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俄羅斯“聯盟TMA-15M”載人飛船于莫斯科時間24日5時48分與國際空間站“黎明”號研究艙對接。
據塔斯社11月24日報道,由“聯盟-FG”運載火箭攜帶的載人飛船今天凌晨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經約6小時飛行后抵達國際空間站。
“聯盟”號飛船上載有國際空間站新一批長期考察組成員——俄羅斯宇航員安東·什克普列羅夫、美國宇航員特里·弗茨和歐洲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隨著他們的抵達,國際空間站駐站人員增至6人,包括兩名女宇航員。
快速對接模式的優勢之一是考察組成員不必在飛船的狹窄空間中適應失重。失重會在約5小時后影響人體。在快速對接模式下,宇航員可以在國際空間站的舒適環境中適應失重。他們將在空間站工作169天。
新考察組成員將進行100多項科學應用研究和實驗,并接收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和歐洲ATV-5貨運飛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同事張強、姜海峰、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通過發展大功率低噪聲光梳、高靈敏度高精度線性采樣、高穩定高效率光傳輸等技術,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里級的自......
太極計劃通過衛星編隊的形式進行空間引力波探測,而構建星間激光鏈路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之一。相比應用于星間激光通信、重力場測量等領域的傳統星間激光鏈路構建任務,太極計劃需應用有限的星上資源實現三百萬公里超遠......
新華社海南文昌10月10日電(李國利、鄧孟)記者10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已于9日按計劃完成了推進劑加注。夢天實驗艙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以來,已先后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等工作,......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9日,空間站夢天實驗艙按計劃完成了推進劑加注。夢天實驗艙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以來,已先后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等工作,后續將與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一起開展系統功能聯合檢查。目前,......
當地時間9月29日,俄“聯盟MS-21”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分離,搭載3名俄羅斯宇航員返回地球。當天13時57分(北京時間29日18時57分),飛船降落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熱茲卡茲甘市郊外東南方向。......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馬帥莎)9月27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空軍運油-20、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展示艙、反無人機體系、“太行......
此時此刻,寂寥無垠的太空中,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在高速飛行。如果用天文望遠鏡去捕捉它的身影,可以看到組合體有一對巨型、閃著橙光的“翅膀”,特別引人矚目。這就是問天實驗艙那對超大型柔性太陽能翼。它向著太陽,......
沙特航天局當地時間22日下午對外界宣布,即日起啟動沙特宇航員計劃。沙特航天局在聲明中表示,該計劃旨在培養更多經驗豐富的沙特本國專業人員以從事太空飛行、參與科學實驗和國際研究及與太空探索相關的其他項目。......
2022年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整整30周年。不過,我國與載人航天事業的淵源,并不止30年這么簡單,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前,還有一段少有人知的故事。據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劉洋成功出艙。問天實驗艙開門大吉。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