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全球的“肺癌關注月”,11月17日則是“國際肺癌日”。
目前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據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肺部腫瘤科主任王長利教授介紹,近半個世紀以來,大約每15年我國肺癌患者人數就會增加近一倍。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吸煙是引起肺癌的首因
過去,一般將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齡鎖定在65—70歲以上,認為它是一種“老年病”。但現在數據顯示,我國肺癌的發病和死亡年齡從40歲開始迅速上升,70歲達到高峰,其中45—65歲患者占75%,且發病年齡平均每5年降低1歲。從臨床觀察來看,現在45歲的肺癌患者比過去明顯增多,呈現出年輕化、女性化的趨勢。王長利指出,導致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的原因,主要與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其中吸煙人群擴大、二手煙危害嚴重最為突出。
吸煙是已被公認的引起肺癌的首位致癌因素,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肺癌等與吸煙相關的疾病,其中80%的男性肺癌和19.3%的女性肺癌歸因于吸煙。有數據表明,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多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也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一般來說,吸煙量越大、吸入肺部越深,患肺癌的危險性越大。”王長利解釋說,開始吸煙年齡越早,吸煙年數越長,吸煙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險性也越大。特別是“三個20”人群,即吸煙20年以上的人群、20歲以下就開始吸煙的人群、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近年來,不斷有說法稱霧霾天氣或導致數年后肺癌發病率“井噴”,這一話題成為焦點。對此,王長利解釋說,霧霾對人體確實有害,但它對肺癌的影響至少還要10年才能看出來,兩者之間有滯后性。
“肺癌數年后將井噴這一說法不科學,就像有吸煙指數一樣,我們正在尋找霧霾指數。”國際抗癌聯盟專家、國家衛計委肺癌專家組組長、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長期心理壓力過大、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也與之有一定關系。”
支修益強調,導致肺癌的第二位因素,是室內空氣污染,包括裝修、家具污染以及烹飪油煙污染。其中,室內的氡氣污染被稱為肺癌的“第二殺手”。此外,一些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炎等,他們患肺癌的風險也高于健康人群。還有經常接觸煤煙或油煙的人,如煤氣、瀝青、煉焦工人,患肺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群更高。
盡早發現肺癌早期癥狀的蛛絲馬跡
有數據顯示,如果癌癥能夠及時在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65%。但遺憾的是,我國目前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15%,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在腫瘤早期階段進行手術切除,肺癌的愈后將顯著改善。
王長利透露,肺癌的早期發現特別困難,因為它在早期基本沒有什么特別的癥狀,即使肺葉中已經有1—2厘米的腫瘤,也沒有明顯的癥狀,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在此,專家提醒大家關注下面幾類癥狀:1.咯血則最有診斷意義,多為痰中帶血絲。凡呼吸道癥狀超過兩周經治不愈,尤其是痰帶血、干咳或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近期咳嗽聲音或性質改變,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2.體檢發現胸片異常的,如肺結核痊愈后的纖維增殖性病灶應每年隨診,若病灶增大應進一步排除肺瘢痕癌的可能。反復同一部位發生肺炎,也要警惕肺癌。3.有些患者則表現為關節疼痛,類似關節炎,特別是腕關節和踝關節疼痛,如果按關節炎治療效果不見好轉的情況下,應考慮腫瘤。4.肩背痛、聲音嘶啞、頭面部浮腫以及男性乳房肥大應引起足夠重視。5.還有些患者的手指會變粗,醫學上稱之為杵狀指,也應考慮有腫瘤風險。
將低劑量CT納入肺癌高危人群體檢
“肺癌早期通過篩查是可以發現的,建議居民定期體檢,早診早治。”支修益呼吁高度重視對肺癌的篩查,而不是患病后才“撲火”。據悉,在早期肺癌患者中,有接近80%的人都是通過體檢發現的。
要想做到早診早治,定期查體、早期發現是關鍵。王長利更是建議,將低劑量的CT檢測列入肺癌高危人群的體檢醫保范圍。“胸片查不出早期肺癌,建議40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的人群,體檢時最好增加低劑量胸部CT。”王長利表示,對于健康人群,也應做到盡早戒煙控煙、拒絕被動吸煙、重視并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污染,爭取從病因上預防肺癌。
對于早期肺癌來說,X線胸片檢查漏診率較高,因為在正位胸片上,肺組織與縱膈、心臟及膈肌有重疊。而與之相比,低劑量螺旋CT則可通過高速、連續的數據采集,且為橫斷面斷層成像,可以發現位于解剖學死角或胸片檢查中因組織結構重疊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遺漏,明顯提高了肺內小結節病變的檢出能力,對早期發現肺癌具有重大意義。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對直徑小于1厘米的小肺癌,檢出率可達到80%以上。
對于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發現的肺部結節,一般來說,肺小結節在4毫米以下的,大部分屬于良性的,患者無需過分擔心;肺小結節在8毫米以上的,惡變幾率相對較高,應繼續CT跟蹤掃描;如果發現肺部出現“磨玻璃”樣結節,則很有可能是早期肺癌的信號。
最后,兩位專家再三強調,對于沒有吸煙史的非高危人群,要想科學預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拒絕被動吸煙、重視并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污染、家庭裝修后保持通風換氣之外,也應每年進行定期體檢篩查,爭取做到早期發現,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近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范駿、暨南大學中醫學院教授戴勇團隊和南京市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周丹陽團隊合作,研究探討了非小細胞肺癌中,八聚體結合蛋白3(POU3F3)異常高表達通過促進非小細......
類風濕性關節炎(RA,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系統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表現為炎性關節炎,常常會導致關節外疾病表現,尤其是在肺部。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Arthritis&......
如果一位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煙草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則會損害未出生的嬰兒。一項新研究表明,產前吸煙還會導致子女未來學習成績下降。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成癮行為》雜志上。南澳大利亞大學與科廷大學、南澳大利亞......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如果一位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煙草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則會損害未出生的嬰兒。一項新研究表明,產前吸煙還會導致子女未來學習成績下降。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成癮行為》雜志上。南澳大利亞大......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所醫用光譜質譜研究團隊采取糖酵解控制策略,通過氣相色譜質譜非靶向分析,發現用一種揮發性有機物(VOC)可以識別出肺癌細胞。該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肺癌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關節炎與風濕病》雜志。美國梅奧診所瑞貝卡·布魯克斯團隊評估了類風濕性關......
·氣候變化本身并不直接導致肺癌,但會加劇空氣污染,而長期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是患肺癌的已知危險因素。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肺癌治療延誤,對藥物藥代動力學造成挑戰,導致放射中斷,沖擊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導......
人類的基因組被視作是一本書寫生命的“天書”:憑借A、T、C、G四種堿基,排列組合出無數種可能性,蘊含著人類演化與生老病死的奧秘。自人類基因組計劃起,科學家們前赴后繼地開啟了對人類基因組的探索,其中最核......
無論是從發病人數還是死亡人數來看,肺癌都是全球第一大癌癥,最近數據顯示,2022年肺癌新增病例248萬,死亡病例182萬。盡管開發了許多有前途的藥物,但耐藥性仍不可避免地出現,導致肺癌患者的復發。因此......
無論是從發病人數還是死亡人數來看,肺癌都是全球第一大癌癥,最近數據顯示,2022年肺癌新增病例248萬,死亡病例182萬。盡管開發了許多有前途的藥物,但耐藥性仍不可避免地出現,導致肺癌患者的復發。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