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08-25 09:19 原文鏈接: 我國科技發展躍升期應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近些年,我國科技快速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迅速提升,正處于快速躍升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科技投入總量每三年左右翻一番。

      2007年我國R&D經費達到3710.2億元,是2000年895.7億元的4.1倍,R&D經費總量(按美元折算)已經躍居世界第6位。R&D經費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0.9%增加到1.49%.

      二是科技研發人員7年間增長了1.8倍。

      2007年我國R&D人員總量為173.6萬人年,是2000年92.2萬人年的1.8倍,R&D人員中科學家、工程師所占的比重達到82.0%.

      三是論文和專利數量增長加快。

      2007年,《科學引文索引》(SCI)所收錄的中國論文為8.9萬篇,排在世界第5位,論文總數是2000年的近3倍,占世界論文總數的7.0%。論文被引次數也大幅度上升,從2000年的3.1萬次,增加到2007年的21.6萬次,增加了近7倍。2007年,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15.3萬件,是2000年的6倍,占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比重達到62.4%.2003—2007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超過國外發明專利。

      四是高技術產業發展迅猛。

      2007年全國高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461億元,是2000年10411億元的4.8倍。高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3.86%增加到2007年的14.27%.2007年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1621億元,是2000年2759億元的4.2倍。

      五是企業已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

      2007年企業R&D經費2681.9億元,是2000年537億元的5倍。2007年企業R&D經費占全國總經費的比重達到72.3%,比2000年的60%增加了12.3個百分點。2007年企業輸出和購買技術交易額分別為253億美元和240億美元,分別占全國技術成交總額的86.3%和82.2%.我國企業研發投入明顯增長,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創新正在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影響科技創新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一流科學家和創新團隊嚴重缺乏。

      我國本土科學家在國際權威科學院中出任外籍院士的數量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而且還低于印度,獲得國際性權威科技獎的人數寥寥無幾。根據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報告,在158家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和156家二流科研機構中,只有2.26%的研究帶頭人是中國籍科學家。在一流科研機構的最高負責人中只有一位是中國人,在二流科研機構中只有1%的負責人是中國人。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報告,我國入選TOP10科學家數量僅相當于美國的1/10.由于缺乏優秀尖子人才,使我國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中占據科學前沿和把握重大的發展方向,難以做出真正具有開創性的科技成果。

     

      二是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少。

      近年來,我國前沿技術研究更加重視對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攻關,例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CPU的設計等。但從總體上看,仍以跟蹤發展為主,缺乏重大的原始性創新成果。自20世紀中后期涌現了人工合成胰島素、雜交水稻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后,我國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產生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并得到國內外公認的重大成就相對較少。2004年和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連續空缺。

     

      三是科技支撐經濟的能力不足。

      一些市場急需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技術裝備和產品嚴重短缺。例如,我國的高端醫療設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和光纖制造設備,基本從國外進口;石化裝備的80%,轎車制造裝備、數控機床、先進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依賴進口。我國每年8萬多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有70%是用于購置設備,而其中又有 60%依賴于進口。另外,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4.00%下降到2007年的12.36%,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科技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有所下降,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

     

      科技躍升期應著力突破的重點

      1.實施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計劃。

      科技創新要依靠人才,而人才培育的關鍵則是要建設好創新基地。自1985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以來,一直以課題任務來帶學科建設。有課題,學科建設就可以持續;相反,爭取不到課題,學科建設舉步維艱,也就不可能留住人才。尤其是實施“課題制”以后,大多數科研人員只能圍著“課題”轉,忽略了創新基地建設。

      國際經驗表明,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一般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和積累。依托于創新基地,這種持續創新就容易實現。不僅研究成果能夠很好地繼承,而且也容易形成專業互補、老中青結合的梯度人才隊伍,便于持續創新能力的提升。

      我國在創新基地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截至到2008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21個,試點國家實驗室6個,國家大學科學儀器中心12個,國家級分析測試中心1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個,另外,在各類國家科技計劃中也設置了各種研發中心或產業化中心等等。應該說,這些基地在促進科技發展和科技與經濟結合等方面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缺乏統一布局,相互之間缺乏有機銜接。建議以培養一流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目標,在任務帶學科的基礎上,重點實施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計劃。

      一是按照創新鏈和學科進行整體布局。面向基礎研究,重點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面向前沿技術,重點建設一批戰略高技術研發中心;面向產業關鍵技術和高技術產業化;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在各類創新基地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學科布局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重點建設一批交叉學科創新基地。

      二是充分整合現有的各類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以按照現有渠道進一步加強建設;戰略高技術研發中心可以在現有國家863計劃已建的高技術研發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建設;對于與上述創新基地功能相似的,可以通過嚴格評審進行認定。

      三是加大對創新基地建設的投入,包括財政投入和利用政策激勵措施促使企業增加投入。尤其是各類國家科技計劃要對創新基地進行重點支持,今后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主要應由這些創新基地來承擔,從而大量減少評審和項目管理的工作量。

      四是加強創新基地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避免重復和分散。同時,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使創新基地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同時為社會和企業服務。

     

      2.以打造戰略性產業為主線部署國家科技計劃任務。

      目前,我國部署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

      為更好地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的總體實施效果,各類科技計劃要圍繞一個主線和共同目標開展研發,既有明確分工、又有相互協作。這一主線就是若干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產業關聯和技術關聯性強,可以帶動眾多相關產業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尤其是面對當前金融危機和可能催生的重大科技創新突破與科技革命,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崛起,加快戰略高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是推動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建議以打造戰略性產業為主線部署各類國家科技計劃任務,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的整體效益。

      一是要圍繞戰略性產業更加明晰各計劃的邊界。973計劃應重點開展戰略性產業中的相關重大基礎研究,包括純理論和應用基礎研究,突出科學發現;863計劃應瞄準5—10年后的戰略性產業,突破一批戰略高技術,培育一批新的增長點,突出首臺、首套研發;科技支撐計劃應重點解決近期(5年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高技術產業化。

      二是要建立科技計劃之間的“綠色通道”,加強有機銜接,形成“目標明確、主次分明、結合緊密、推動有力”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例如,對于973計劃中取得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開發前景好的項目,可以直接進入863計劃進行研發;對于863計劃中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產業化前景好的技術項目,可以直接在支撐計劃和其他國家科技計劃中予以支持。今后,要逐步形成這種機制,并使之常態化。

     

      3.以培育領先企業為重點加強科技經濟緊密結合。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一直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像華為等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一決高下的世界級公司還很少。2007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中有科技機構的占24.3%,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5.0%,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0.81%.相反,發達國家90%的跨國公司都已把創新融入企業戰略,80%建立了研發中心,大多數企業至少把銷售額的5%以上投入研究開發當中。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突出,然而許多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仍不強,與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弱,抵御風險能力差,亟待轉向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發展路徑。建議加強世界領先企業培育,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先企業。一方面,國家科技計劃中面向市場的產業化項目要優先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建設中的創新型企業,使項目研發能夠創造市場和直接面向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各類創新基地建設中,優先支持創新能力強、行業帶動作用大的創新企業。尤其是加大在企業建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力度,使這些企業成為我國科技研發、成果集成應用和轉化的基地。

      二是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促進科技經濟更加緊密結合。一方面,引導創新型企業成為產學研聯合研發基地。尤其是依托研發能力和行業技術帶動能力強的轉制科研機構,吸收多家企業以會員出資形式參加,同時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組成R&D聯合體。另一方面,加強創新生態環境建設、公共研發平臺、技術經紀人等創新中介組織建設,重點進行產業技術研發和技術擴散。

    相關文章

    這一年,向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進

    一滴水發6次電!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至此,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連珠成串”,構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實現了長江流域水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一年,像這樣令人......

    “你好BOE”收官站展示“屏之物聯”前沿科技

    臨近年底,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出現了一個“顯示技術科普基地”,裸眼3D儀表盤、觸覺反饋方向盤、智能感光車窗……顯示技術的前沿場景在此一一上演。12月28日,由京東方(BOE)打造的“你好BOE”O_SPA......

    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河北專場路演活動舉辦

    近日,由科技部主辦,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及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承辦的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河北專場)路演活動在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舉辦。活動集聚企業、投資機構、高校院所、專業服務機構等數百家單位參......

    最新發布!貴州省科技計劃擬立項項目公示

    經貴州省科技廳2022年廳長辦公會第18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對2022年度貴州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領域重點項目)“生物育種先導性研究”專項、貴州梯田水稻作業機械化智能化技術榜單、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科......

    2022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云頒獎

    12月14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上,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舉辦,并通過全媒體多平臺同步直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

    農村司關于2022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估結果公示的公告

    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2022年農村司開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評估工作,評估對象為2020年綜合評估結果不達標需整改的5家園區。經過園區自評估、視頻答辯、問詢交流以及綜合......

    擘畫“大食品大科技”發展藍圖

    12月14~15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以線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開。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學者相聚“云”端,以3大權威報告、近20場分專題,共享科研成果,共議前沿問題,共謀發展路徑。與會......

    40.5億!財政部下達2023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預算

    為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近日,財政部提前下達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23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預算指標(項目代碼:Z135050009017),共計40.5億元,統籌......

    科技報國篤行致遠

    王震在操作制備材料的高溫壓機。寧波材料所供圖“面對疫情沖擊、專項任務的挑戰,在貴所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型號競標贏得領先優勢,專項任務圓滿完成。”2021年春節和2022年夏季,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

    神十四航天員回家這些科技為他們保駕護航

    與神舟十三號相同,神舟十四號乘組采用的也是快速返回的方式回到地球,這讓他們的回家路只用了9個多小時。從撤離空間站組合體到最終成功著陸、出艙,航天員的回家路會遇到怎樣的難點?又有哪些科技手段為他們保駕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