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2014年11月13日,“第三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CNCP-2014)”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落下帷幕,回顧起來,本屆會議有許 多值得提及的亮點。本次會議邀請到26位來自海內外的一線專家學者與會報告,來自北京、上海、遼寧、天津、美國、香港等地的學者180余人出席了此次盛會,可稱的上是蛋白質組學界的APEC。本屆會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全面的展示并交流了蛋白質組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各種原理、應用、最新進展以及成果,全面促進了我國蛋白質組學的發展。

    復旦大學 楊芃原教授

      最后,由復旦大學的楊芃原教授進行大會總結。楊芃原教授是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輝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首席科學家。楊芃原教授首先對本次大會的主辦方、承辦方、贊助商以及協助媒體表示感謝。并對大會內容作出評價,楊芃原教授認為,相比起前兩屆的CNCP,本屆會議特點突出。首先,本屆會議設置了特別研究專題,如糖蛋白質組學特別專題,邀請來自各個大學的資深專家學者在同一個專題內促進更深入的交叉科學研究。第二,同一個研究專題從干濕兩個方面組織報告。報告人將自己的科研技術在生化和信息學兩方面進行闡述,讓聽眾們更具體地了解報告內容。第三,一些會議內容報告不僅僅只闡述現今的技術研究,而是在關注最新進展的同時適度回顧領域的總體進展。

          對會議內容作出總結后,楊芃原教授又提出自己對中國蛋白質組學發展的一些看法。楊芃原教授認為,現階段中國蛋白質組學發展主要在于3個問題。第一,解決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第二,高端論文,CNS和CNS子刊。第三,重大自主技術、產業鏈、產品。同時,楊芃原教授提出一個今后五年的“中國人類蛋白組計劃”專題,包括蛋白質組學新技術新方法的產生,基礎研究與臨床的轉化,重大產品的研發。最后,楊芃原教授感謝這次會議的組織者以及參與者,并且希望能有更多有想法的學者老師能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為中國的蛋白質組學做出貢獻。

      更多第三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CNCP-2014)相關報道參見:

      CNCP-2014在京開幕 面向蛋白質組學大數據

      2014第三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CNCP)學術報告(一)

      2014第三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CNCP)學術報告(二)

    相關文章

    新研究揭示一種蛋白的兩種天然免疫反應通路的雙重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王曼麗、胡志紅、龔鵬,與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鄒振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Dualrolesandevolut......

    Meta公司AI預測6億蛋白質結構

    ESM宏基因組圖譜數據庫包含6.17億個蛋白質的結構預測。圖片來源:ESM宏基因組圖譜谷歌旗下人工智能(AI)公司DeepMind今年公布了2.2億個蛋白質的預測結構,幾乎涵蓋了DNA數據庫中已知生物......

    商業會蠶絲強度不如超蛛絲?科學家扭轉局勢

    作為科學界已知的最堅固的材料之一,蜘蛛絲經常處于工程突破的中心,而一項涉及快速化學浴的新研究可能將這項研究帶入新的領域。據悉,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蠶絲處理方法,其通過改變構成來提高性能,其成品的......

    動物禁食中孔道形成蛋白驅動脂類營養輸送

    自然界中的動物由于生存環境的季節性變化而經歷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過程。在饑餓狀態和向組織實質細胞輸送脂質產物時,從脂肪組織釋放到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與白蛋白結合,經由內皮細胞的跨細胞運輸被組織實質細胞吸收......

    植物免疫受體蛋白可“雙重免疫”

    當植物免疫系統監測到有病原菌入侵時,植物免疫受體蛋白就像“哨兵”一樣活躍起來,調動機體啟動免疫反應。但是,植物免疫受體蛋白究竟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直成謎。9月21日晚,南京農業大學王源超教授團隊和清華大......

    AI賦能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大幅提升準確率

    術后檢測?穿刺活檢?在手術前,甲狀腺結節的良性惡性難分辨。西湖大學教授郭天南團隊將高通量蛋白質組學與Al技術結合,診斷準確率提高到85%以上。9月6日,西湖大學郭天南研究員團隊、李子青教授團隊及臨床合......

    中科院研究發現磷在植物根冠間分配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雷明光團隊發現,一個控制根系發育的轉錄因子SHR通過控制木質部磷裝載關鍵因子PHO1的蛋白穩定性,調控磷在根冠間的分配。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23時,Nature......

    遭受入侵時,植物中重新編程蛋白質機制是什么?

    北京8月30日,植物經常受到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攻擊。當植物感知到微生物入侵時,其細胞內的蛋白質化學湯,也就是生命的主力分子中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發表于《細胞》雜志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杜克大學研......

    VQ蛋白平衡水稻抗病性與生長分子機制獲揭示

    8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和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精準育種技術創新團隊合作,報道了VQ蛋白OsVQ25通過OsPUB73-OsVQ25-OsWRKY53層級......

    淀粉不夠,蛋白來湊:另辟蹊徑“做”好米飯

    新時代“干飯人”對米飯的需求逐漸由吃飽向吃好發生了變化。如何才能讓“干飯人”吃到更“好”的稻米,其中蘊藏著很多學問。近日,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嚴長杰團隊在國際期刊《植物學報》(JournalofInte......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