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加納和其它多個國家的科學家近日稱,他們最近在加納的原始森林中新發現了一大批珍稀新物種,其中包括2種世界保護級的靈長類動物,8種新型樹螽,1種瀕臨滅絕的青蛙,17種珍稀蝴蝶和野生鳥類等。
加納原始叢林中的變色龍
新發現的蜘蛛。這種蜘蛛有點像蜘蛛與螃蟹的雜交種類,雄性的生殖器官長在腿上。
2006年6月6日至24日,一個由22名加納和國外科學家、研究生及助教組成的科考小組,對加納東南部阿特瓦58472英畝的原始廣闊林區進行了考查探險。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未觸及的完好森林生態系統,這在森林被高度開采砍閥的西非還是非常罕見,因而具有重要意義。在保護國際生物多樣性快速評估2006科學考察中,科學家們在加納的阿特瓦山脈森林保護區中發現了大批新型珍稀動物新物種,表明該保護區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生態價值。此次新發現的物種包括2種世界保護級靈長類動物,8種新型樹螽,1種瀕臨滅絕的青蛙,17種珍稀蝴蝶和野生鳥類,如褐頰犀鳥。
這些最新發現的新物種包括:
1、1種嚴重瀕臨滅絕的青蛙(Conraua derooi),這種青蛙在阿特瓦的存在代表了世界上最后存活的一個種群。
2、22種異常重要的大型哺乳動物和6種靈長類動物,其中2種被列入世界保護級:花斑疣猴(Colobus vellerosus)和橄欖色疣猴(Procolobus verus)。
3、17種蝴蝶,其中包括華美的巨型長翅鳳蝶,這種鳳蝶擁有世界上最寬的翼展。另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蝴蝶名為Mylothris atewa,目前正面臨嚴重的滅絕危險。
4、全非洲多樣性最高的樹螽(蝗蟲親屬),包括科學界未知的8種樹螽,占阿特瓦所有新型樹螽種類的13%。
5、155種重要的鳥類動物,其中被列入世界保護級的6種鳥包括褐頰犀鳥和尼姆巴捕蠅鳥(首次載入加納記錄)。
6、19種具有重要水產業潛在價值的魚類。這些魚類表明河流流經的林區原始純凈,而這種林區在西非正日益減少,極度珍稀。
7、1種樹蕨(Cyathea manniana)。在巴西和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中,還能發現類似這種樹蕨。
8、1種奇特的新型蜘蛛,其譜系可追溯至恐龍時代。這種蜘蛛有點像蜘蛛與螃蟹的雜交種類,雄性的生殖器官長在腿上。這種動物極其稀有,全世界已知的僅有57個物種。
聯合國此前在一份公開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國際社會應該重視對現有動物遺傳資源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利用。報告稱,目前全球約有20%的動物品種正面臨絕跡危險,平均每個月有一個動物品種消失,在全球農業動物遺傳資源數據庫里記載的7600多個品種中,有190個品種在過去15年里從地球上消失,目前還有1500個動物品種面臨絕跡的危險。另據糧農組織最近發表的全球動物遺傳資源狀況報告指出,由于人類對動物遺傳資源缺乏足夠保護,在過去5年里全球約有60多種家養動物在地球上消失。為保護世界范圍內的瀕危物種,聯合國正考慮引進一個“世界物種遺產”的新概念。“世界物種遺產”的性質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出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頗為相似,能否成為正式的概念還有待于內羅畢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間討論、相商的結果。
聯合國報告稱,目前地球人口正日益增加,已經達到了65億,再加上污染、城市擴張、森林采伐以及外來物種入侵、氣候變暖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這均對地球的動植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據估計,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歷史上快了1000倍,離2002年約翰內斯堡千年首腦峰會提出的“到2010年在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還很遠。根據世界保護聯盟公布的“紅色名單”,在過去的500年中有844種動植物滅絕。而且這一數據還是保守的估計。報告稱,而目前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沒有一項出現減輕。為此,2010年目標的實現就更顯重要。
中新網南昌9月15日電(記者吳鵬泉)記者15日從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了解到,該團隊近年在對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管蛛資源調查中,發現了一種蜘蛛新物種。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期刊《Biodive......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技術團隊在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創建區開展綜合科學考察時,在百色和河池地區發現5個植物新種。經團隊解剖觀察及系統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和標本,確認上述物種為從未被描述報道過的蜘......
近日,上海高校科研團隊發現并命名了兩個魚類新物種,它們還是中國特有魚類。7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海洋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科研團隊在國際知名動物學期刊《動物系統學......
記者6日從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研究院)獲悉,科研人員在大理州永平縣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大型真菌新物種,并以其發現地定名為“永平囊皮傘”,研究成......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地下溶洞采集魚類樣本時,發現了一種白色盲魚,基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生物學研究結果,確認該魚類為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龍州中華喀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
5月28日,長株潭科技創新聯盟——地方豬遺傳資源持續保護與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活動在湖南湘潭舉行。長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省優質湘豬產業創新發展區,擁有沙子嶺豬、寧鄉豬、大圍子豬等3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日前,杭州水生植物專家陳煜初和武漢大學劉星教授團隊在《Phytotaxa》(《植物類群》)期刊上刊登論文,正式發表水韭屬的兩個新物種——生長于杭州余杭區徑山鎮長樂林場的長樂水韭和生長于余杭區黃湖鎮賜壁......
關于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工作由科學技術部負責調整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的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已經2024年2月2日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修訂通......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與合作方近日在湖北省竹溪縣發現一種鐵線蓮屬植物新物種——狐尾鐵線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AnnalesBotaniciFennici》。狐尾鐵線蓮。據......
記者10日從廣西師范大學獲悉,近期,廣西師范大學科研團隊在廣西百色德保一帶發現了洞穴魚類新物種長肋原花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動物學科學》上。科研人員介紹,長肋原花鰍屬于原花鰍屬,此屬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