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1-08 10:36 原文鏈接: 英科學家發現淡紅色新種蠑螈僅指甲大小

    北京時間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的科學家近日稱,他們最近在哥斯達黎加的原始叢林中新發現了3個蠑螈新物種,其中2個蠑螈新物種呈現出淡紅色,和人的小手指相當,另外1個蠑螈物種則只有指甲大小。

    只有指甲大小的蠑螈新物種

    哥斯達黎加新發現的蠑螈物種

    哥斯達黎加發現蠑螈新物種

    這次在哥斯達黎加的探險考察是由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植物學家亞歷克斯-莫洛和他的同事們共同完成的,他們此前在這一地帶的香格里拉國家公園進行過三次探險,共發現并記錄下5300余種植物、昆蟲和兩棲類動物。亞歷克斯-莫洛表示,香格里拉是中美洲地區最大的森林保護區,它也是中美洲大陸最為人跡罕至的幾個地方之一。此次的些新發現使得哥斯達黎加地區蠑螈的種類由40種上升為43種,并使得它成為這些兩棲動物多樣化的中心。據估計,哥斯達黎加地區約有三分之二的物種都生活在這里,其中包括250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600種鳥類,215種哺乳動物和14000種植物。

    亞歷克斯-莫洛稱,蠑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它們與蜥蜴存在一定的差異,通常身體更加細長,腿部也更短。由于長期生活在水邊和沼澤里,它們的皮膚顯得非常濕潤。新發現的蠑螈物種有兩種是屬于墨西哥無趾蠑螈類(Bolitoglossa),它們只有在夜間才會出來活動覓食。第一個無趾蠑螈新物種有3英寸長(8厘米),黑色,背面有紅色的粗條紋,兩側有黃色的小斑點。第二個無趾蠑螈新物種長約2.3英寸(約6厘米),深棕色,腹部為淡黃色。第三個新物種屬于矮小蠑螈,整個身體只有1英寸長(3厘米),紅棕色皮膚,兩側有黑色斑點。哥斯達黎加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對這些標本進行研究并命名,這些標本也將成為國家收藏的一部分。

    亞歷克斯-莫洛說,“在一個地區能發現這么多的新物種真是件振奮人心的事,尤其是這里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發現這些動物的地方。這說明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這一地區的野生動物。今年我們還有四個探險計劃--誰能料到我們在歸途中會有什么別的發現呢?”亞歷克斯-莫洛稱,這次的探險活動是由英國政府達爾文激進組織資助的一個項目,目的旨在為保護香格里拉國家公園提供一些物種方面的信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哥斯達黎加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哥斯達黎加大學、巴拿馬大學以及巴拿馬國家公園管理局均在共同參與這項研究。

    聯合國此前在一份公開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國際社會應該重視對現有動物遺傳資源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利用。報告稱,目前全球約有20%的動物品種正面臨絕跡危險,平均每個月有一個動物品種消失,在全球農業動物遺傳資源數據庫里記載的7600多個品種中,有190個品種在過去15年里從地球上消失,目前還有1500個動物品種面臨絕跡的危險。另據糧農組織最近發表的全球動物遺傳資源狀況報告指出,由于人類對動物遺傳資源缺乏足夠保護,在過去5年里全球約有60多種家養動物在地球上消失。為保護世界范圍內的瀕危物種,聯合國正考慮引進一個“世界物種遺產”的新概念。

    聯合國的報告稱,目前地球人口正日益增加,已經達到了65億,再加上污染、城市擴張、森林采伐以及外來物種入侵、氣候變暖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這均對地球的動植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據估計,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歷史上快了1000倍,離2002年約翰內斯堡千年首腦峰會提出的“到2010年在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還很遠。根據世界保護聯盟公布的“紅色名單”,在過去的500年中有844種動植物滅絕。而且這一數據還是保守的估計。報告稱,而目前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沒有一項出現減輕。為此,2010年目標的實現就更顯重要。

     

    相關文章

    我國發現全球蝶類新物種與螞蟻存在共生現象

    近日,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的論文中,記錄了一種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黃崗山區域發現的蝶類新物種——黃崗山白灰蝶。據了解,該物種最早由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徐......

    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有哪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基于分布在北美20座城市725個不同地點的相機陷阱的數據分析顯示,氣候變化或加劇城鎮化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該論......

    東南亞發現數百個新物種

    東南亞的大湄公河地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新物種繼續在該地區以驚人的速度被發現。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新發現了380種......

    重慶發現一全球新物種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22日在重慶市舉行的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科普活動中獲悉,重慶市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已發現1種全球新物種云陽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黔江)、圓翅前鍬甲(黔江)、青籬柴(黔江)、毛果半......

    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

    5月22日,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球主場宣傳活動在昆明舉辦。為紀念中國作為主席國推動達成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Fr......

    罕見的彩虹海蛞蝓被拍攝到看起來像科幻生物

    英國法爾茅斯巖石池項目的一名志愿者在一天結束時翻動巖石時發現了一個相當不尋常的景象。在一塊被海草覆蓋的大巖石下,維基-巴洛說她看到了一個"極其明亮和不尋常"的東西。她隨后拍下了罕見......

    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

    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當日正式在線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3版》(以下簡稱2023版名錄)。2023版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48674個,其中物種135061個,......

    保護生物多樣性從協議到協力

    5月22日,在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嶺村,村民侯體國正帶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人去看鳥。侯體國從事“鳥導”這一職業已有30多年。他說,以前想吃肉就上山打鳥,現在村民護林愛鳥,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外出打工的......

    如果每個新物種都上熱搜,我們欠這個實驗室600多個

    201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共發現600余種新物種。當不少新物種頻頻登上熱搜時,這個實驗室的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可從“毒蘑菇圖鑒”到“羊肚......

    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此生彼長”

    森林是陸地上80%以上生物的家園,更是種類繁多的昆蟲的“王國”。那么,昆蟲多樣性與森林生產力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團隊發現,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樹種多樣性的增加不僅能直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