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透露,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內申報增設7個以上新專業,其中黑龍江科技大學申報在2015年新設立56個本科專業。《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對此調研了解到,近年來我國高校專業擴張形勢嚴峻,“專業大雜燴”、“管產不管銷”、“熱門專業冷就業”等現象突出。
福建工程學院是一所工科院校,其前身是解放前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素有福建“建筑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等美譽。經過近年一再開設新專業,該校“工程”色彩淡化,已經擴張成涵蓋工、管、文、理、經、法、藝等7個學科大類的綜合性大學,其人文學院便開設了英語、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新聞學、視覺傳達設計等5個本科專業。
類似現象較為普遍。本刊記者梳理發現,不僅211、985等綜合性重點大學“文理兼備、涵蓋11大學科門類”,一般本科和專科院校,包括理工、農林、財經、語言、航空、城建等專業性院校也追求學科“大而全”,其中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文科門類,經濟學、國際貿易、工商管理、法學等專業,幾乎在各等級、各類型院校中都有開設。
高校“一窩蜂”開設經管法專業,有多重考慮。福建工程學院某教授說,院校開設理工科專業,要購買設備、建設實驗室,要求高、投入大,而經管法文科專業投資小、師資要求低,一些高校出于招生考慮,在師資力量不足、就業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盲目增設新專業,“比如福建省某高校的二級學院會計系就開了12個班、六七百個學生,這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考慮,對學生太不負責。”
除了經濟效益,擴張新專業的沖動還源自高校領導個人的政績考量。“學校搞大了,感覺臉上有光,就像以前‘學院’改成‘大學’一樣。現在系改成院,專業改成系,系主任、院長一大堆,顯得高大上。”南開大學教授袁辛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高校辦學理念比較功利,它們在設置專業時以學歷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只要社會有旺盛的學歷需求,它們就會開設一些專業,并將招生當成一種“文憑生意”。
多位在校大學生對本刊記者反映,高校專業盲目擴張后問題重重:一是學校重視不足,較偏的專業開設后經費、課題、學生工作投入不到位,導致發展緩慢甚至畸形;二是師資水平低;三是辦學經驗不足,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教育部2012年頒發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指出,高校設置專業須具備6個基本條件,包括“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發展規劃”、“有相關學科專業為依托”、“有穩定的社會人才需求”、“有科學、規范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必需的專職教師隊伍及教學輔助人員”、“具備開辦專業所必需的經費、教學用房、圖書資料、儀器設備、實習基地等辦學條件,有保障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制度”。但本刊記者采訪發現,該6項基本條件在操作過程中缺乏實質的約束力和指導性。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2013年全國15個難就業專業,其中就包括旅游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貿易經濟、公共事業管理等經管類“熱門專業”;北京市就業較低的10個本科專業中,法學、公共事業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經濟學等悉數在列。
多位教育界人士和高校教師認為,盡管高校專業設置不能完全以就業為導向,不必嚴格規避學科交叉辦學,但目前形勢逐步脫離實際、愈演愈烈,宜予以糾偏。
受訪者認為,高等教育應該有大致分類,重點高校應體現綜合性、文理相濟,重視知識體系的積累和傳承,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學術能力;專業性院校,宜重視進一步做強特色專業,農林院校就專心做好農林學科,醫學院校就專心做好醫學;一般本專科、高職院校宜明確學校定位,充分考慮學生就業問題,培養高級技工人才。
專業的開設與削減,招生人數增減,宜建立在社會發展需求與國家科技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而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校方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教育主管部門要發揮行政系統的優勢,在與其他行政部門交流、研討并掌握具體的調查材料后,適時調整高校專業目錄,科學指導高校專業發展。
此外,在專業設置審批上,教育主管部門宜改進審批條件,在實踐操作中應該更加嚴格把關;宜結合學校和地區發展特點,通過教育資源投入分配,來調整學校專業開設。
對于高等院校而言,一方面宜明確學校發展方向、端正學科建設態度,減少專業增設的利益化取向,加強與社會、企業的溝通,充分聽取教育一線師生的思考和建議,合理開設相關專業且控制專業人數。
張端鴻(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虹(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近日,四川大學公示2024年擬撤銷31個本科專業點,引起社會廣泛熱議。叫好者認為四川大學是全國本科專業設置最多的高校之一,早應該......
張端鴻(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虹(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近日,四川大學公示2024年擬撤銷31個本科專業點,引起社會廣泛熱議。叫好者認為四川大學是全國本科專業設置最多的高校之一,早應該......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大學三所香港高等院校圖書館、出版社聯合發起“開讀”(OpenBooks HongKong)先導計劃已正式上線。據“開讀”網站介紹稱,該計劃是香港首個......
總投資約31.5億元、可容納在校生1萬人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島國際校區,最終沒能落地。據合作方青島西海岸新區官方的說法,該項目受限于教育部對高等院校異地辦學政策的影響,原定的辦學計劃無法實施。這并非個......
2024年6月,為了積極響應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決策部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與教育部聯合發布了《教育領域重大設備更新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指......
關于高等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等有關規定,經第四屆江西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
近年來,教育領域,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趨勢日益明顯,并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股熱潮。這其中,澳大利亞大學的數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一直以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學習者滿意度和就業成果享譽全球,由此帶動了澳大......
關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重大設備更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粵發改投審〔2024〕76號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關于報送廣州中醫藥大學重大設備更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廣中醫政〔2024〕176......
各有關研究生培養高校: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根據《江蘇省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精神,省教育廳遴......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孟凌霄孫滔35歲生日前夕,博士二年級的蔣欣猛然意識到,自己“失去了95%的機會”。她開始近乎瘋狂地查找各個高校的招聘信息,現實比她想象的嚴峻得多:即使在地方普通院校,博士招聘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