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英國《自然》雜志12月20日公布了其評選的2007年重要科技新聞,其中一些主要新聞如下:
人體皮膚細胞“仿制”干細胞
日本京都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小組于11月20日分別宣布,他們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成功地將人體皮膚細胞轉變成了干細胞。科學界普遍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意義,可以使人類避開利用胚胎進行干細胞研究的道德爭議,從而大大推動與干細胞有關的疾病療法研究。
諾貝爾和平獎關注氣候變化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月12日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全球環境與氣候狀況所作的不懈努力。
人工喂養北極熊引發爭議
由于出生后遭“母親”遺棄,德國柏林動物園的小北極熊克努特一直由人工喂養。然而,它的生存狀況受到了一些極端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質疑,他們認為,人工飼養侵犯了動物權利,所以應對克努特實施安樂死。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廣泛爭議,克努特也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地震引發核輻射恐懼
日本新潟地區7月發生里氏6.8級地震,造成該地區一座核電站的核物質發生泄漏。盡管日本有關方面稱,泄漏不對人構成威脅,但事故還是引起人們對日本55個核電站安全性的擔憂。
糖尿病藥物文迪雅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文迪雅是一種暢銷全球的糖尿病口服藥,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藥會大幅增加心臟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這引起了人們對其安全性的擔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隨后要求生產商在這種藥物的包裝盒上加標警告內容,并修改說明書。
人類破譯個體完整基因組
今年6月,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的詹姆斯?沃森獲得了他本人的完整基因組圖譜;9月,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和他的研究小組又公布了文特爾本人的“雙倍體基因序列”,即遺傳自父體和母體兩套染色體的完整版基因序列,這是人類首份個人版全基因組圖譜。
中國和日本加入探月行列
今年,日本和中國分別于9月和10月向月球發射了“月亮女神”和“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目前探測器均運行良好,并向地球傳回了照片。
靈長類動物細胞首次被克隆
今年11月,美國俄勒岡州健康和科學大學宣布,他們用取自不同獼猴的皮膚細胞和卵子培育出胚胎,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它使得科學家距離克隆人類胚胎并提取干細胞又近了一步。
俄羅斯對北極提出主權要求
俄羅斯科考隊員8月2日乘“和平-1”號和“和平-2”號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成功下潛至42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他們在進行科考的同時,還在洋底插上了一面1米高的俄羅斯國旗。俄科考隊隊長、知名北極專家、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羅夫說,“北極是俄羅斯的”。這一表態遭到了加拿大、挪威和丹麥等國的強烈反對。
近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一篇由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撰寫的研究論文。研究發現,用于治療部分肝病疾病的藥物熊去氧膽酸具有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不過,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劍橋大學惠康-MRC干細......
睡眠對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為什么有的人只需睡四五個小時就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卻需更久的睡眠時間來恢復精力?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劉清華團隊通過對小鼠的研究,發現了調控小鼠睡眠時間的關鍵信號通路,闡......
在動畫片《大力水手》中,一罐菠菜下肚,水手波派就變得力壯如牛。現在,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設想正在走向現實:將菠菜細胞中參與光合作用的類囊體裝配到衰老的哺乳動物細胞里,竟能重建動物細胞內的能量代謝平衡,讓衰......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體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占據,這些微生物被統稱為共生菌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一個由人體和共生菌群的多元復合體。人體腸道內寄生著大量微生物,這些腸道微......
老話說到好吃的,那都要講究一個色香味俱全,尤其是這個香,走在路上突然飄來一陣飯香,原本不餓的肚子都開始響鼓了。好聞的食物一般都更好吃,更好吃就會吃更多……抄起筷子的同時,奇點糕心里也有些不好過——今天......
肝癌是一種多基因參與、多因素介導、病理機制復雜的惡性腫瘤。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WHO)的最新統計,2020年全球新增肝癌約90.6萬例,死亡83萬例,其中約50%左右的病例發......
作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手段,放射治療(以下簡稱放療)由于其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然而,臨床治療結果表明,單獨使用放療,極少能根除腫瘤;由于其具有局部作用的特點,也難以抑制已轉移的腫......
12月5日,施普林格·自然與東南大學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聯合創辦一本聚焦城市生命線的橫跨應用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多學科英文期刊《城市生命線》(UrbanLifeline)。該刊專注于關鍵的城市生命線系統的......
北京時間11月18日凌晨3點,《科學》雜志發布“編輯撤稿”聲明,撤回了一篇關于“天使粒子”的論文。這是繼2021年3月《自然》撤回一篇該領域研究論文后,馬約拉納費米子研究又一次遭遇國際頂刊撤稿。此次被......
11月3日,《自然》雜志發表中科院院士李儒新和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田野團隊在小型化自由電子相干光源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探索飛秒激光驅動超短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