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09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已經獎勵評審委員會全體會議投票產生。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將2009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予以公示,向全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公布的獲獎項目及其內容持有異議的,應采取書面形式,寫明提出異議的事實依據、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及地址(含郵政編碼)等,向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100082 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提出異議。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將按照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的有關規定對異議內容進行核實、查證,對持異議者身份予以保護。對采取匿名異議將不予受理。對逾期未提出異議的項目,視為無異議予以確認。對無異議的項目或雖有異議但查證后該項目符合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條件的,予以獎勵。
附:2009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公示名單
獲 獎等 級 |
項 目編 號 |
項 目 名 稱 |
完 成 單 位 |
完 成 人 |
一等獎 | 1 | 全國生態功能區劃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歐陽志云、傅伯杰、高吉喜、王效科、鄭華、趙同謙、肖榮波、趙景柱、肖燚、徐衛華、王文杰、苗鴻、劉國華、賈良清、李振新 |
2 | 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劉永定、金相燦、王超、宋立榮、尹大強、劉忠翰、薛濱、潘綱、李根保、姜霞、張永春、李偉、劉劍彤、許秋瑾、儲昭升 | |
3 | 放射性物質/特殊核材料監測系統 |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康克軍、陳志強、李薦民、李元景、彭華、趙昆、賀宇、劉以農、李玉蘭、李君利、謝亞麗、孫尚民、唐傳祥、張麗、簡應榮 | |
4 |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核算技術研究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 段寧、喬琦、孫啟宏、朱法華、武雪芳、曹春昱、馬宏瑞、馮光宏、歐陽朝斌、萬迎峰、姚揚、李艷萍、王強、馮文英、姚芝茂 | |
5 | 航天發射場推進劑污染應急控制總體技術和裝備研究與應用 | 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 張統、侯瑞琴、劉占卿、方小軍、馬文、張曉萍、董春宏、王守中、劉士銳、高麗麗、李志穎、陳鈺、邱小林 | |
二等獎 | 1 | 改進A/O法與雙膜法組合工藝處理煤制氮肥氨氮廢水及回用集成技術 | 華東理工大學、兗礦魯南化肥廠、上海師范大學、山東聯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金錫標、蔡蘭坤、徐永平、趙豐年、劉勇弟閻寧、劉杰、徐宏勇、胡全力 |
2 | 高濃度復合生化反應器及其組合工藝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技術 | 同濟大學、上海中耀環保實業有限公司 | 魏宏斌、陳良才、賈志宇、鄒平、劉霞陳輝洋、章建科、操啟順、樊凌云 | |
3 | 城鎮生活源產排污核算體系研究及其應用 |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市環境監察總隊、安徽省環保局 | 許振成、朱建平、彭曉春、陳來國、蔡楠彭曉武、景立新、陳志良、龐志華 | |
4 | 廢印制電路板環保處理及資源回收自動化生產線 | 湖南萬容科技有限公司 | 明果英、楊俊、李麒麟、周桂生、周軍、黃山多 | |
5 | 基于遙感的宏觀生態監控技術研究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南科技大學 | 王橋、王文杰、羅海江、張峰、申文明、劉曉曼、熊文成、李朝奎、吳傳慶 | |
6 |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技術研究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 孟偉、鄭丙輝、付青、劉明柱、朱琦、李崇明、邱向陽、王麗婧、雷坤 | |
7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地表水環境監測空間信息平臺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晟德瑞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魏山峰、王橋、劉廷良、羅海江、杜慶鵝、王文杰、孫宗光、蔣火華、汪志國 | |
8 | 農藥對環境生物危害影響與管理對策 |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業部農藥檢定所 | 單正軍、顧寶根、蔡道基、石利利、陶傳江、周軍英、龔瑞忠、蔣明康、姜輝 | |
9 | 資源回收型濕式氨法煙氣脫硫技術開發與應用 | 江蘇新世紀江南環保有限公司 | 徐長香、傅國光、羅靜、祁麗昉、徐延忠、姜樹偉、徐濤、張學輝 | |
10 | 氧化鋁多管道溶出新技術及工藝再造研究 | 茌平信發華宇氧化鋁有限公司、山東大學、山東省國合循環經濟研究中心 | 崔兆杰、賈啟、謝錫增、孫友敏、司維、李波 | |
11 | “三苯”廢氣控制、膜氣體吸收凈化技術開發 | 南京理工大學 | 王連軍、李健生、孫秀云、徐軍、李睿、韓衛清、陸建剛 | |
12 | 30種環境標準樣品的研究與應用 | 環境保護部標準樣品研究所 | 封躍鵬、孫自杰、董亮、李寧、邱爭、邱赫男、田文、楊珺、王倩 | |
13 | 陰山北麓丘陵區生態經濟型農業建設試驗示范 |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站、包頭市固陽縣環境保護局、內蒙古化德縣農業局、內蒙古化德縣環境保護局、內蒙古農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 | 張彩清、蘇金華、劉福英、胡英、王海燕、董喜亮、劉靜、王龍、周艷峰 | |
14 | 長江江蘇段環境有毒污染物來源探查及控制技術研究 |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 柏仇勇、胡冠九、孫成、周春宏、厲以強、張祥志、張濤、陳素蘭、李娟 | |
15 | 三元復合驅采油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孫德智、尤宏、任廣萌、李洪偉、陳勝 | |
16 | 含砷物料處理與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 | 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郴州市金貴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 | 向仁軍、成應向、蔡練兵、劉益貴、劉湛、張圣南、曾曉冬、陳樸、趙桂芳 | |
17 |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產排污系數研究及其應用 |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 | 許振成、彭曉春、陳中穎、韓靜磊、任明忠、張素坤、陳志良、劉永、鄧志毅 | |
18 | 基于排放績效的電力行業SO2污染控制政策研究 |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 王金南、楊金田、高樹婷、嚴剛、陳瀟君、朱法華、王景龍、曹東、葛察忠 | |
19 | 高濃度黏稠固體廢棄物處置潔凈儲運技術及成套裝備的研究與應用 | 北京中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吳淼、景武、鞏長勇、孫浩、李建國、孟國營、馬星民、張鵬程、董柏峰 | |
20 | 兗州礦區塌陷區生態重建研究與示范 |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 | 張懷新、黃福昌、王建平、楊徳玉、袁廣林、張連貴、馮騰、王東權、駱念海 | |
21 | 區域環境質量原理、方法與實踐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萬國江、吳豐昌、陳敬安、王仕祿、陳振樓、白占國、萬曦、黃榮貴、陳業材 | |
22 | 中國二氧化硫減排控制指標體系及應用案例研究 |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 韓國剛、韓振宇、姜華、孔令輝、王輝民、韓冬梅、蘇藝、楊少俊、卓俊玲 | |
23 | 浙江電網統調電廠脫硫在線監測考評系統 | 浙江電力調度通信中心、浙江電力試驗研究院 | 李海翔、張旭升、孫維真、盧敏、姜巍、杜奇偉、黃斌、汪美順、周祖飛 | |
24 | 垃圾焚燒爐尾氣、廢渣一體化處理系統設備的開發研究 |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吳善淦、沈玉祥、吳剛、王健、穆璐瑩、沈晉國、舒玲、謝萌、余學飛 | |
三等獎 | 1 | 油田采油廢水高效生物處理工程技術研究 | 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唐運平、鄒克華、賈麗云、李海芳、鄭先強 |
2 | 環境中痕量超痕量有機污染物檢測新方法研究及應用 |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 趙汝松、程傳格、苑金鵬、王霞、江婷 | |
3 | 鉛鋅冶煉煙氣制酸環保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陳進、孫成余、韓朝云、周開敏、鐘文 | |
4 | 黃土塬區鉆井廢棄液處理及土壤修復技術研究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長慶油田分公司 | 楊再生、毛懷新、曾亞勤、朱國君、周立輝 | |
5 | 填埋場防滲層滲漏實時檢測技術研究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王琪、董路、能昌信、劉玉強、黃啟飛 | |
6 | 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吸收氧化利用一體化工藝及裝置 | 云南亞太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有限公司、云南亞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曾子平、劉應隆、陳虹、夏仁江、陳穩平 | |
7 | 蛇島蝮蛇在蛇島上最大容納量的研究 | 遼寧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孫立新、王小平、于業飛、王立平、畢恒濤 | |
8 | 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污染源排放清單構建和排放特征研究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陳建華、任麗紅、王瑋、閆靜、李鋼 | |
9 | 糠醛廠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的研究 | 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 | 陳立平、王克慧、蔡妙英、陳開正、徐新宇 | |
10 | 福建山地有機茶生產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態研究所 | 翁伯琦、張文錦、曾明森、王義祥、王慶森 | |
11 | SDN(強化反硝化/硝化)焦化廢水處理成套技術 | 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文一波、張輝明、王凱、張寶林、李天增 | |
12 | 貴州省小城鎮新一代一體化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研究與開發應用 | 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 張維、姚曉園、楊星宇、周宏文、馬謙 | |
13 | 杭嘉湖地區水環境容量與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 | 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浙江工業大學 | 李全勝、汪小泉、王浙明、何曉云、田旭東 | |
14 | 老垃圾填埋場快速穩定化技術及其在封場工程中的應用 | 清華大學、深圳市環境工程科學技術中心、深圳市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 | 蔣建國、王石、馮向明、溫致平、杜雪娟 | |
15 | 硼污染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丹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 魏復盛、吳國平、王春利、胡偉、劉平 | |
16 | 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 陳帆、詹存衛、劉杰、周大杰、劉園 | |
17 | 北方地區畜禽糞便資源化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 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遼寧北方環境保護有限公司 | 趙軍、郎咸明、汪國剛、楊欣、楊明珍 | |
18 | 洗煤泥流化床鍋爐燃燒固硫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 | 范家峰、趙增玉、郝敬武、劉學冰、張衛峰 | |
19 | 蘇州地區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演變分析與對策研究 |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王惠中、吳云波、黃娟、陳婷、凌虹 | |
20 | 車用汽油清凈性評價技術研究及應用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北京京魯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鮑曉峰、李昆生、岳欣、張金銳、王鳴宇 | |
21 | 平原河網地區及近海水環境模型的研究與應用 | 河海大學 | 華祖林、韓龍喜、劉嘵東、王鵬、褚克堅 | |
22 | 重慶市主城區空氣質量與氣象的相關性研究 | 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重慶市城市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蔣昌潭、廖代強、張大元、葉堤、鄭建軍 | |
23 | 北京市污染源監控方案研究 |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于建華、華蕾、李振聲、石愛軍、金蕾 | |
24 | 污染物及凈化過程實時監測和分層控制供電系統 | 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 | 李瑋、黃志龍、竇傳玉、王孝軍、晉吉平 | |
25 | 景觀型組合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設計與工程技術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吳曉芙、胡曰利、文仕知、陳明利、陳永華 | |
26 | 首鋼焦化有機固廢綜合利用 | 首鋼總公司環保產業事業部、北京首建設備維修有限公司 | 廖洪強、馬剛平、余廣煒、張向偉、趙勝利 | |
27 | 數字化環境應急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研究及應用 | 四川省遂寧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地大圓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張政權、宋利好、覃欽晏、唐紅軍、陸國文 | |
28 | 甘肅省鐵合金、電石行業污染減排監督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示范研究 | 甘肅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 連兵、常沁春、孔凡彬、包新榮、趙玉龍 | |
29 | 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與交換技術規范 | 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 | 徐富春、劉定、孔益民、王利強、陳煜欣 | |
30 | 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張國寧、江梅、程水源、華蕾、黃青 | |
31 | 水環境保護投入效益最大化研究 | 廈門大學、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建省環境保護局 | 曹文志、張玉珍、林向東 | |
32 | 基于蚯蚓生物濾池的資源節約型農村污水處理新技術 | 同濟大學 | 楊健、陸雍森、吳敏、陸志波、邢美燕 | |
33 | 污水污泥板框壓濾技術與設備 | 廣州綠由工業棄置廢物回收處理有限公司 | 任延杰、古耀坤、梁耀平、陳國安、何進峰 |
2024年12月18日,廣西科技廳與南寧市人民政府舉行廳市工作會議暨會商議題議定書簽訂儀式,雙方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進行會商......
為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拓面提質增效,2024年12月30日,陜西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平臺正式上線,平臺以科技業務綜合服務信息系統為基礎,形成“先使用后付費”成果發布、成果篩選、成果匹......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印發《科技領域進一步優化職能職責提升服務效能事項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旨在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效能,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主體活力。《清單》圍繞科技領域14......
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進步。從量子計算到生物技術,從太空探索到綠色能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效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給社會、經濟以及人類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展望新的一年,科技領域有許......
2025年1月7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在北京舉辦了年度科技新聞評選發布會。會上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事件”、“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和“十大科技熱詞”。在“十大科技新聞事件”中,嫦娥六號成功實現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黨中央關于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辦學傳統和優勢特色,堅持扎根西部、面向旱區、助......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本市將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近日,市教委等十七個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明確將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
2024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共批準71項成果、25位個人、2個團隊獲2......
什么是神經科學?神經科學主要研究什么?人工智能(AI)模型如何研究大腦……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海淀進修實驗學校)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進校園,為......
為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四川省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制造、清潔能源和先進材料六個領域,布局實施六個重大科技專項,統籌整合在川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扎實推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