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1-19 14:02 原文鏈接: 王中林院士獲2014材料領域“世界技術獎”

       11月14日,世界科技聯席組織(World Technology Network,簡稱WTN)宣布,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當選2014年度材料領域“世界技術獎”(World Technology Awards in Materials)的唯一獲獎人。這一獎項專門獎勵那些在科技領域作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創新工作的領軍科學家和組織。

      頒獎典禮于2014年度世界技術峰會期間在美國紐約時代會議中心舉行,王中林院士被授予此獎項并發表了獲獎演講。這一獎項反映了王中林院士多年致力于材料領域所取得的科學成就得到了國際同行和社會的一致認可與肯定。本年度材料領域“世界技術獎”由最后的五位候選人中選出:美國能源部前部長、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石墨烯的發現人Andre Geim教授、材料領域的精英科學家——加州理工大學物理系Harry Atwate教授,密歇根大學化學工程系Sharon Glotzer教授和王中林教授。

      “世界技術獎”是涵蓋材料、生物、通訊、環境、信息等20個領域的世界級獎項。其材料領域獎項的歷屆獲獎名單包括多位材料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或化學獎得主,他們為材料學科的奠定和重大研究突破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材料領域的“世界技術獎”自創立以來的獲獎者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與材料系Alan J. Heeger教授(2013年);美國科學院院士以及美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哈佛大學George Whitesides教授;美國能源部國立橡樹嶺實驗室的科學家Amit Goyal博士(2012年);在量子點多節薄膜電池制備方面做出革命性貢獻的美國萊斯大學Andrew Barron教授(2011年);著名光電化學家、納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發明人Michael Graetzel、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凝聚態物理的領軍科學家Paul Chaikin教授(2009年)等多位卓越的材料科學家。

      王中林教授是國際公認的納米科技領域領軍人物,在一維氧化物納米結構制備、表征及其在能源技術、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應用方面均作出了原創性重大貢獻。他發明了納米發電機,為納米能源和未來藍色能源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并提出了自充電納米結構系統,為微納電子系統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他開創了納米結構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研究的先河,對納米機器人、人-電界面、納米傳感器、醫學診斷及光伏技術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王中林院士數十年來在新材料領域的累累碩果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一致的認可并獲得一系列重量級獎項:王中林院士榮獲了美國顯微鏡學會1999年巴頓獎章﹐佐治亞理工學院2000和2005年杰出研究獎﹐2001年S.T.Li獎金(美國)﹐2009年美國陶瓷學會Purdy獎,2011年美國材料學會獎章(MRS Medal), 2012年美國陶瓷學會Edward Orton Memorial獎,2013年度美國化學學會(ACS)Nano Lectureship Awards,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2014年度“杰出教授獎(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ward)”, 2014年度表面、涂層和納米結構材料國際會議獎(2014 NANOSMAT PRIZE)。

      世界科技聯席組織(WTN, www.wtn.net)是一個以倡導新發現、新思維并促進科技交流為宗旨,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很強的影響力的非贏利性國際科技組織。世界科技聯席組織是由《時代》周刊和《財富》期刊共同參與的一個發展世界重大技術聯盟的國家組織。其設立的世界技術獎涵蓋材料、生物、通訊、環境、信息等20個領域,其中10個領域還設有集體獎。每年評獎時,首先在各領域提出約15個被提名者,然后篩選出4至6個入圍者,最后再評出唯一的獲獎者。

      

    王中林院士在“世界技術獎”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演講

    相關文章

    3.4億!超100項!遼寧材料實驗室2023年政府采購意向

    意向公示遼寧材料實驗室2023年1(至)7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遼寧材料實驗室202......

    美國氣象機構:厄爾尼諾卷土重來,極端天氣可能頻發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候預測中心8日公布的報告,經歷近三年的拉尼娜現象后,厄爾尼諾現象卷土重來,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引發極端天氣。報告稱,“五月,隨著赤道太平洋海面溫......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組建首個工會

    6月1日,大約150名研究人員聚集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慶祝他們向美國聯邦勞工關系管理局(FLRA)提交了工會請愿書,他們希望最終能得到美國政府和NIH的正式承認。NIH的動員正值美國各地學......

    《自然》發文!中國高校師生刷新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據南京大學官微,5月11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聞海虎教授團隊領銜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自然》上發表了題為“Absenceofnear-ambientsuperconductivityinLuH2±xNy(......

    蛋白質的大小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的階段

    檢測脊髓液中的蛋白質團塊是檢測阿爾茨海默病的傳統方法,但它并不能提供有關該疾病階段的信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能夠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對該疾病進行分期,以觀察這些結塊的大小和形狀,這可能提供一種更早......

    3D打印制成迄今最具彈性新合金,抗壓能力是合金600多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3D打印工藝,制造出了目前市面上最具有彈性的新合金。這種合金的抗壓能力是同類合金的600多倍,創造了驚人的紀錄。該研究團隊在最......

    美國研究:AI能將技術支持員工的勞動生產率提升約14%

    據最新消息,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針對一家技術企業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聊天機器人等人工智能(AI)工具可提升技術支持員工平均14%的勞動生產率。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5日報道,......

    氮化物材料外延研究最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劉志強等在氮化物材料外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揭示了氮化物范德華外延的物理本質,提出了二維材料輔助的氮化物外延生長基本準則,同時,提出了解決本領域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方......

    新型多孔材料設計合成及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李曉民教授團隊在新型多孔材料構建仿生邏輯門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乳液定向誘導雙球狀非對稱介孔納米粒子用于生物質邏輯門”(Emulsion-OrientedAssemb......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迎來新掌門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由臨時主任領導已有較長時間,據《科學》雜志報道,總統拜登已經任命MonicaBertagnolli為該機構的負責人,將她從NIH下屬的國家癌癥研究所(NCI)負責人的位置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