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1-03 13:39 原文鏈接: 揭秘俄美戒備森嚴的病毒研究中心

    禽流感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其他致命病毒也曾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現在那些病毒樣本還存在嗎?它們都保存在哪里?還會不會給世界造成危害?
     
    俄美都有病毒研究中心
     
    世界媒體關注的幾種致命病毒,不僅在形狀上千差萬別,在毒性上也是參差不齊。排在致命病毒排行榜上首位的是1976年在中非出現、讓人談虎色變的埃博拉病毒,患者的死亡率高達90%。第2位是一種由蚊子攜帶的登革熱病毒,死亡率在50%以上。我國人較為熟悉的天花病毒排在第三。在天花猖獗的幾個世紀里,至少有3億人因為天花喪生。此外,截至目前,各種流感病毒的變種已讓全球4000萬到5000萬人死亡。只有不到25年歷史的艾滋病毒,專門破壞免疫系統,讓世界成千上萬的科學家束手無策。
     
    俄羅斯“韋克托爾”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中心(以下簡稱韋克托爾)和美國亞特蘭大的國家疾病與控制研究中心(CDC),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國家級病毒貯藏和科研中心。與這兩個中心不相上下的是總部設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美國菌種保藏中心,這里有動植物病毒2500種以上。
     
    致命病毒儲藏在低溫環境中
     
    美國國家疾病與控制研究中心是美國疾病鑒別和防治為一體的綜合科研中心,擔負著美國防御生化武器擴散的任務,。俄羅斯的“韋克托爾”有近30年的歷史。它曾是蘇聯最秘密的國家機構之一,如今還是被一道道鐵絲網圈住,戒備森嚴。“韋克托爾”的病毒庫里,擁有世界上多種細菌戰必備標本,其中有120種天花病毒。除了天花病毒,還有各種出血性寒熱病病毒和“毒中之王”的埃博拉病毒。
     
    在世界安全組織的網站上,“韋克托爾”被認為是最危險的生物武器研究中心。該中心的6號樓有總面積為6000平方米的實驗室,有1440平方米具有生物防護安全最高水準:第四級(P-4)、專門用于致命病毒的研究。冷凍冰箱遍布于中心的病毒貯藏庫,其中還有不少液氮式冷凍裝置。為檢查致命病毒有無失去傳染和繁殖的能力,所有致命病毒儲藏中心包括“韋克托爾”在內,都要經常把病毒標本從零下70攝氏度的冰箱里拿出來解凍。重新培養出的新鮮標本,一部分在絕對密閉的特殊實驗室內,封裝到低溫貯藏冰箱內繼續保管,剩余部分用于科研。
     
    世界科學家對致命病毒,甚至對包括幾乎已絕跡于地球的天花病毒繼續做科研,除了在軍事上發展生化武器外,也為基礎科學的進步和流行病的預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同時,了解致命病毒的遺傳信息、合成過程、傳播途徑和發病機理,并研發行之有效的藥物和疫苗,為“扼殺”流行病再次蔓延贏得寶貴的時間。
     
    病毒用于基因工程研究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已在地球上滅絕。除了美國和蘇聯的兩個實驗室有標本外,天花已不復存在。聯合國曾多次討論是否將這兩處的病毒銷毀,但眾說紛紜。
     
    從蘇聯逃入美國的生物學家曾聲稱,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就曾將天花病毒制成生物武器,加快了世界輿論對銷毀天花病毒的支持。然而“9·11”事件中恐怖分子給美國的重創,以及阿富汗繳獲的部分“基地”組織的機密文件中描繪的生化武器的恐怖計劃,讓西方領導人坐臥不安。特別是自2002年美國科學家在《科學》雜志公布了小兒麻痹癥病毒的合成過程后,恐怖分子是否也會對此加以利用更讓世界輿論爭論不休。出于對突如其來的恐怖分子的生化襲擊的恐懼,美國政府即刻命令停產數年的天花疫苗生產線火速開工,短期內為出戰伊拉克的軍隊提供了疫苗。
     
    一時間被深藏在美國和俄羅斯冷箱里的天花病毒,再次跳上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不僅如此,提議改造天花病毒的“以毒攻毒”的基因工程也在慢慢抬頭:為更有力地追蹤有可能從實驗室里逃脫的天花病毒,減少天花病毒的毒性,2004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支持美國科學家改造天花病毒的基因工程。但這種“后患無窮”的建議很快遭到世界輿論的反對。
     
    當然,能夠在世界輿論里興風作浪的不只是天花病毒。前年,H2N2型流感病毒再次震驚世界。18個國家的3748個實驗室收到該病毒的樣品并要求對此進行鑒別和評估。自這種病毒于1968年銷聲匿跡后,1968年以后出生的人都對這種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相當多的實驗室不僅對處理這類病毒的實驗手段和正確的生物安全程序不了解,而且不知詳情被蒙在鼓里的科研人員也不乏草率從事者,這令世界流行病專家們驚恐萬分。為了安全起見,在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的堅決要求下,病毒樣本,包括儲存該病毒的美國國家疾病與控制研究中心的部分樣本被全部銷毀。
     
    防止現存致命病毒再次肆虐人類,只是各國政府確保人類健康的一個方面。科學家目前對這些曾被科學實驗“審判”過數千遍的病毒有相當多的了解,其在大范圍內蔓延的可能性不大。最令人擔心的是未知的無形“殺手”和那些想沖上致命病毒排行榜的新品種。科學界認為,威脅全球的禽流感病毒不但給各國政府以嚴峻考驗,也給科學界揭示一個重要趨勢:致命病毒的傳染源,已從傳統的蚊子和老鼠,轉向飛禽和走獸。能否在短時間內,徹底對這些病毒進行“圍剿”,加快檢測和治療的速度,將是人類能否戰勝致命病毒的關鍵。

    相關文章

    我國科學家發現水稻高產基因

    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

    “多面手”明星基因,同步實現高產早熟

    從綠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糧食單產增長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約24~39%的玉米、水稻、小麥以及大豆種植區域單產處于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態勢。7月22日,《科學》在線發表......

    如何成為寄生植物?新研究揭示基因組演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建強團隊對列當科寄生植物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列當科寄生植物基因組的演化過程。相關研究發表在《分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已知有12或13次獨立起源的寄生植物支系,其......

    倫敦大學發現,沒有證據表明血清素水平與抑郁癥有關。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之前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活動與抑郁癥有關。這篇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的新傘式綜述——對現有的薈萃分析和系統綜述的概述—......

    WHO報告兩例馬爾堡病毒病例:均已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WHO)17日宣布,加納發現兩人因感染馬爾堡病毒死亡,系該國首次發現馬爾堡疫情,也是繼幾內亞2021年發現一例感染者后,西非國家再次暴發馬爾堡疫情。據了解,兩名死者分別為26歲男性和51......

    遺傳發育所焦雨鈴研究組等發現小麥增產的新基因

    對于主要作物,每穗粒數是決定產量的三要素之一。小麥穗通過一次分枝形成小穗,小穗上再形成小花并進而發育為麥粒。適度增加小穗數是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7月7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

    笨拙的它為何棄天空而擇海洋?

    陸地脊椎動物祖先從海洋登上陸地,鳥類的祖先又從陸地飛向了藍天,而企鵝作為鳥類,卻在約6000萬年前,拋棄藍天,再一次適應了海洋生態系統的,成為了鳥類中的最強潛泳者,并成功地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中生存下來......

    聯合研究發現調控棉花纖維伸長的新基因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鑒定到影響棉花纖維伸長的GhMAH1基因。中國農科院供圖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陸地棉和海島棉(又稱長絨棉)是棉花的兩個主栽四倍體棉種,陸海種間雜交為棉花纖維長度性狀改良提供重......

    揭開蛇“毒”基因里演化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基于多種高通量測序技術,組裝了染色體水平的銀環蛇參考基因組,同時結合多組織轉錄組,對銀環蛇毒素基因家族的構成進行了深入探索,并進一步解析了眼鏡蛇科毒液中重要......

    《細胞報告》:從“體內”喚醒“寂靜”的基因

    聽力殘疾位居我國各類殘疾之首,其中60%的耳聾由遺傳因素引起。基因治療是治療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耳聾的金鑰匙,尤其是針對DNA的基因修復,更是被給予“治本”的希望。7月12日,《細胞報告》發表了北京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