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北京的周小姐出去辦事,一路上,頭昏胸悶,嗓子不停咳嗽。這天,北京陷入重度陰霾,空氣中彌漫著強烈的刺激味道。下午時分,整個北京城已被濃重的幕色包裹,有人稱“這真是恐怖的一天”。
正是這一天,2014北京能源論壇在北京舉行。在這樣的重度霧霾天里,如何不讓“APEC藍”成為“短暫而美好”的回憶片斷,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石油石化企業人士,圍繞以能源安全、清潔能源發展為主題進行探討,也都帶著幾分沉重與焦灼。
經濟新常態下注入能源安全新內涵
能源不僅是汽油、熱量,能源的利用使我們生活中吃、穿、住、行的一切成為可能,能源更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乃至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能源需求呈現出總量規模大、增長速度慢、環境成本低等新特點。如何多維度看待能源安全,加快建設適應新常態的能源供應能力,為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提供參考,在與會專家中刮起頭腦風暴。
30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我國能源消費從1980年的逾6億噸標準煤增長到2010年的32.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5.8%。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條陡直上升的曲線,開始變得平緩。據預測,未來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年均增幅將出現明顯回落,但需求總量仍將持續增長,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或達到50億噸標準煤。
一個重大命題是,經濟新常態下能源需求的變化,需要重塑新的能源安全理念。正如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杜祥琬所言,能源安全應由單純的“保供給”,調整為供需安全與環境安全并重,把解決能源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吟介紹,2012年,我國能源系統總效率約為36%,相當于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1980年代的水平。高能耗產業比重大、浪費嚴重及能效低下等原因,導致中國單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先進水平40%。
專家分析,長期以來,巨大的能源消費需求使我國將保障供給作為能源安全的優先項,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增長過快的能源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效率低下、方式粗放等“并發癥”。
打破“粗放供給以滿足過快增長的需求”的習慣思維,轉而以生態效益作為評價能源安全的重要參數。“如果我們獲得了足夠的能源,但是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效應,最終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那也難言能源安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
“新的能源安全觀需要由原來的‘能源供應安全’,調整到供需平衡,即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杜祥琬說。
以創新增加能源供應中的“綠色因子”
專家指出,我國高碳能源偏重的能源消費結構亟待改善,增加能源供應中的“綠色因子”。目前,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在90%以上,其中2/3是煤炭。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已勾畫了遠景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坦陳,要客觀認識我國能源消費現狀,將清潔發展壓力轉化為能源結構調整動力,以努力實現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能源消費年增速很可能低于3%,但仍應保持節能降耗高壓態勢,制定較高的節能降耗目標,用相應的經濟手段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分析,“能源發展將從數量擴張為主轉變為結構調整和改善質量為主,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能源發展的方向。未來,生態環境約束將成為能源投資建設的實質性‘紅線’,推動能源轉軌。”
世界能源領域專家、劍橋能源創始人丹尼爾·耶金曾預言:能源重塑世界。實際上,能源的世界也正在被重塑。
祖克曼的《頁巖革命》中,美國幾個執拗的能源“個體戶”,通過水力壓裂致密巖石的方法,發動了一場新能源革命。短短幾年時間里,解決了美國依賴進口能源的問題,也引發了有關全球環保的新爭論。
新能源、新技術正呈星火燎原之勢,能源領域的創新同樣成為我國能源安全的長遠保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指出,在未來能源領域,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一代核電、先進可再生能源、節能節水、儲能及基礎材料等領域將是重點創新領域,需著重關注。
油價持續大跌會讓新能源感冒嗎
當新能源發展勢頭愈燃愈旺之時,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會否為新能源兜頭澆下一盆冷水?
2014年的11月,對于國際能源而言,原油價格的暴跌成為最重要的事件。僅僅一個月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就下跌25%。11月2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放棄“減產保價”,至11月28日,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與26日收盤價相比,暴跌近10%,跌破67美元/桶,創5年新低。
令人不可忽視的是,可再生能源的興衰,實際上和油價波動息息相關。新能源經貿觀察人士劉豐分析,時下的原油價格大跌,也有人提出可能會影響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警告。“畢竟,由于技術的制約,這些新能源的價格還是偏高。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也會對現有的能源系統穩定與安全產生影響。”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認為,這種影響要從更長的時間來分析判斷,因為產能的形成與整體的需求有關,油價的長期價格才會影響投資,短期會影響市場。“如果國際油價在一兩年的長期時間里,低于90美元,那可能會對新能源市場造成影響了。”
分析油價下跌的原因,劉毅軍說,這其中除了外圍經濟形勢的影響,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美國非常規資源,“美國的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是有成本的,其產能的釋放到一定程度會加以收縮,油價的回升最終也會有賴于全球經濟的回升,這些都需要一個長期的時間來觀察。”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退出市場,新能源發展已是勢在必行。“這是有市場需求的,不只是受油價影響。”劉毅軍稱,隨著環境稅的開征等經濟調節手段的運用,從長遠來看,中國清潔能源的市場和機會是大可預期的。
——新型實驗室場景的安全與可持續建設論壇成功召開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會議同期,由中國分析測試協......
7月31日陸續公布的各項7月份經濟數據吸睛。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減稅降費、能源供給、交通運輸等方面表現不俗。下面具體來看一下。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上半年,全......
為持續推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能源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切實保障關鍵技術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我局組織了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及評定工作。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
7月28日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化工領域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學低碳能源化工研究團隊經過潛心技術攻關,提出從催化劑結構設計到反應熱量高效利用的新概念,成功打破傳統反應熱力學限制,奠定了......
“通過改造引入高效供能技術,車間成功上線了三維熱交換回收設備,能讓蒸汽在不同溫度‘階梯’上跑起來,實現了重復利用。”近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能源數據中心專家楊翾為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算了一筆“節能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25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3.0%,較4月預測值高出0.2個百分點。IMF預計,2023年和2024年全球經濟都將增長......
“歐洲的庫房里堆滿了中國的光伏組件。”美國石英財經網20日援引研究公司雷斯塔能源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歐洲囤積的中國造太陽能組件累計價值約為70億歐元,遠超當前實際需求。過去5年,歐洲的光伏進口支出......
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
2023年時間已經過半,近期,各部門陸續公布上半年的經濟數據,2023中國經濟期中考,成績怎么看?未來怎么干?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民航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了上半年行業運行數據。這些部門的年中......
山西漳山600兆瓦乏汽改造項目完工,一道道熱網管路縱橫延伸,以“三改聯動”提高電煤利用效率;曲沃“新能源+儲能”300兆瓦光伏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以光惠農;武鄉100兆瓦光儲一體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