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引進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區域創新體系與平臺建設,發展國際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創新集群,科技部正式認定部省共建長春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
依托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建設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的“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創建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能更有效地吸納和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突破研究所傳統發展模式,推動創新價值鏈上相關創新載體協同與集成,建立并完善大型精密光電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究、技術開發及工程化、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條,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對促進吉林省乃至我國大型精密光電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良性循環發展,支撐我國國防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的發展目標是:立足吉林,依托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積極開展光電技術領域國際合作,引進海外優秀科技人才及團隊,提升科研國際化水平與光電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通過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解決我國光電領域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開發光電新產品,拓展產品國際市場,提升經濟效益和國際影響力;從而加強我國光電該領域核心技術能力,帶動相關應用領域水平不斷提升,為未來相關產業、技術領域自主創新發展奠定技術基礎和起到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建成在國內獨具特色,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集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于一體的綠色光電科技國際創新園。
“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的發展重點是“一個網絡、兩個中心、三大平臺、四大產業、五大研發基地”。即建成一個國際光電科技合作網絡;建成國際光電技術轉移中心、高端光電科技人才培養中心;依托國家精密光學領域重大創新基地建設國際化的工程光學創新平臺、精密機械創新平臺和光電子產業核心元器件創新平臺;建設國防光電產業、航天光電產業、光電智能儀器產業和特種光電裝備產業;建設先進光學制造研發基地、先進精密機械研發基地、國防光電裝備研發基地、大功率激光器研發基地和先進光電子元器件研發基地。
“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的總體布局為“一園兩區”,即位于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研發區”(主體為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位于長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北區的“產業區”(主體為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占地面積各為1平方公里。預計五年內,每年實現百億元經濟總量(科研30-40億元,產業60-70億元),發展成為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國家光電國際創新園。
國家科技部與吉林省政府將共同引導和支持創新園建設與發展,加強國際創新園的政策、制度、資金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立特色化運營管理模式,促進開拓與國外政府、知名企業、研發機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發展具有吉林特色的光電創新產業集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72.shtm最近我的朋友K.BarrySharpless教授梅開二度,再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我......
記者27日獲悉,首屆全球科技史研究工作坊在上海啟動,華東師范大學與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戰略合作簽約。華東師范大學方面27日介紹,雙方將聚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將頂尖學術資源轉化為頂尖育人資源,開展......
3月8日下午,浙江省科技廳舉辦“創新浙江大講堂”第一期第一場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和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湖畔實驗室主任張建鋒,圍繞“‘互聯網+’科創高地建設”主題授課。廳黨組書記......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辦法》的通知京科資發〔2023〕43號各有關單位:為規范和加強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的......
5G行業應用還在持續深化,全球6G研發已提速,迎來愿景需求形成及關鍵技術遴選窗口期。3月23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
今日(3月23日),首屆“全球光電子信息卓越工程師大賽”總決賽在湖北武漢開賽,共有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里昂第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101名工......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過去5年,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捷報頻......
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許多地區在推動本地優勢資源形成產業集聚方面積累了探索經驗,但從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撐新舊動能轉化的進程。”日前,在接受《中國科......
2月27日,廣州市元宇宙創新產業協會正式成立,逾60家企業成為首批入會的單位。據悉,該協會是繼去年廣州元宇宙創新聯盟成立、打響元宇宙賽道“第一槍”后,廣州元宇宙產業發展的第二個里程碑。為助力廣州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