主體的地位。
李鵬透露,鑒于當前國內風電行業發展的整體狀況,未來將挖潛“三北地區”大風電基地輸電能力,大力推進陸地中低風速資源區風電項目開發,而備受業界關注的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定位則調整為“積極穩妥”。
他指出,當前國內風電行業仍存在規劃不完善、資源摸底不詳盡、并網受阻等一系列問題,“十三五”期間政策方還將在化解行業瓶頸方面完善一系列體制機制。
在風能大會上,與會專家紛紛指出,無論從當前治理霧霾的現實需求,還是從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長遠需要來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和緊迫。風電作為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中最具規模和效率比較優勢的新能源門類,未來理應承載起我國能源替代戰略的中堅作用。這也是中國正在推進的“能源革命”的最大注解。
上述呼吁已經開始得到政策制定方的呼應。李鵬在會上表示,綜合當前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各領域的現狀,風電“十三五”開始有望逐步改變當前的“替代能源”地位,轉為進入能源消費的主體地位。他指出,截至2013年底,風電發電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僅占比2.6%,而同期德國和丹麥風電消費量占比卻均超過20%,已成為各自國內主體能源。即便在國內,獨立于國家電網[微博]體系之外的蒙西電網,2013年風電發電量占全網發電量比例也高達13.4%。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的京津冀霧霾治理方案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提高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到2017年,京津唐電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占電力消費總量比重將提高到15%。而當前這一比例卻僅為4%,其中風電貢獻了八成比重。因此,要實現15%的既定目標,迫在眉睫的任務就是要大力發展風電。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任東明表示,理論上預計,到2020年,國內風電累積總裝機可達3億千瓦;到2050年,總裝機規模將在此基礎上增長9倍達到300億千瓦,其所消費電量將占據國內能源總消費量的80%,成為名副其實的主體能源。
盡管風電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受重視,但李鵬表示,“十三五”規劃對于國內風電開發的整體布局仍將因地制宜地安排。
李鵬介紹道,根據規劃思路,“十三五”期間,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將達1億千瓦,年均新增規模達2000萬千瓦,其中,“三北”大風電基地5年內新增裝機6000萬千瓦,中東部中低風速資源區新增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1000萬千瓦。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風電行業發展的重頭戲仍然在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三北”風電基地近年來的“棄風”、“限電”現象仍在不斷加劇。據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黃少中介紹,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棄風電量達72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為8.5%,其中過去幾年風電發展的重鎮甘肅省棄風率更是高達20.6%。李鵬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針對這些地區的問題針對性地制定提高其電網消納能力的措施,例如完善電力交易機制,建設一批風火互補調峰電源,提高其就地消納能力,同時加快啟動特高壓外輸通道建設。
李鵬指出,國家能源局目前正醞釀出臺《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管理辦法》,通過對電企及地方政府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最低配額指標制度,刺激相關方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性。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專家表示,配額制一旦付諸實施,首先受益的無疑將是成熟度更高的風電行業,特別是屬于低風速區域的中東部省區。
2014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0.75~0.85元/千瓦時的海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業內普遍認為這預示著2014年成為國內海上風電的“元年”。有券商研究員分析,以海上風電“十三五”擬定的新增1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計,其對應的將是新增1000億元的市場蛋糕,前景值得期待。
與市場樂觀情緒有所不同的是,政策方目前擬定的“十三五”規劃思路中,對于海上風電的開發定位是“穩妥推進”,堅持以資源定規劃,以規劃定項目。李鵬表示,盡管此前國家規劃了到2015年海上風電裝機500萬千瓦的目標,但從目前實際現狀來看,實際裝機數字可能只能達到200萬千瓦,與目標差距不小。
近來,風電行業最引熱議的政策動向是風電上網標桿電價醞釀下調,不少業內人士直陳,一旦此政策出臺,將給行業帶來不小利空。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風電場開發的現狀是,由于棄風限電、資源條件不穩定等因素制約,投資風電場項目的收益率水平只能維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一旦上網電價下調,則是對風電開發的釜底抽薪之舉,將直接導致連10%的收益水平都很難保證,極大影響開發商的投資熱情。
李鵬表示目前下調上網電價仍未有定論,他提醒業界對此不要過于悲觀。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結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基地建設,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
4月12日,國新辦就“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表示,要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最重要的使命任務,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確保國內原......
4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正式迎來閉幕。在昨日的主論壇上,比......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組織召開“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能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結題評審會在廣州舉行。據悉,廣東省經濟和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探索科學......
歐盟“A-LEAF”項目團隊在最新一期《能源與環境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一款“人造樹葉”系統,能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可持續燃料,創下10%的太陽能—燃料轉化效率新紀錄......
市場商機山東能源研究院于2020年正式成立,由山東省、中科院、青島市三方以青島能源所為依托單位,在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青島)基礎上共同籌建。研究院聚焦新能源與先進儲能、新生物、新材料領域,開展戰......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能源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分析顯示,歐洲30個國家的200多萬市民參與了為可再生能源轉型而發起的逾萬個項目和行動。研究發現,這些行動的投......
從事碳基新材料技術研發工作十幾年,最關注的是推動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實現煤炭產業綠色轉型。”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華陽集團(山西)纖維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山西華陽生物降解新材料有限......
2月10日,國家能源局召開2月份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形勢分析會。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圍繞推動2023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結了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總體發展情況,梳理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