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
從綠色革命改良作物株型,到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糧食單產增長了一倍多。然而,此前研究表明,全球約24~39%的玉米、水稻、小麥以及大豆種植區域單產處于停滯不前甚至下降的態勢。7月22日,《科學》在線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建強團隊對列當科寄生植物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列當科寄生植物基因組的演化過程。相關研究發表在《分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已知有12或13次獨立起源的寄生植物支系,其......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對之前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仍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活動與抑郁癥有關。這篇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的新傘式綜述——對現有的薈萃分析和系統綜述的概述—......
世界衛生組織(WHO)17日宣布,加納發現兩人因感染馬爾堡病毒死亡,系該國首次發現馬爾堡疫情,也是繼幾內亞2021年發現一例感染者后,西非國家再次暴發馬爾堡疫情。據了解,兩名死者分別為26歲男性和51......
對于主要作物,每穗粒數是決定產量的三要素之一。小麥穗通過一次分枝形成小穗,小穗上再形成小花并進而發育為麥粒。適度增加小穗數是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7月7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
陸地脊椎動物祖先從海洋登上陸地,鳥類的祖先又從陸地飛向了藍天,而企鵝作為鳥類,卻在約6000萬年前,拋棄藍天,再一次適應了海洋生態系統的,成為了鳥類中的最強潛泳者,并成功地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中生存下來......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鑒定到影響棉花纖維伸長的GhMAH1基因。中國農科院供圖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陸地棉和海島棉(又稱長絨棉)是棉花的兩個主栽四倍體棉種,陸海種間雜交為棉花纖維長度性狀改良提供重......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基于多種高通量測序技術,組裝了染色體水平的銀環蛇參考基因組,同時結合多組織轉錄組,對銀環蛇毒素基因家族的構成進行了深入探索,并進一步解析了眼鏡蛇科毒液中重要......
聽力殘疾位居我國各類殘疾之首,其中60%的耳聾由遺傳因素引起。基因治療是治療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耳聾的金鑰匙,尤其是針對DNA的基因修復,更是被給予“治本”的希望。7月12日,《細胞報告》發表了北京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