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作業現場。
編者按:中國石油測井技術不斷取得重大成果,測井服務能力、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10 月12日,集團公司在北京舉辦了中國石油測井新技術展示會,旨在推動測井技術全面升級,提高油氣層識別能力,為集團公司油氣增儲上產做出更大貢獻。本刊針對測井技術現狀、發展方向等問題推出相關報道,希望對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有所借鑒。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中國石油測井技術也迎來了一次階段性大豐收。10月12日,中國石油測井新技術展示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EILog 快速與成像測井成套裝備、數字巖芯技術等5大類42種國內最新測井專業的“銳利武器”集中亮相,展示了近年來國內測井專業的發展成果。
那么,這些測井新技術的發展,遵循了怎樣的發展主線,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呢?
“主要是按照測得全、測得準、測得快的原則,發展測井新技術和裝備。”中國石油測井公司總經理李劍浩說。
測井技術進入成像時代
測井技術是油氣勘探的“眼睛”。中國的隱蔽性油氣藏多,客觀要求這雙眼睛特別明亮、敏銳,可是常規測井技術只能對地層性質做大致的劃分,精度不夠。需要一種新的測井手段,就是成像測井。
這種技術采集信息多,精度高,不受干擾,能準確確定地層的真正電阻率,是解決復雜儲層測井評價的有力手段。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進口國外的成像測井裝備。可是進口產品價格高,一整套裝備價格高達6000多萬元,而且交貨周期長,后來國外大石油公司甚至干脆不賣了。正因為價格高,數量少,無法規模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油氣勘探進程。另外,引進的并不是最先進的,真正的核心技術也買不來。
為了不受制于人,中國測井技術人員自力更生,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終于研究出EILog快速與成像測井系統,中國石油測井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測井成套裝備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在用設備先進水平。據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只有4家大公司能生產成像測井裝備。
目前,EILog常規快速組合測井平臺生產已超百套,已測井12600多口,時效提高了30%,識別準確率提高6%。這標志著中國測井技術進入成像時代。
把實驗室搬到井場
“嗤嗤嗤……”幾分鐘時間,井壁取芯儀器就靈巧地從模仿的井壁上取下一塊幾厘米長、拇指粗細的巖芯。一向艱難耗時的井下取芯施工,竟變得如此容易、快捷,讓現場專家贊嘆不已。
這是記者在展示會看到的情景。
長期以來,巖芯技術一直是在實驗室中對通過鉆井取得的巖芯樣品進行全方位分析,并用所測定的巖芯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等給出解釋方法和解釋參數。這種精細的分析方法對油氣勘探和開發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但也存在著速度慢、效率低、不能滿足現代測井快速處理解釋要求等問題。
為尋求精細與快速之間的協調統一,進一步提高測井解釋符合率,中國石油測井技術人員結合生產應用實際,將測井技術和巖芯測試分析技術緊密結合,創新地提出數字巖芯技術概念。按這一思路,可能把實驗室進行的工作搬到了井場,在現場完成取巖芯、處理巖芯、巖芯數字化和求取測井解釋參數的設想,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巖芯從物理體到數據體的轉化。
去年年初,在沒有現成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中國石油測井公司的專家反復改進,終于找到了復雜儲層巖石物理快速測量技術,使采用數字化方法完整描述巖芯的時間由過去的1至2個月,減少到現在的3至4天,不僅縮短了成果提交周期,而且為今后在測井現場提供實驗測試、模型建立、資料解釋、儲層評價等一條龍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這一方法在長慶、吐哈、青海等油田大量實驗,取得了很好效果。
統一軟件點面齊觀
裝備再精良畢竟只能解決一口井的問題,可是測井統一軟件卻能通過把同一個區塊或一個油田地層大量單井的有關參數納入數據庫,量的不斷積累引起質的變化,由多個單井數據推演出一個區塊或油田的普遍規律。
那么,測井統一軟件是如何實現達到這一目的的?原來,這套軟件是在測井綜合應用平臺LEAD2.0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新一代測井資料采集、處理、解釋軟件系統。包括全系列的常規測井、成像測井、生產/工程測井、隨鉆測井資料處理解釋程序,以及由測井資料庫、解釋知識庫、數字巖芯庫、工區項目庫和數據集成平臺組成的測井解釋數據庫系統。
它可以在網絡支持下開展遠程協同工作,對測井解釋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支持,已成為中國石油的主流測井軟件產品。
此前的LEAD2.0已累計安裝300多臺套,處理各種類型的測井資料超過2萬口,處理時間平均縮短2小時,效率提高30%。
據中國石油測井公司技術專家介紹,綜合應用成套裝備、數字巖芯、統一軟件這三大技術,形成了新的測井服務方式。綜合技術的應用,使解釋符合率提高了6.66個百分點,裸眼井測井作業時間平均縮短6個小時,為油田公司帶來了巨大效益。
名詞解釋:
EILog:快速與成像測井成套裝備,英文全稱為express and imaging logging system。它是在原有國內外數控測井儀器系統基礎上,消化吸收各種系統和儀器優點,對原有儀器進行全面集成化、數字化,統一數據傳輸形式,統一井下儀器接口,以提高測井裝備可靠性和測量精度。
記者點評
世界油氣資源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術和裝備的競爭,誰占據了技術和裝備的制高點,誰就抓住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誰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巨大機遇。
技術和裝備進步和升級,關鍵靠自主創新。因為我國石油工業起步較西方晚,西方大石油公司也不會把核心技術賣給我們,這使我們長時間里受制于人。
當今國際社會科學技術的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源。中國對于自主創新也是越來越重視,十六屆六中全會更是將創新型國家與和諧社會建設結合到一起。中國石油測井技術人員以發現識別油氣層為目的和動力,致力發展測井新技術和裝備,取得了一系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打破了外國公司多項技術壟斷,增強了中國石油測井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他們的工作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又一典范。
相關閱讀
測井技術發展趨勢
地面系統綜合化、便攜化、網絡化。
未來的地面系統要具有多種作業功能,不僅可以掛接成像測井儀器和常規測井儀器進行裸眼井測井,還能掛接生產測井、測試、射孔、取芯等工具進行套管井測井,滿足全系列測井服務的要求。
井下儀器集成化、高分辨、深探測、高可靠、高時效、低成本。
井下儀器測量探頭陣列化,變單點測量為陣列測量以適應地層非均質的需要,為儲層評價的深入提供豐富信息,奠定提高儲層飽和度精度的基礎。各種測井儀器的集成化測量不但提高了測井時效,而且改善了測井綜合評價所需信息的一致性,提高了測井資料的整體評價水平。
隨鉆測井小型化、集成化,應用范圍和測量項目日益完善。
目前,隨鉆測井已能進行幾乎所有的電纜測井項目,其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國外,在海上,幾乎所有的裸眼測井作業都采用隨鉆測井技術;在陸地上,特別是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以采用隨鉆測井技術為主。
生產工程測井向油藏動態監測方向發展和完善。
過套管電阻率測井為油田三次開發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監測方法,井下永久傳感器使得油藏生產開發狀態的監測工作由長周期定期測試向全面實時動態監測方向發展。測井解釋軟件趨于綜合化、網絡化、可視化。
干細胞研究有望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醫學難題,幫助人類實現修復創傷和病理組織、治愈終末期疾病的夢想。目前,全球進入人體試驗的干細胞研究超8000項。我國至今尚未有干細胞產品或技術上市,需要干細胞應用研究和......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簡稱:analyticaChina)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拉開帷幕,各大儀器廠商紛紛攜重磅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中陽團隊提出基于相位恢復算法的單次曝光定量相位顯微技術。相關研究成果以Phasemicroscopyusingband-limitedimageanditsFourie......
6月12日,2023聯想創新開放日在聯想集團北京全球總部開幕,本屆開放日以“計算引領AI賦能”為主題,設置七大展區,全面展示260多項前沿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分布在算力基礎設施、應用與服務,以及ESG......
沃特世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WAT)今天宣布了其SELECT系列MRT?系統的更新,該系統增加了其在UPLC-MS/MS代謝組學和藥物發現應用以及質譜成像實驗中的實用性。MRT系統現在的分辨率提高......
Waters公司(NYSE:WAT)今天推出了業界首款基于Xevo?TQAbsoluteAbsolute串聯四極桿質譜儀的靶向成像質譜儀,這是同類產品中最靈敏、最緊湊的質譜儀。新儀器將沃特世?DESI......
島津株式會社宣布推出世界上最小的MALDI-TOF成像解決方案,臺式MALDI-TOF-質譜系列:用于正離子分析的MALDI-8020和具有雙極性離子源的MALDI-8030。島津臺式MALDI-TO......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隨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AI)應用快速發展,全球監管機構也在加快探索如何妥善進行監管,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公眾利益。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5日表示,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打擊......
2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