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北京大學2006~2007學年獎學金總額達1100多萬元。總額度比上一年度增加345萬元,增幅達到了46.78%。
先看分配到每個學生頭上的部分:單項獎學金最高額度為1.2萬元/人,遠遠不夠一年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最低500元/人。獲獎學生共3313人,人均獲獎3340元。全校只有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不到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學金。
再看北大自己出資的部分:在所有獎項中,國家獎學金獎金總額175萬余元,由中央財政負責;北大校方出資設立了五四獎學金和新生獎學金,共有999人獲得195萬元獎學金;其余65項均由社會捐贈設立。北大自己出資的195萬元是個什么概念?北京大學現有在校本專科學生9000多人,碩士生4500人左右,博士生1600人左右,來自66個國家的留學生1000多人。光本專科學生的學費一年收入就達四五千萬元,就算博士碩士免費,其拿出的獎學金只占學生繳納學費極少的一部分。北大每年還有國家撥款,和“向世界一流大學沖刺”的特別經費。這樣一算,眼前這點獎學金,更是九牛之一毛。
與國際國內同類大學比,香港中文大學2006年通過統招方式在北京招收28人,7人將可享受50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學生四年大學連學費、生活費加在內都還有富余。香港科技大學2005年招收170名內地生,他們總共得到了總額逾1600多萬元的獎學金。香港大學2006年在內地20個省市招收250至300名學生,提供1300萬元獎學金,未來3年,香港大學提供5500萬元入學獎學金給予全球杰出學生。而在國外,許多著名高校之間最激烈的競爭正日益表現為看誰的獎學金更豐厚、覆蓋面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