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市場的權力結構正在轉型。歐佩克已不再是世界石油的定價者和關鍵供應商,美國晉升為新的“王者”。這是美國媒體從近期國際油價“自由落體般”暴跌、石油輸出國組織卻決定不減產這一現象中得出的結論。在人們對此輪油價下跌眾說紛紜的時候,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是市場供需規律引發了此輪油價下跌。
上周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決定,維持日產3000萬桶原油的水平不變。該決定一宣布,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應聲下跌。周五收盤時,紐約原油期貨報66.15美元/桶,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最低收盤價。而在過去5個月中,全球原油基準布倫特油價已跌逾39%,從6月份最高點的115.06美元/桶跌至11月28日的70.15美元。
《紐約時報》文章分析稱,歐佩克在此輪國際油價暴跌中表現出“不作為”或“無能”,顯示出該組織已經不再是左右全球石油供應與價格的主導力量。一夜之間,未來幾個月可能超過歐佩克中的“老大”沙特、成為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的美國,取代歐佩克登上了主導者這一巔峰位置。美國也可能即將實現40多年來歷任總統夢寐以求的目標:成為一個能源獨立的國家。
能源歷史學家丹尼爾·尤金表示,這是一個歷史轉折點。美國石油產量的增長,使其成了世界原油市場的決定性力量。而此次歐佩克部長級會議的結果表明,該組織的12個成員國已經看到并認識到,國際能源市場已經改換了天地。
自1960年成立以來,作為“二戰”后抵御西方石油巨頭壟斷國際石油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歐佩克一直是國際油氣市場中的一大“玩家”。這個石油生產者聯盟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價格托拉斯的角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金時期,歐佩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不僅奠定了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龍頭地位,還因此在冷戰中贏得了可觀的政治影響力。
21世紀初,國際油價曾一度大幅上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沙特曾通過增產的辦法來打壓油價增速。
大約8年前,在美國北達科達州和得克薩斯州,幾家名不見經傳的小能源公司開始使用“水力壓裂法”新技術,從以前無法企及的大量堅硬的頁巖中開采油氣。這使得美國的石油產量6年來增長了約80%,且仍在以約100萬桶/日的增長速度發展。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6月中旬發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統計》,2013年,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包括原油、致密油、油砂和天然氣液,但不包括生物燃料等)為3683萬桶/日,約占全球石油總產量的42%,比2012年減產60萬桶/日。而美國的石油產量為1000萬桶/日,比2012年增加110萬桶/日,占非歐佩克成員國總產增長量的約90%。分析稱,市場份額的這種此消彼長,是歐佩克光輝黯淡的重要原因。
昔日,歐佩克能夠通過調節產量來控制油價,并同時維持現有市場份額,是建立在其擁有定價權與市場份額巨大的基礎之上。而在當前世界能源格局中,對歐佩克來說,“保價格”與“保市場”已猶如不可兼得的魚與熊掌。而在此次會議上作出的“保市場”優先于“保價格”的決定,更是反映了這個往日霸主的無奈與兩難。
首先,即使歐佩克決定單方面減產,其成員如何減產的配額設定將極其艱難。在此壓力之下,多家分析機構稱,歐佩克的減產量最多為100萬桶/日左右,而這個數額顯然很難刺激油價上揚。如果歐佩克大幅減產并成功刺激油價回升,那么,北美的頁巖油生產商則會有加大投資的更大動力,歐佩克當前的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被蠶食。
美國媒體分析稱,歐佩克維持當前生產水平不變,坐視油價下跌,一個主要的目的是想打擊美國這個競爭對手。專家估計,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如果油價低于60美元/桶,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商們將無利可圖,只能放棄開采。通過忍受一時之苦,歐佩克可能贏得未來,重新確立其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看來,無論是因為無能為力還是為打擊競爭對手,歐佩克此舉只是不得已的“順勢而為”,并非此輪油價暴跌的幕后黑手。
另有分析認為,因為烏克蘭危機,美國與西方社會和俄羅斯之間制裁與反制裁博弈愈演愈烈。為贏得這場“新冷戰”,美國正聯合沙特,通過操縱油價來打擊俄羅斯。這種分析認為,美國與西方才是此輪油價暴跌的真正黑手。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油氣收入。2014年,俄羅斯財政預算以油價水平93美元/桶制定,而未來3年的財政預算則是以油價保持在約100美元/桶制定的。上周,俄羅斯財政部長謝魯阿諾夫表示,受西方制裁和油價下滑的影響,俄羅斯每年經濟損失高達1400億美元。可見,不管是哪種原因,因財政收入嚴重依賴原油和天然氣出口,國際油價暴跌確實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麻煩。
但是,石油消費國政府間的經濟聯合組織——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并不認同上述“黑手”觀點。比羅爾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自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一路走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能源需求減少;北美頁巖油氣革命產生的強勁供應。歐洲經濟依然疲軟,中國經濟增速放慢,日本仍處在衰退之中。美國和加拿大的頁巖油氣革命無異于一場能源革命,給能源消費者帶來了福音。但人們不能忘記,即使是這樣,世界經濟仍然離不開中東石油。
雖然在未來幾年國際油價仍可能面臨下行壓力,但比羅爾認為,這一過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油價下跌會使石油生產商考慮削減未來的投資,這將影響未來石油的供應量。其次,油價下跌也會影響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新興石油生產國的收益,利潤減少或無利可圖將導致其油氣開發動力下滑,最終導致全球供給減少。
比羅爾表示,油價維持在80美元/桶左右較為合理,既能使主要石油出口國有維持當前生產水平的動力,也對全球能源需求和世界經濟增長有益。
而經合組織的最新報告稱,當前歐元區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大包袱”,日本經濟在通縮泥潭里難以自拔,中國雖然仍能維持較高增速,但增速放緩已是各方共識。在此背景下,《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能源市場交易員和分析師的觀點表示,國際原油產量供應過剩,原油價格年內將一路走低。只有爆發重大地緣政治沖突,或出現大規模減產行動,油價才會回升。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以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江門雙碳實驗室......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能源化學青年論壇 會議時間:2023年10月27日-29日會議地點:四川省成都市主辦方:中國化學會能源化學專業學科委員會共同主辦:清華大學承辦方:四川大學會議主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劉艷廷團隊圍繞近岸/離岸海上風電制氫的需求,研發出一條以海水為原料制備氫氣聯產淡水的新技術,并依托該技術完成了25千瓦級裝置的測試驗證。近年來,......
央企專業化整合迎新進展,14組項目集中簽約。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迎來新進展,10月1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召開的“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題會”上,14組23家單位分兩批進行......
為持續推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能源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切實保障關鍵技術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我局組織了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及評定工作。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
7月28日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化工領域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學低碳能源化工研究團隊經過潛心技術攻關,提出從催化劑結構設計到反應熱量高效利用的新概念,成功打破傳統反應熱力學限制,奠定了......
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3年7月26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75元、260元。調整后,各省(區、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
“通過改造引入高效供能技術,車間成功上線了三維熱交換回收設備,能讓蒸汽在不同溫度‘階梯’上跑起來,實現了重復利用。”近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能源數據中心專家楊翾為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算了一筆“節能賬......
“歐洲的庫房里堆滿了中國的光伏組件。”美國石英財經網20日援引研究公司雷斯塔能源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歐洲囤積的中國造太陽能組件累計價值約為70億歐元,遠超當前實際需求。過去5年,歐洲的光伏進口支出......
山西漳山600兆瓦乏汽改造項目完工,一道道熱網管路縱橫延伸,以“三改聯動”提高電煤利用效率;曲沃“新能源+儲能”300兆瓦光伏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以光惠農;武鄉100兆瓦光儲一體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